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音乐疗法对痴呆老人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度05月至2020年度的10月期间因老年痴呆就诊于本院的98例病人进行调查与分析,将病人分为2组,每组分得49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模式。研究组则采用音乐疗法。分析两组最终治疗结果。结果:对比组病人认知功能减退轻度、中度、重度者激越行为评分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明显,P值

  • 标签: 音乐疗法 痴呆 激越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孕期失眠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2020年1月~12月间接收的96例孕期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8)以及对照组(n=48)。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PSQI评分。结果 干预前,研究组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5,P=0.701);经过干预后,两组PSQI评分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更低(t=4.617,P=0.000)。结论 对孕期失眠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能够进一步缓解其睡眠障碍。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孕期 失眠
  • 简介:摘要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之一,疾病负担大,发病率高,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一种基于证据的心理疗法,对于焦虑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其疗效因人而异。有研究表明焦虑障碍的CBT疗效与多种基因有关,而这些基因在CBT疗效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同,国内相关研究较少,通过这些机制研究可进一步阐明焦虑障碍的生物学标志物,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并应用于焦虑障碍的诊断、治疗等方面。该综述通过HPA轴相关基因、5-羟色胺系统相关基因、单胺氧化酶系统相关基因、神经发育相关基因来探究CBT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发现FK506结合蛋白5启动子的甲基化、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甲基化及多态性、色氨酸羟化酶2的基因多态性、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的基因多态性、单胺氧化酶A的基因多态性等与CBT治疗焦虑障碍的疗效有关。通过研究遗传学与焦虑障碍CBT疗效的关系,未来可从焦虑障碍致病基因如何影响CBT疗效的相关环路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遗传因素在焦虑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探索预测CBT疗效的遗传预测因子。

  • 标签: 焦虑障碍 基因多态性 遗传学机制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要:脑卒中抑郁是脑卒中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影响脑卒中患者康复以及患者和家属的主要问题。脑卒中抑郁患者通常会因为错误或偏差的认知行为而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类型疾病通过药物治疗是很难达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的,而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或信念以及行为的方法来改变错误或者偏差的认知,进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效果。本文中我们就将随机选取其实力脑卒中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在患者住院期间分别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和对照,从而判断认知行为疗法在脑卒中抑郁患者康复中所发挥的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认知行为疗法
  • 简介:摘 要 运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和接纳与承诺疗法对慢性疼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为选取更优的心理治疗手段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PsycINFO)、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或接纳与承诺疗法治疗慢性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并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和偏倚风险评价,随后采用Stata 16.0对入选文献进行网状Meta分析。研究最终纳入9篇文献,包括1145例研究对象。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疼痛指标上,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认知行为疗法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生活质量指标上,接纳与承诺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效果差异不显著。这说明,接纳与承诺疗法比认知行为疗法能更有效缓解慢性疼痛患者疼痛强度,但两者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相差无几。

  • 标签: 行为认知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慢性疼痛,网状Meta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郁症患者应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抑郁症患者以双盲法分组,一组以对照组命名,实施常规护理;一组以观察组命名,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与SAS评分,采用CQS量表对患者的事件应对方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回避、自责、求助、解决问题等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统计差异(P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护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认知行为疗法(CBT)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乳腺癌化疗患者128例,以干预不同手段为依据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64例)行CBT,分析组间干预价值。结果:经干预后,组间SF-36评分对比,观察组数据较对照组优(P

  • 标签: 乳腺癌 认知行为疗法 生活质量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健教处方在失眠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70例,根据不同的管理方法对其进行分组各35例,观察不同管理手段在患者间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间PANAS评分及睡眠质量差异显著(P

  • 标签: 认知行为 健教处方 失眠 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8月接诊收治的58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抛硬币法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传统的康复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护理方式则为在康复护理之上增添认知行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后精神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卒中抑郁症 康复护理 认知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行为疗法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科收治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用掷硬币的方法进行分组,取60例甲组,60例乙组。乙组采用常规治疗法,甲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行为疗法,反复进行医学指导的方式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如熬夜、抽烟、过量脂肪摄入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半年后,甲组患者和乙组相比肝功能、体重指数、腰臀比等各项指标恢复更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行为疗法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预后有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产后抑郁的效果。方法抽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于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产后抑郁患者80例,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采用rTMS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依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检测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出现降低,且观察组SDS、SAS评分分别为(35.18±3.26)、(57.88±2.20)分,低于对照组的(42.38±3.95)、(62.15±2.42)分,P<0.001;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障碍、睡眠效率、使用催眠药物情况、日间功能障碍以及PSQI总分等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睡眠潜伏期、睡眠总时长、快动眼(REM)睡眠潜伏期、夜晚睡醒次和睡眠效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睡眠潜伏期更短,睡眠总时长增加,REM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效率提升,夜晚睡醒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用rTMS对于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病情、提升其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抑郁 产后 重复经颅磁刺激 认知行为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运用揿针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为甲组(41例)和乙组(41例)。两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分析联合手段治疗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的效果。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与乙组患者相比较,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揿针 认知行为疗法 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84例银屑病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常规皮肤病护理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皮肤病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护理满意度达到95.2%,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比较P<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心理状态,使护理满意度提高。

  • 标签: 银屑病 心理护理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的治疗实践中运用揿针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划分为甲组(41例)和乙组(41例)。两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揿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分析联合手段治疗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患者的效果。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与乙组患者相比较,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更低,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揿针 认知行为疗法 老年慢性特发性耳鸣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中文版低血糖恐惧调查-忧虑量表(CHFSⅡ-WS)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价2组干预效果。结果2组干预前的CHFSⅡ-WS、SD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试验组担忧畏惧得分、CHFSⅡ-WS总分为(6.61 ± 1.66)、(8.75 ± 1.73)分,低于对照组的(7.60 ± 1.44)、(9.69 ± 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78、2.247,P<0.05);试验组SDSCA中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用药行为得分分别为(20.36 ± 1.91)、(11.86 ± 2.27)、(7.19 ± 1.56)、(6.86 ± 0.99)分,高于对照组的(18.51 ± 1.50)、(9.89 ± 2.29)、(5.71 ± 1.45)、(5.31 ± 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644~5.983,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缓解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类固醇性糖尿病 低血糖恐惧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感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6例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按照入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为期8周的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采用中文版低血糖恐惧调查-忧虑量表(CHFSⅡ-WS)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价2组干预效果。结果2组干预前的CHFSⅡ-WS、SD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试验组担忧畏惧得分、CHFSⅡ-WS总分为(6.61 ± 1.66)、(8.75 ± 1.73)分,低于对照组的(7.60 ± 1.44)、(9.69 ± 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678、2.247,P<0.05);试验组SDSCA中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血糖监测行为、用药行为得分分别为(20.36 ± 1.91)、(11.86 ± 2.27)、(7.19 ± 1.56)、(6.86 ± 0.99)分,高于对照组的(18.51 ± 1.50)、(9.89 ± 2.29)、(5.71 ± 1.45)、(5.31 ± 1.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644~5.983,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缓解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恐惧,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类固醇性糖尿病 低血糖恐惧 自我管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与行为疗法干预老年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随机将干休所接收的18例老年卒中偏瘫患者纳入参照组(n=9)和观察组(n=9),参照组给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行为疗法,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干预前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卒中偏瘫患者干预期间,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干预后,联合使用行为疗法,利于加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 标签: 早期康复训练 行为学疗法 老年卒中 偏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