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沃皮(Wolpe)将行为治疗定义为,行为治疗是使用实验确立的行为学习原则和方式,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为此,在治疗中,其目标只能是不良行为本身,不应假设也不能探索在这些不良行为背后是否存在更深层的东西。但是,对行为的直接治疗,并不拒绝承认求助者的内在认知和情感活动,因为在这一派别的行为治疗家眼中,它们也是行为

  • 标签: 行为疗法 咨询技术 不良行为习惯 行为治疗 学习原则 情感活动
  • 简介:【摘要】: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持续的担忧和恐惧为特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在治疗焦虑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综述了CBT在焦虑症治疗中的应用、疗效评估和最新进展,并探讨了CBT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分析现有文献,本文旨在为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 标签: 焦虑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疗效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合催眠疗法治疗疑病症疗效。方法对30例疑病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合催眠疗法治疗,观察12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忧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8周,12周末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认知行为并催眠疗法治疗疑病症疗效显著。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催眠 疑病症
  • 简介:摘要针对现在自尊研究存在的理论研究较多、零散、应用研究缺乏等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总结了精神动力学疗法、认知行为疗法这两种使用较广泛的心理疗法中改善自尊的具体方法,得出了修复潜意识创伤情结、平衡人格结构、改变核心信念,学习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等方法,为精神病学、心理学相关领域同行做自尊的应用研究提供更多方向和参考。

  • 标签: 精神动力学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 自尊
  • 简介:心理剧的各个阶段都融合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元素。近年来,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将认知行为疗法运用于心理剧中:一种是将认知行为疗法特有的技术应用于心理剧中;另一种是对古典心理剧中的角色赋予更多认知的功能。本文最后对认知行为疗法在心理剧中的运用进行了评价。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剧 团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音乐疗法对痴呆老人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度05月至2020年度的10月期间因老年痴呆就诊于本院的98例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分得49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研究组则采用音乐疗法。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组病人认知功能减退轻度、中度、重度者激越行为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音乐疗法 痴呆 激越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孕期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20年1月~12月间接收的96例孕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8)以及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PSQI评分。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5,P=0.701);经过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更低(t=4.617,P=0.000)。结论 对孕期失眠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能够进一步缓解其睡眠障碍。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孕期 失眠
  • 简介:[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产后抑郁病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妇产科接诊的156例产后抑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6例仅给予药物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8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CBT设为观察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SDS与HAM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产后抑郁症状。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 抑郁自评量表 汉密顿抑郁量表
  • 简介: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强调认知对人的行为的决定作用,它提供了一种帮助战胜不合理信念、改变不良情绪的有效方式.把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应用于士兵的情绪疏导工作中,对部队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 情绪疏导 应用
  • 简介:行为疗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桑代克、斯金纳创立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以及班杜拉等人的社会学习理论。他们认为,人的行为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不好的、不正常的行为是在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下由于某种不适当的学习所产生的结果。通过制定并实施一定的训练或刺激措施,改变不利的环境条件,

  • 标签: 行为疗法 文化视角 社会学习理论 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 人的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原发性失眠治疗时应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14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为原发性失眠病症,采取根据治疗方式的区别随机抽样将其分为两组,应用常规治疗方式的对照与在此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疗法的观察组各57例患者,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相关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与此同时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分有效降低,入睡与卧床时间缩短,实际睡眠时间增加(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失眠患者而言,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其睡眠质量,更能够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增加睡眠时长。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原发性失眠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有氧运动疗法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睡眠医学科收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有氧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青少年抑郁症 认知行为疗法 有氧运动疗法 抑郁焦虑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便秘患者实施腹部按摩配合行为疗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 遵循护理方式的差异性,择取我院 2018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老年便秘患者 80 例分组,设置对照组( 40 例)、研究组( 40 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应用腹部按摩配合行为疗法,对比治疗有效率。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95%vs80% ) , 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对于老年便秘患者实施腹部按摩配合行为疗法,可促进患者排便,尽可能改善便秘情况,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腹部按摩 行为疗法 老年便秘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结合药物治疗对患者焦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名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按照电脑随机分号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人数共计30名,实施常规性护理方式结合药物治疗,观察组人数30名,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及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后,整体负面情绪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当前阶段来看,针对焦虑症患者来说,通过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情绪指标,未来可在精神科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方式。

  • 标签: 认知行为 药物治疗 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随机择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内7月内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表法均分成常规组以及行为组,每组各4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行为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行为疗法(CBT)根据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制定治疗方案,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VAS焦虑情绪展开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后4周,常规组与行为组患者的Hamilton抑郁评分出现差异,治疗8周后,常规组的Hamilton抑郁评分(19.76±3.93)分显著高于行为组(13.53±1.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行为组患者的SIOSS总评分在(8.09±2.68)治疗8周后显著优于常规组(10.36±3.93)。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积极情绪,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变。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老年抑郁症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将认知技术与行为技术相结合的疗法,它涵盖认知和行为两个层面,着眼于对患者认知的改变以扭转其负面的情绪心理状态和不良行为,是在假设患者的心理问题存在较大程度上的认知机能障碍的前提下而提出的,有其自身完整而系统的基础理论,并在诸多的社会实践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是一种极为影响力的心理治疗范式,对于提升患者的疗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促进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基本理论 实践 应用
  • 简介:目的,针对我院的抑郁症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在医院治疗,病例资料完整,诊断明确并配合治疗的抑郁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各50例,参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研究A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研究B组用帕罗西汀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干预。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研究B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和研究A组。结论,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结合心理社会支持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明确,全面,值得研究发展。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诊治的48例学龄前儿童多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行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营养支持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8.3%;经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进行评分,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冲动易怒、焦虑急躁、身心障碍、多动指数分别为(2.2±1.2)分、(1.0±0.2)分、(0.5±0.1)分、(4.7±1.3)分和(5.8±1.8)分、(2.6±0.9)分、(1.4±0.4)分、(9.3±1.8)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方法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1.7%和6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行为疗法治疗学龄前期多动症患儿,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受到患儿家长的广泛认可,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儿童多动症 心理行为疗法 Cornners父母评定量表 多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