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是国内唯一涵盖消化外科各领域发展动向的高水平专业学术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第3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项目来源期刊;已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等国内外著名检索系统收录。

  • 标签: 消化外科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杂志 中华 稿约
  • 简介:摘要胸腺肿瘤是前纵隔中最常见的肿瘤,以往认为发病率较低,同时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缺乏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获得的高级别循证证据指导临床。目前不同区域内对胸腺肿瘤诊治经验并不均衡,胸腺肿瘤诊疗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探讨。本文拟通过综合纵隔占位手术指征、胸腺肿瘤手术切除范围、手术路径、术中淋巴结清扫及术后管理策略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规范胸腺肿瘤外科治疗体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工作的要点,探讨优化护理服务的措施。方法选择15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薄弱环节强化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发放调查问卷表,统计并比较护理满意度情况及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探讨外科优化护理服务的有效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薄弱环节强化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接待、治疗解释、用药指导、护理记录四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薄弱环节强化护理能显著提高外科护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减轻其心理负担,对提高临床抢救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薄弱环节强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外科护理工作优化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外科 护理 优化
  • 简介:2010年5月28—30日,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主办,雅培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卓越消化外科中青年专家论坛”在桂林成功召开。黄志强院士,董家鸿、梁力建等国内肝胆外科学界的著名专家应邀出席本次论坛。会议开幕式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陈敏教授主持。本刊总编辑董家鸿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致辞,他指出本次会议旨在为当今医学界涌现的出类拔萃的中青年新锐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和探讨,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追求,

  • 标签: 中青年专家 消化外科 论坛 雅培制药有限公司 肝胆外科学 学术交流
  • 简介:《中华消化外科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将本着高效、便捷、低耗服务消化外科同道为宗旨,及时发布《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每期刊发文稿,第一时间更新消化外科领域学术动态。

  • 标签: 消化外科 杂志 中华 公众 学术动态 外科领域
  • 简介:摘要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可运用特殊分子的荧光特性增强显示人体重要解剖结构和组织血流灌注。笔者总结荧光显像技术原理、常用荧光分子特性和荧光显像设备特点,探讨荧光显像技术在胃食管外科、肝胆外科、结直肠外科及腹膜恶性肿瘤等外科实践中的应用价值。笔者认为:通过特异性抗体偶联荧光分子探针检出肿瘤转移灶是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消化外科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外科手术 荧光 荧光显像 吲哚菁绿 消化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加强中医思维培养,对优化外科中医护理质量的意义。方法:时间节点: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研究对象:外科患者,共计152例;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76例。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对比,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实施更满意,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中医思维培养,显著提升外科中医护理质量,对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中医思维 外科 中医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2018年1月-2020年 1月我院消化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恢复情况,焦虑抑郁心理以及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的 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干预后的 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恢复状态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消化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的负性心理,提高围术期患者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确保手术成功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消化外科 腹腔镜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骨肿瘤精准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3月辽宁省肿瘤医院14例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7例,年龄13~57岁、平均32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4例、胫骨近端3例、肩胛骨3例、骨盆2例、肱骨近端1例、锁骨近端1例。恶性肿瘤11例,其中骨肉瘤6例、软骨肉瘤2例、横纹肌肉瘤1例、转移癌2例;良性肿瘤3例,其中骨巨细胞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嗜酸细胞肉芽肿1例。所有患者术前采用640层螺旋CT扫描仪行肿瘤部位增强三维重建,收集患者CT原始DICOM数据,将其导入到三维医学影像工作站进行分割、重建、材质设定,通过"星图"混合现实影像系统获得全息影像数据。术前应用全息影像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术中采用全身麻醉,按照术前规划完成手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安全外科边界,假体置换患者对比术前、术后双下肢肢体长度差,末次随访采用肌肉骨骼肿瘤学会(MSTS)93评分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中14例患者在混合现实技术引导下准确定位,完整切除肿瘤组织。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33 min。术中出血量50~1 100 mL,平均364 mL。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6例行膝关节肿瘤型假体置换患者术前测量双下肢长度差1.3~6.5(3.70±1.87)mm,术后测量双下肢肢体差为1.7~4.9(2.95±1.24)mm,术前、术后双下肢肢体长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 P>0.05)。术后第3天复查MR检查或CT扫描评价外科手术边界,肿瘤完整切除,内固定物位置良好。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20个月,平均16个月。至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17~28分,平均23.9分;患肢功能优7例,良2例,可5例。随访期间14例患者无一例死亡,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通过混合现实技术提供的立体直观、全方位病变部位的解剖细节,可以辅助骨肿瘤患者术前手术规划,提高术中肿瘤切除精确性、安全性及组织重建的有效性,实现了骨肿瘤手术规划的可视化、个体化,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骨肿瘤 混合现实技术 精准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近10年来数字化外科在临床医学各方面均有广泛应用,推动了外科手术向个体化、精准化发展。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传统影像资料进行深度分析并转化为实时图像,使外科医师能全方位地直观病灶范围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位置关系,在预测肿瘤的可切除性、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入路、提高手术成功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疑难甲状腺肿瘤手术涉及颈部、纵隔的重要血管、气管、食道等重要器官,手术风险及手术范围术前必须有效的评估。本文就数字化外科技术在疑难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进行述评,结合疑难甲状腺手术的特点,分析应用数字化外科技术指导疑难甲状腺手术的优势。

  • 标签: 数字医学 甲状腺肿瘤 3D打印 三维可视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数字化外科学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娄底市中心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例颅颌面畸形患者,采用数字化外科学技术进行修护治疗,于术后定期随访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数字化外科学技术进行颅颌面修复治疗后,于术后随访半年至一年,所有患者均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结论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化外科学技术对颅颌面畸形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颅颌面外科手术的精确度,可见数字化外科学在颅颌面外科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外科学 手术模拟 颅颌面外科
  • 简介:摘要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是胃癌规范化诊疗的重要环节。其能反映标本中淋巴结的准确数目和详细分布,为术后精准、规范的病理报告奠定基础;同时可以评估出术中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切缘的安全性、手术是否规范(是否执行en bloc整块清扫原则)等,是手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能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精准的研究样本,而且还是年轻外科医师临床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胃癌术后标本的外科处理需要规范的内容包括标本处理人员、处理流程、切缘送检、淋巴结分拣、标本剖开后的测量、生物标本的留取、记录数据的保存等。推广胃癌根治术后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可促进广大医疗机构胃癌外科诊疗同质化,进一步推动我国胃癌外科高质量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胃癌根治术 标本外科处理,规范化 淋巴结分拣
  • 简介: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外科已经开始进入4.0时代。外科4.0的内涵是用技术重构人与信息的关系、重塑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人工智能技术、全息可视化技术、医学机器人技术、精准制造技术、网络传输技术、云技术构成了外科4.0时代的基础技术支撑,以数据化、智能化、精准化、高维化、自动化、云端化为特征的外科4.0开启了技术为医生赋能的时代,必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带来根本性的变革。本文旨在对未来外科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外科4.0时代下医学探索提供借鉴和思考。

  • 标签: 外科 人工智能 混合现实 机器人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RPH加硬化外切术与改良外剥内扎内注术治疗混合痔的对比观察。方法将10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RPH加硬化外切术;对照组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内注术。对两组术后疼痛、出血、手术时间、治愈时间及手术疤痕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RPH组在术后疼痛、出血、手术时间、治愈时间及手术疤痕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PH术加硬化外切术在术后疼痛、出血、手术时间、治愈时间及手术疤痕等1方面比改良外剥内扎内注术具有优势。

  • 标签: 混合痔 RPH加硬化外切术 改良外剥内扎内注术
  • 简介:摘要在进展期胃癌规范化诊治流程中,标准根治手术与准确的病理报告之间存在一个易被忽视的关键环节——标本的规范化外科处理,即标本离体到病理医师处理之间由外科医生对标本的解剖、固定、取材和记录的过程。规范这个过程,方能准确反映淋巴结详细的分布和数目,明确胃癌术后的病理分期,制定辅助治疗方案,精准地显示术中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保障手术的规范化实施,包括整体清扫原则(en bloc)等,同时为后期相关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迄今,我国尚缺乏完整统一的胃癌根治术后标本外科处理的规范及标准。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及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肠病学专业委员会,由《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组织,召集国内胃癌研究领域的数十位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我国国情,历经近两年的反复研究讨论和多次修改,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具体指导胃癌标本规范化外科处理前的注意事项、基本要求和胃癌标本处理流程,包括离体标本处理时间、胃标本的处理和资料归档以及淋巴结分组取材、分拣及其精拣记录等操作环节,旨在对胃癌进行规范化诊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术后标本的外科处理规范化标准化,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胃癌外科的高质量发展。

  • 标签: 胃肿瘤 外科手术 标本 外科处理 规范化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在胸部肿瘤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12月于我科收治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200例,根据病房病床分布特点,以护士站为分界点随机单盲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102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规范化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对照组则实施留置针常规固定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留置时间、敷贴卷边、套管针松脱、非计划性拔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组规范化留置针固定方法后,留置针敷贴卷边例数、套管针松脱例数、非计划性拔针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为(85±9.98)h,对照组留置时间为(72±10.2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在胸部肿瘤中心的应用,能有效的减少留置针敷贴卷边、套管滑脱、非计划性拔针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延长了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 标签: 留置针 固定 规范化 胸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