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整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食管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上升。随着上消化道肿瘤诊断技术的进步和早癌普查的逐步推广,早期食管结合部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因此,近年来保留功能手术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近端胃切除术作为食管结合部肿瘤外科治疗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肿瘤学安全性的证实,其在食管结合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在日益得到重视。相较于全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患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然而,传统的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较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也阻碍了近端胃切除术在食管结合部肿瘤中的应用。如何通过优化消化道重建方式来降低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题。本文就目前食管结合部肿瘤近端切除防反流术式进行了综述。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消化道重建 近端胃切除 防反流
  • 简介:摘要随着早期上部癌及食管结合部腺癌的检出率逐渐增高,近端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得到验证,保功能的近端胃切除术逐步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近端切除破坏了食管结合部的正常解剖结构,导致患者术后食管反流症状较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各种抗反流术式中,重建"贲门-阀门"因与正常抗反流原理类似,一直是相关学者探索的热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及演进优化,目前设计的浆肌瓣吻合包括隧道式肌瓣吻合、Hatafuku设计的瓣膜成形术、单肌瓣吻合和双肌瓣吻合等。其中,双肌瓣吻合因其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食管结合部抗反流的机制、食管残浆肌瓣吻合的历史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热点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近端胃切除 浆肌瓣吻合 双肌瓣吻合 抗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对降低老年痴呆患者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四科诊断为老年痴呆留置管的102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7月—2016年7月的118例老年痴呆留置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同期两组患者照护者,观察组照护者102名,对照组照护者118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用普通胶布固定管,使用普通腕式约束带进行约束。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用3M弹力胶布固定管,使用手部乒乓球拍式约束具;使用管观察巡视签字表督促护士巡视和签字;制定标准留置管健康教育文档;加强护士培训,提升护士综合能力。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管管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5例,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1,P=0.038)。两组照顾者在留置过程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者在固定约束方法及管理过程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改进固定、约束方法和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留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照护者对管理老年痴呆留置管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老年人 痴呆 留置胃管 非计划性拔管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近端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68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6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5例)食管结合部和上部肿瘤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1例;年龄为62(39~78)岁。68例患者中,35例行腹腔镜近端切除Kamikawa吻合术设为Kamikawa组,33例行腹腔镜近端切除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设为双通道组。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术中情况。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近端切除联合D1+淋巴结清扫术。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15±0.31)h、(89±11)mL和(4.21±0.11)h、(142±20)m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2.34,P<0.05);消化道重建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5±0.13)h、(30.4±2.4)枚和(1.69±0.76)h、(28.0±2.4)枚,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79,0.73,P>0.05)。(2)术后情况。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03±0.12)d、(5.46±0.22)d、(13.00±0.50)d和(4.42±0.21)d、(9.97±0.76)d、(16.46±0.92)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0,-5.58,3.40,P<0.05);引流管放置(有、无)分别为32、3例和33、0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1级、2级、3级、4级)分别为31、0、4、0例和27、3、1、2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28,P<0.05);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症状、吻合口瘘、胰瘘、肺部感染分别为4、2、0、0、0例和0、1、3、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出血、淋巴瘘、瘫并发症。Kamikawa组4例围手术期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中,2例经1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2例经4次胃镜球囊扩张治疗后病情好转。(3)随访情况。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6、12个月。Kamikawa组和双通道组患者术后12个月chew-wun wu特殊症状量表评分分别为(16.8±0.7)分和(14.6±0.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发生≥Grade B级反流性食管炎分别为2例和1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近端切除Kamikawa吻合术与间置空肠双通道吻合术治疗食管结合部和上部肿瘤安全、可行,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生命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近端胃切除 Kamikawa吻合 双通道吻合 临床疗效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结合部腺癌(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及转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国内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85例(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113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72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3例,女42例;年龄为(64±8)岁。患者均行AEG根治性切除+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指标:(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特征。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无转移和发生转移患者病理学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T4期),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分别为30、61、75、7例,3、41、79、50例,101、46、18、8例和0、2、10、0例,0、0、5、7例,4、3、2、3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2.49,-2.22,P<0.05)。(2)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分期、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影响Siewert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优势比=2.48,3.26,2.03,95%可信区间为1.02~6.01,1.21~8.80,1.18~3.5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优势比=4.01,2.26,95%可信区间为1.35~11.96,1.26~4.06,P<0.05)。食管受侵犯长度为>3 cm且≤4 cm 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是≤1 cm的9.47倍。(3)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下纵隔第110、111、11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7、50、27枚;其中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第110组和第111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69、42、4、12枚和23、17、7、3枚;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4、4、1、4枚和0、0、2、0枚,不同食管受侵犯长度患者第110组和111组阳性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8.45,7.30,P<0.05)。185例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为6.49%(12/185),食管受侵犯长度≤1 cm、>1 cm且≤2 cm、>2 cm且≤3 cm、>3 cm且≤4 cm患者发生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3.81%(4/105)、6.12%(3/49)、10.00%(2/20)、27.27%(3/11);其中发生下纵隔第110组淋巴结转移的占比分别为2.86%(3/105)、6.12%(3/49)、5.00%(1/20)、27.27%(3/11),4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8.26,P<0.05)。结论肿瘤浸润深度、食管受侵犯长度是Siewert Ⅱ型和Ⅲ型AEG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食管受侵犯长度的增加,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上升。

  • 标签: 食管肿瘤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Siewert Ⅱ型 Siewert Ⅲ型 下纵隔淋巴结 转移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接受了Ⅲ区半骨盆切除联合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置换术治疗的5例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男3例,女2例;年龄26~46岁,平均36.3岁;耻骨上支切除3例,全耻骨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为软骨肉瘤;Enneking分期:Ⅱa期1例,Ⅱb期4例。术前利用CT/MRI图像融合技术确定手术边界、设计导板及假体、进行手术模拟。共设计5个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其中3例为保留部分耻骨的髓内柄固定式假体,2例为不保留耻骨的非髓内柄固定式假体。术后通过国际肌肉骨骼肿瘤(MSTS)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假体植入位置及假体与宿主骨界面整合情况评估,并记录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获得R0切除并按计划重建。术中失血量300~3 700 mL,平均为1 680 mL;手术时间180~430 min,平均为294 min。随访时间13~29个月,平均20.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无疾病证据存活,无肿瘤复发。末次随访时MSTS评分为29~31分,平均29.8分。其中1例男性患者主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3例患者出现髓内柄周围微动磨损,2例患者出现正常耻骨面骨磨损。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骨整合,无深部感染、假体脱位、假体或螺钉断裂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3D打印定制半骨盆假体治疗耻骨原发恶性骨肿瘤早期疗效显著,是骨盆恶性肿瘤重建的可靠方式。

  • 标签: 骨盆 肿瘤 假体设计 3D打印技术 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E.N.A.L.、PADUA、C-index、DAP评分与T1b期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疗效和安全性的相关性,并通过组合多项参数构建预测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接受NSS的T1b期肾肿瘤患者的资料。男59例,女21例;年龄(56.9±10.2)岁。肿瘤直径(4.7±0.9)cm;左右侧各40例;肿瘤位于上/下极46例,中部34例;肿瘤位于外侧59例,内侧21例;肿瘤外凸64例,内生16例;圆形肿瘤53例,小叶形18例,不规则形9例。R.E.N.A.L.评分中位值8(4~10)分,DAPUA评分9(6~12)分,C-index评分1.5(0.6~4.9)分,DAP评分7(4~9)分,梅奥肾周粘连指数(MAP) 1(0~5)分。行开放手术1例,腹腔镜手术43例,机器人手术36例;经腹腔途径42例,经后腹腔途径38例。将手术切缘阴性、热缺血时间<20 min、无严重并发症3项指标均实现的综合结局(MIC)作为评估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主要指标;次要指标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肌酐变化值和血红蛋白变化值。4种肾肿瘤评分与术后是否达成MIC的关系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其他围手术期量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列线图模型与其他评分系统的预测效能。结果80例中达成MIC者28例,未达成MIC者52例。两组体质指数、肿瘤形态、热缺血时间、术后第1天肌酐升高值、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并发症分级、R.E.N.A.L.评分和PADU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PADUA、R.E.N.A.L.评分是达成MIC的危险因素(OR=1.419,P=0.038;OR=1.358,P=0.038);C-index评分和DAP评分不是达成MIC的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E.N.A.L.评分与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显著相关(R2=0.197);PADUA评分与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相关(R2=0.186);C-index评分与术后肌酐升高值显著相关(R2=-0.221);DAP评分与手术时间显著相关(R2=0.19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OR=1.257,P=0.025)、肿瘤形态(OR=18.741,P=0.005)、肿瘤纵向位置(OR=1.992,P=0.038)、肿瘤与集合系统的关系(OR=4.886,P=0.002)是达成MIC的危险因素,将这些指标联合MAP共同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ROC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及R.E.N.A.L.、PADUA、C-index、DAP评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645、0.643、0.526、0.593,列线图模型对T1b期肾肿瘤达成MIC的预测效能最高。结论肾肿瘤评分系统中,PADUA和R.E.N.A.L.评分可预测T1b期肾肿瘤NSS后是否达成MIC;由患者体质指数、肿瘤形态、肿瘤纵向位置、肿瘤与集合系统关系和MAP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能更好地预测T1b期肾肿瘤NSS后是否达成MIC。

  • 标签: 肾肿瘤 评分系统 保留肾单位手术 手术切缘 热缺血时间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