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戏曲与大众是剧坛永恒的话题,文人审美意识与大众审美意识的对位,是戏曲界人士着力追求的理想境界。然而,在社会大变革、文化大调整的今天,戏曲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却逐渐冷落了大众审美意识,陷入了一种孤芳自赏的危机之中。创作者的种种努力,似乎很难唤起欣赏者的欣赏热情,亦难摆脱戏曲生存的窘境。如此状况,虽然使创作者疲惫而扫兴,却极少有人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人生长恨水长东”的叹喟。许多作者带着迷惘与焦灼,重新修正自己的审美心理定势和创作态度,急迫而振奋地寻找新的突破口,期望戏曲的状况能够出现令人欣喜的转机。有的热衷于追逐现代艺术潮流,从主题到结构、从故事到

  • 标签: 审美意识 戏曲创作 大众审美 水长东 审美心理定势 创作态度
  • 简介:跨人二十一世纪,人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高素质的人成为现代教育的中心任务.一个人的素质包含了许多因素,审美趣味即是其中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的修养、气质、理想和道德风尚.

  • 标签: 音乐 审美趣味 情感体验 审美视野 审美创造
  • 简介:对于话剧《WM》,我曾经在“《WM》走向何方”(载《生活周刊》85.10.13.)一文中作过较为苛刻的评析。这种真诚的发言有可能被误解为是对《WM》的否定,而这种误解又反过来说明话剧界缺乏对现代审美意识的深入的了解。如果运用古典的审美意识对《WM》进行评析,即使其结论是高度的赞美和全面的肯定,在我看来也只是嘲笑而已。因为《WM》无疑地是在力图摆脱陈旧的戏剧观,从而运用现代审美意识来改造我们从艺术上掌握世界的方式,为表现当代生活找到恰当的美学形式。不管它的缺陷有多大,我们都

  • 标签: 现代审美意识 WM 当代生活 美学形式 生活周刊 七个人
  • 简介:一个演员如果不讲究角色个性,不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只知套用现成模式,结果只能是千人一面毫无魅力可言.一旦能从情感体验出发,那么即使套用现成模式,在表演力度,分寸上稍作调整,这些程式就会成为某种情感的外化,成为塑造人物的一种手段.

  • 标签: 情感体验 演员 情感 人物塑造 《杜十娘》 表演程式
  • 简介:  当我开始参与戏曲演奏时,接触到演出中打击乐点点滴滴要求,接触到导演的开导启示,以及如何配合演员的表演等,仿佛进入了一个新天地,突然感觉到打击乐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打击乐是戏曲音乐的灵魂和支柱,它有其独特的性能和绝妙的艺术魅力,要凭着它的独特音响节奏带动全局、贯穿全剧,渲染气氛,表现特定的环境和背景,刻画人物.司鼓既要有娴熟的演奏技巧,同时要有创造性的指挥作用,使整个乐队和演奏与剧情的发展,演员的表演浑然一体.我感觉到自己的技能与整体需要相差甚远.由此我体验到,作为一名司鼓,除了掌握打击乐的基本功外,还必须抓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 标签: 戏曲打击乐 演奏技巧 戏曲音乐 艺术魅力 渲染气氛 刻画人物
  • 简介:有人说,黄梅戏说它象“传统戏曲”(主要指中国声腔剧种兴衰衰更替这一戏曲发展主线上的剧种,如元杂剧·北曲——明中叶南曲代替北曲盛行——清中叶梆子、皮黄代替昆曲盛行,本文所说的“传统戏曲”主要限于京剧、汉剧和昆曲)它又接近于生活,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芳香;说它象民间歌舞,它又具备传统戏曲的规范性,在唱、念、做、舞等方面有一定的程式。

  • 标签: 黄梅戏艺术 传统戏曲 戏曲创作 王少舫 泥土气息 审美风格
  • 简介:从福建剧作家近二十年的剧作中可以看出,其戏曲创作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历史剧创作方面,剧作家们从自然的社会的现实美与艺术美的对象中区分出最为欣赏的内容作为自己的审美追求,选择认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体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尽管这种选择是以作家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出发点的,但审美个性所代表的审美价值往往具有示范性,从而导致集体共鸣获得审美同感.

  • 标签: 戏曲创作 剧作家 审美视角 审美追求 历史剧创作 艺术美
  • 简介:  接受美学,是西方学者姚斯等关于文学接受的一种文艺美学理论观.它旨在关注文学的接受研究即读者的接受研究,将文学研究的重点从文学作品自身转移到读者对作品的接受上,是以读者接受为依据来研究文学审美特征的美学理论体系.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有两极,即艺术极和审美极;艺术极是作者的文本,审美极则是读者的解读与接受.同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戏剧艺术也存在着"艺术极"和"审美极";创作者在舞台上呈现的戏剧作品只是一个文本而已,其真正的艺术价值还有赖于这"审美极"--接受者--戏剧观众去完成.如果运用接受美学理论观照戏剧,那么,戏剧真正的艺术价值就应该是在作为接受者的观众接受过程中实现的.戏剧艺术只有经过了观众的审美参与和审美接受,才能获得真正的艺术生命.……

  • 标签: 审美接受 戏剧审美 接受美学
  • 简介:《愿野》是曹禺继《雷雨》、《日出》之后的又一部剧作,对这个剧本的评论是大跌大宕的。有人认为它是曹禺的失败之作,有人认为它“有生活,顾盼左右刀。八十年代后期,已有文章抛开其真实性与现实性的评估,而深入到作家的主体意识之中。但是,不论批评界所持的态度如何,《原野》的魅力却经久不衰。

  • 标签: 《原野》 审美理想 象征 神话 《雷雨》 《日出》
  • 简介:一英国探索戏剧运动蔚为大观,从独立剧场、小剧场、业余演剧、政治剧开始,一直到边缘戏剧、实验戏剧、另类戏剧,已有百年的历史;将这么多流派或运动归在一个探索戏剧的标题下,唯一可认同的,就是这些戏剧运动在审美意识形态上的激进与叛逆精神.这种激进与叛逆精神,主要表现在剧场形式与文化仪式两个方面:一、剧场空间一体化.传统剧场的演区与观众席的界限被打破了,随之也打破了戏剧与生活、虚构与真实的界限,在剧场中创造同一的空间.

  • 标签: 英国 “探索戏剧”运动 审美意识形态 激进精神 叛逆精神 文化仪式
  • 简介:<正>一七十年代末,当代戏剧家们惊讶地发现,观众正在悄悄地离开剧场。因而他们不得不用审美的眼光去巡视当时的剧坛,考察当时观众的审美趣味。结果,他们发现,尽管全国舞台上剧目众多,但风格单调,几乎是清一色的社会问题剧,表演上则固守五十年代学自苏联的那套幻觉式的写实方法。这使他们想起极左思潮影响下整个剧坛一花独放的可怕景象,同时也使他们想起了著名戏剧家黄佐临在一九六二年“广州会议”上的发言,即《漫谈“戏剧观”》。在发言中,黄佐临提醒大家,世界上存在着三种代表性的戏剧观,这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观,梅兰芳戏剧观和布莱希特戏剧观。他说,尽管幻觉式的

  • 标签: 现实主义戏剧传统 中国当代 审美形式 探索戏剧 当代戏剧 话剧
  • 简介:中国戏曲的审美形态研究应是观众读者参与作品再创作时的一种动态效应。这个动态效应结构要素中的戏剧冲突的发展势态、人物行动的表现形态、观众(读者)参与创作的审美情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以这三大要素为比点,探讨中国悲剧、喜剧、正剧形态的审美特征,以区分和把握它们的审美个性。

  • 标签: 正剧 中国戏曲 审美个性 悲剧 审美特征 审美形态
  • 简介:在21世纪初,应该说戏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经济高速发展,电子媒体以迅猛之势抢夺戏剧观众,新新人类面对多种多元化的娱乐游戏的诱惑,人们的价值观念急需用“诚信”来重塑的今天,戏剧的确进入了“瓶颈”时期。我们现在不应该还只是在纸上继续讨论戏剧是生存还是死亡,如果我们仍停留于讨论或者还是隔靴搔痒地在戏剧的边缘进行一些小修小补的话,如果戏剧再不进行彻底的创新和发展,

  • 标签: 戏剧观 文化审美 新新人类 边缘 诱惑 新时期
  • 简介:李渔传奇宾白繁多通俗易懂,唱词优美怡人耳目,同时具有“谑而不虐”的审美风范,这使得他的戏曲在清代传奇中独树机杼、雅俗共赏,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广泛的传布性。

  • 标签: 李渔 戏曲 审美特征 实现
  • 简介:中国画是最具有民族特质的一种艺术体系,在整个世界画坛独树一帜.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和中国独特的艺术审美密切相关联.几千年来,中国绘画审美也经历了"真趣"到"理趣"到"天趣"的一个发展历程,在每一种审美心理的指导下,必须会产生历史上各代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这种审美心理对我们今天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同样也是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中国画 审美心理 “六法” 绘画技巧 张彦远 审美情趣
  • 简介:李保田表演艺术的魅力──兼论表演的审美层面周星在一般人眼里,影视表演只是技巧问题,能做到嬉笑怒骂,悲喜无常,就是好演员的标尺;而在谈论理论的行家看来,表演是本色还是性格化则有着判然的分野,由此来说,表演就不只是技术问题,而却是很值得研究的专门艺术,表...

  • 标签: 表演艺术 演员 审美层面 魅力 影视作品 人格力量
  • 简介:一十字架上1上帝窃笑上帝笑谁?人类。上帝为什么偷着笑?他要摆出一付正经、尊严、神圣的面孔,好去捉弄人类,让人恐惧,让人信奉。怎么有了人?上帝创造的。他用地上的泥土,捏成人的模样,吹一口气,这就是人了。

  • 标签: 审美对象 西方 理性 上帝 十字架
  • 简介:戏剧演出与观众的审美关系,是戏剧任何时候都会面临的和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戏剧要演出,就不能不同观众打交道,就不能不与观众建立起一定的审美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戏剧的命运维系在观众身上。正因如此,下面这句话才显得特别有份量:“没有观众就没有戏剧。”这个道理看似简单,但其含义却很深。

  • 标签: 审美关系 导演艺术 戏剧演出 变革 话剧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