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畸形牙齿的正畸与修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畸形牙齿的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者成功修复37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2.5%;失败病例包括牙列稀疏1例,牙列拥挤1例,前牙深覆盖1例。37例成功修复患者牙齿位置稳定、间隙正常,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正常。结论在治疗前必须要对患者的缺牙部位、数目、类型以及错畸形程度进行仔细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正畸与修复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青少年 畸形牙齿 正畸与修复
  • 简介:摘要儿童与青少年甲状腺癌较为少见,其病理表现、预后和成年甲状腺癌患者相比,侵袭性更强,更易发生远处转移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癌主要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发现时多数分期较晚,主要通过手术方式治疗,且预后相对良好。本文结合现阶段研究进展,对儿童、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治疗现状及预后展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癌 儿童 青少年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内外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明显增加,年龄越来越小。通过控制近视形成因素可以有效预防近视发生,降低近视发病率,故探讨青少年儿童近视形成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已经患有近视的儿童或青少年,有必要延迟近视的进展并避免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本文总结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了青少年儿童近视发病率、形成因素和治疗方案,有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近视。

  • 标签: 青少年 近视 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住院网瘾青少年的心理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7年1月份-10月份收治的住院网瘾青少年患者78例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分变化情况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较护理前比较有差异,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74%(36/38),较比对照组84.21%(32/38)的满意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住院网瘾青少年由于年龄等情况,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心理焦虑严重,抵触治疗,对治疗效果等有一定的影响,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有效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住院网瘾 青少年 心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夜磨牙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45例青少年夜磨牙症患者,作为干预组,给予心理状况分析和护理干预,选择同期45例无夜磨牙症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护理前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之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有所降低,和护理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相似,P>0.05。结论青少年夜磨牙症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效果好,可改善心理状态。

  • 标签: 青少年夜磨牙症患者 心理状况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与青少年献血者的沟通技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血站献血青少年共计500名,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言语沟通技巧、人文关怀、预防突发事件和全局掌控意识等,调查患者献血满意率,通过一年随访调查得出重复献血率。结果血站选取的500名青少年献血者均献血成功,且在整个献血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满意498例,总满意率为99.6%,且青少年献血者感觉较好,经一年随访后重复献血2~3次青少年412例,重复献血率为82.4%。结论血站采供血护理人员通过沟通技巧与青少年献血者良好、有效沟通,能够消除青少年献血者的献血恐惧感和紧张感,提高青少年献血者愉悦感,有利于其顺利献血的同时,重复献血率在青少年中明显提高。

  • 标签: 采供血护理人员 青少年献血者 沟通技巧
  • 简介:摘要目前白血病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由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给病人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尤其青少年病人对疾病应对能力差。为了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通过护士关怀能力培训、营造人文氛围等措施,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青少年 白血病 化疗 人文关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与口腔医院合作收治的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中抽选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9例,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67例,接受非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中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用种植体支抗钉关闭前牙间隙中磨牙移位明显小于对照组,t=8.3428,P=0.000;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等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9.9509、18.0423,P=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采取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能够有效保证正畸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型种植体支抗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近距离眼动参数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的关系。方法以116名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跟踪随访8~19个月,每3个月记录近距水平隐斜、AC/A、调节滞后、调节幅度等近距离眼动参数,检测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根据首次与末次双眼平均等效球镜值,计算年近视进展量作为近视加深速度,分析各近距离眼动参数与年近视进展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A、调节滞后及调节幅度与年近视进展量均呈正相关(r=0.416,0.495,0.463,P值均<0.05);将AC/A作为控制因素再行分析,调节滞后与年近视加深量,结果仍有正相关(r=0.383,P<0.05)。结论近距离工作时高调节滞后可能是导致近视进展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近视 斜视 研究 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限食疗法对青少年肥胖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青少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以及C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常规饮食,B组给予低热量限食,C组给予极低热量限食,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情况与体质量指数。结果治疗后,对比三组患者的HbA1c、PPG、TG、LDL-C、TC、BMI指数发现,相较于A组与B组,C组患者各项指数下降的更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青少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不同的限食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其糖脂代谢情况,同时能够降低其体质量指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食疗法 青少年 肥胖2型糖尿病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期应用规范化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命名为常规组,另外的30例患者给予规范的护理程序,命名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脊柱侧凸矫正角度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且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期应用规范化护理程序,有利于改善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规范护理程度 青少年 基础侧凸 围术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的治疗方式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0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患者,均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0.00%)、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优良,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结论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手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疗效确切。

  • 标签: 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 中和螺钉 3.5mm钢板 后外侧入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丁硼乳膏与含氟牙膏交替使用治疗青少年牙齿正畸固定矫正中牙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接受牙齿正畸固定矫正治疗同时合并牙龈炎的青少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丁硼乳膏与含氟牙膏交替使用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丁硼乳膏与普通牙膏交替使用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硼乳膏与含氟牙膏交替使用治疗青少年牙齿正畸固定矫正中牙龈炎取得较好效果,有效预防牙龈炎,发挥了含氟牙膏的优势,提高了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丁硼乳膏 含氟牙膏 牙龈炎 正畸固定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活动的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入的30名老年疗养员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适当、合理的活动,加强护理干预,30名老年疗养员身体状况改善,体力增强,精神状态良好,护理满意度为93.3%(28/30)。结论合理的运动、有效的疗养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老年疗养员的身体及精神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人活动 疗养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热水坐浴对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确诊为OAB的65例患者进行热水坐浴治疗,疗程8周,通过分别统计患者治疗前后的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来评价热水坐浴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尿频、尿急、夜尿及急迫性尿失禁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治疗后OABSS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统计学显示其差异有意义。结论热水坐浴可明显缓解OAB患者症状,该方法简单、实用、廉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热水坐浴 膀胱过度活动症 排尿日记 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对下肢活动功能的影响,增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漏诊率。方法回顾分析2008-01-2010-06在盛京医院就诊的60例腰骶椎隐性脊柱裂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下肢活动障碍,左、右下肢活动障碍各1例。双下肢活动障碍13例,其中伴腰痛、膝痛3例、腰骶部血管痣、皮肤多毛、皮肤色素沉着各1例。余45例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尿便功能障碍,无下肢活动障碍。结论腰骶椎隐性脊柱裂可引起患儿下肢活动障碍,临床极易漏诊。

  • 标签: 脊柱裂 隐性/并发症 下肢 运动障碍/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阑尾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100例,以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24h内首次下床活动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而降低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该种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首次下床活动 影响
  • 简介: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其作用是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第二课堂 动手能力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品管圈活动在产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4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给予品管圈活动,对实施前及实施后的知识掌握率、患者满意率及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新生儿遗失腰牌及腕带率、知识掌握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中不仅提高了孕产妇知识掌握率也提高了患者满意率,在降低新生儿护理缺陷的同时也降低了护理纠纷的发生,在产科护理风险中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产科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康复宣教的时机对妇科手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影响。通过在术前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提高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妇瘤科手术的病人7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0人)在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对照组(390人)在手术后告知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结果手术前告知术后康复的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高于术后告知康复配合及重要性的病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告知术后康复配合及重要性有效提高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肠梗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利于机体康复。

  • 标签: 宣教时机 妇科手术 早期 下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