学科分类
/ 5
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的影响。方法:对我院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间我院收治的 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再选取同期 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凝血检验指标中内源性凝血状态( APTT)、外源性凝血状态( P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和国际化标准化比值( 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TT)明显低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 P< 0.05)。结论:临床利用凝血检验指标进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效果显著,可为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机体凝血状态挺参考依据,便于患者的后续治疗。

  • 标签: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分析。方法: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来检测50例健康非妊娠的妇女(设为对照组)和50例足月妊娠妇女(设为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Fib、INR、APTT),之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INR、APT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i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足月妊娠 妇女 凝血功能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本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展开分析,患者入院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随随机抽选出80例,对其展开大量输血记录分析80例患者输血前、输血后1d、3d血细胞计数、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输血后第一天,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有明显的变化,在输血后3d凝血功能指标逐渐趋于正常范围:P<0.05。与输血前相比,输血后1d血细胞计数下降,输血3d后逐渐升高至正常水平,差异性比较:P<0.05。结论:对于严重创伤患者而言,大量输血后24h之内会导致其凝血指标发生改变,因此在对其进行大量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因为凝血功能障碍而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 标签: 大量输血 严重创伤 凝血功能障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凝血功能指标检验的价值。方法:把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20例,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对比分析临床检验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水平高,抗血凝酶-Ⅲ、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凝血功能指标 检验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指标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0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凝血酶时间( TT)。 并与 100例健康人和良性肿瘤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 通过比较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指标,发现化疗后 PT和 APT与化疗前相比有所改变。但无显著性差异, P值分别为 0.116和 0.163;化疗后,纤维蛋白原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化疗前,化疗后 P<0.05逐渐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乳腺癌联合化疗对凝血功能的检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药物治疗 凝血功能 药物疗法 联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探究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在输血后 1d和 5d的影响。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 5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90例急性创伤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并根据 24h内输血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大量输血,对照组患者仅少量输血。观察组包含大量输血患者 51例,对照组少量输血 39例。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不同时间凝血四项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水平。 结果:两组创伤性患者输血前,其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输血1d后,较之输血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输血 5d后,较之输血前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较之输血后 1d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探究表明,急性创伤患者在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短期内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对大量输血患者短期内的凝血状态进行监测,降低各种凝血功能障碍及纤溶亢进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稳定提升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方案实施的成功率。大量输血作为一种抢救性被动性支持治疗手段,存在多方面风险,但又必须实施,短期内的凝血功能障碍在有效的监控处置下,对病人的救治是有积极的支持意义,因此需要临床引起重视。

  • 标签: 急性创伤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夹板法和虹吸法制备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选择合适的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CA-620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 VⅢ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结果: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 VⅢ因子含量( IU/400ml全血),平均为 86.2 IU±4.1IU/400ml全血和 103.8IU±7.0IU/400ml全血,两者合格率均为 100%,但虹吸法比夹板法制备收集的 VⅢ因子含量更高。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 VⅢ因子含量( IU/400ml全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mg/400ml全血)平均为 181mg±5.0mg/400ml全血和 186.5mg±5.3mg/400ml全血,两者合格率均为 100%,但虹吸法比夹板法制备收集的纤维蛋白原含量更高。夹板法和虹吸法收集纤维蛋白原含量( mg/400ml全血)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标签: 冷沉淀凝血因子 虹吸法 夹板法 质量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试验(TEG)对围产期孕妇羊水栓塞模型凝血状态评估。方法 本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的76名围产期孕妇分别使用羊水25ul、50ul对32例、44例进行激发,然后血栓弹力试验,将激发前后标本丶输血及肝素治疗的各项指标做比较。结果:采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妊娠期高血压凝血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7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D-D、Fbg、MPV水平及不良妊娠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 凝血功能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科学操作与护理要点。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局部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的科学操作与护理要点。结果:50例患者均完成透析治疗,无痉挛、抽搐症状出现,透析结束后凝血时间增加(P

  • 标签: 局部枸橼酸抗凝 血液透析 科学操作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皮肤美容中使用果酸肤术,分析这种方法的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对于40例病例,病例全部存在痤疮疾病,随机进行等分,20例患者为一组,收治开始时间为2021年6月,收治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A组使用常规护理,B组运用果酸肤术,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存在的效果。   结果: 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P<0.05)。  结论: 在皮肤美容中使用果酸肤术,有利于优化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肤美容 果酸活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痛风采用依托芬那凝胶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3 月 ,选取 痛风患者 80 例,根据其 就诊单双号 分组 , 单号 40 例为控制组,双号 40 例为试验组 。 控制组应用秋水仙碱治疗,基于此试验组联合 依托芬那凝胶治疗 。比较两个组别 VAS 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率。 结果:两个组别治疗后 2d 、 4d 、 6d 时 VAS 评分 对比发现试验组均明显优于控制组( P<0.05 ),有统计学价值;但两个组别治疗前 VAS 评分、不良反应率等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痛风采用依托芬那凝胶联合秋水仙碱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痛风 依托芬那酯凝胶 秋水仙碱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凝血功能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检验中的价值 。 方法: 选取我院 201 8 年 11 月 ~201 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 45 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将其设为实验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人员,将其设为参照组,对比两组人员凝血功能指标 。 结果: 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凝血功能指标均高于参照组,且患者治疗良好患者的指标高于病残患者,组间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 结论: 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确认患者病情,对其预后治疗有重要意义,也可检验健康者是否存在此病 , 该 检验 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凝血功能 预后效果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硬化患者完成血小板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检验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试验组;同时间段选择4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参照组;对于试验组40例肝硬化患者,依据是否表现出出血现象进行未出血组(25例)以及出血组(15例)划分;针对所有研究对象合理展开血小板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就PT(凝血酶原时间)、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T(血小板计数)、PCT(大血小板压积)以及MPV(血小板体积)检测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试验组PDW(21.17±1.75)fl、PLT(67.59±12.39)×109/L、PCT(0.19±0.03)%、MPV(15.45±1.72)fl以及PT(20.29±2.53)s同参照组PDW(12.46±1.69)fl、PLT(198.75±31.46)×109/L、PCT(0.46±0.04)%、MPV(10.04±1.35)fl以及PT(11.41±2.59)s比较,呈现出明显差异(P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 肝硬化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血清胱抑素C(CysC)、凝血功能检验,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梗死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ysC、凝血功能指标检测, 比较两组对象及不同脑梗死类型患者的CysC、凝血功能水平。结果:梗死组患者CysC、D-D、Fbg、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完全型脑梗死患者CysC、D-D、Fbg、PAI-1水平均明显高于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CysC、凝血功能检验有助于判断其病情及梗死类型,可作为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清胱抑素C 凝血功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观察 侗药“ 骨洗剂” 联合常规疗法 治疗五十肩的临床疗效。 方法 :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78 例五十肩患者 分为试验 组( 38 例) 和对照组( 36 例) ,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 侗药“骨洗剂”进行熏洗,每天 2 次,十天一个疗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和疼痛评分视觉模拟( VAS )量表的变化 。结果 :试验 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 94.7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7.78%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P=0.033 ),治疗后 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显示 试验组的疼痛、肩关节活动范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力及总分方面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01 ) ;疼痛视觉评分量表结果显示试验组 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01 ) 。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予 侗药“骨洗剂”能有效缓解五十肩的疼痛,改善受试者 肩关节功能。

  • 标签: 侗药 活骨洗剂 五十 肩 临床观察
  • 简介:[ 摘要 ] 目的:研究激素与霉酚酸联合治疗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取我院小儿紫癜性肾炎 患者 66 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 分研究组( 激素联合 霉酚酸) 与对照组(激素氢化可的松)各 33 例 ,比较观察指标、有效率与不良反应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症状消失时间短, 24h 蛋白量低,血清白蛋白与总蛋白含量高,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P< 0.05(具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小儿紫癜性肾炎 患者采用激素与霉酚酸联合治疗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提高治疗效果 , 值得借鉴 。

  • 标签: 激素 霉酚酸酯 小儿紫癜性肾炎 的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卡前列甲栓与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5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和管理产后出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采用奇偶数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卡前列甲栓治疗,观察各组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及止血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血压、血红蛋白及脉搏等生命体征情况较对照组明显稳定,数据对比有差异性(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预后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统计分析有差异(P<0.05)。结论 针对产后出血患者,运用卡前列甲栓与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联合治疗,提高止血率,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 标签: 卡前列甲酯栓 Bakri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治疗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环红霉素的用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到2021年9月来开展此次研究,以支原体肺炎患儿为对象,共有94人,按照统计学方法展开分组。分别采用环红霉素和红霉素来展开治疗。前者作为研究组,后者作为对照组。然后从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免疫蛋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来对比两种用药模式下的效果。结果:对比治疗有效率,两组分别为93.92%和78.72%,高的为研究组(P<0.05);对比不良反应,两组分别为6.38%和14.89%,较低的为研究组(P<0.05);对比生活质量指标,研究组评分高;对比症状恢复时间,研究组患儿的各项不良症状恢复时间短(P<0.05);对比免疫蛋白指标,研究组在治疗后指标较高,说明炎症情况改善更好(P<0.05)。结论:环红霉素具备更好的适用性,能够有效帮助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加快治疗速度,提升治疗效果,推广应用价值非常高。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环酯红霉素 红霉素 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