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1979年,中国社科院组织的“五四”六十周年座谈会上,当年的“五四青年”杨东莼说,“社会科学院写一本历史书,给青年人看看,但不要写八股文。现在有人还写八股文,写来写去还是那么几句,历史书要有事实,有形象,感染、教育青年人。”

  • 标签: “五四” 中国社科院 社会科学院 青年人 八股文 座谈会
  • 简介:胡适:既开风气又为师胡适生前曾经说过,自己是“但开风气不为师”。这当然是胡适的谦辞,其实他是既开风气又为师的。在五四的先驱者,胡适是最“好”为人师的大师之一。“好”可以从两种意义上理解:一是声调为四声的、爱好的

  • 标签:
  • 简介:五四”运动年年纪念。看情势,今年似乎要以相当的规模来纪念了。我所说的“相当的”,不是说过去的纪念“不相当”,而是说要和“五四”运动的七十周岁相当。正象中国人作寿,遇整数谓之“大寿”,要大庆祝,其余的则意思意思,点到为止。七十是“大寿”,六十九不算,七十一也不算,若遇到七十三、八十四,都故意装糊涂马虎过去,反正下年即

  • 标签: “五四”精神 正象 八十四 腊月二十三 唐宗宋祖 五十年代
  • 简介:如何看待五四的“反传统”──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七周年董大中1一个首要的问题是,在一些重要概念的运用上,应该有一致的认识。汤一介先生在《港台海外中国文化论丛》总序中说:“庞朴同志在一次会上提出应区分‘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我想这是很有道理的。‘文...

  • 标签: “五四运动” “反传统” 辛亥革命 封建君主专制 中国传统文化 毛泽东
  • 简介:王元化:百年影徂。千载心在。巴老是一个内心有激情,但不轻易表露的人。少年巴金说,“我得到了一个小孩子的幻梦,相信万人享乐的社会就和明天的太阳同升起来。”作为和鲁迅、郭沫若、茅盾、曹禺等同时代的作家,巴金是最长寿的一个,安葬鲁迅时,他是为鲁迅先生抬棺的人。然后,那些与他相交甚笃的知识分子一个一个地远去。最后几年,巴老活得很痛苦,他活着,像一盏灯一样照着我们继续前进,勤奋写作,现在巴老“终于”走了,他的去世标志着他身后那个伟大时代的结束。

  • 标签: “五四”精神 巴金 知识分子 “终于” 王元化 鲁迅
  • 简介:五四”到底做了些什么?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要继承“五四”的什么精神?过去写五四思想史很少涉及“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这是陈寅恪为王国维写的纪念碑铭中提出的,很少被人注意,我认为这句话倒是表现五四文化精神的重要遗产之一。王、陈等一向被视...

  • 标签: 五四精神 无政府主义 激进主义 五四时期 个性解放 遵命文学
  • 简介:六十年前,毛泽东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文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部著作离我们日子愈久,它在我国现代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意义就愈明显。抚今思昔,观通察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她是对我国历史上优秀美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五四以来革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五四新文学 五四新文化运动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相结合 五四传统
  • 简介: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学生“因山东问题失败”,怀着满腔的怒火,在天安门集会、宣读《北京学生界宣言》,又游行到东交民巷,火烧赵家楼,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最辉煌的一页。

  • 标签: “五四” 中国现代史 山东问题 天安门 学生 北京
  • 简介:五四文学革命的倡导者,把自己提倡的文学称为新文学。”它“从一开始就以其特有的新颖”引起“异常强烈的反应”,“这样的新文学自然是也只能是一场完整而且彻底的文学革命的产物。”

  • 标签: 五四文学革命 历史要求 其特 先锋性 封建宗法 正象
  • 简介:摘要本文从理论与创作实践两个层面来探究五四文学革命时期词曲去向,一方面通过探究“白话”“白话文学”在中国古代与五四时期的不同定义和内涵,了解五四时期白话诗在理论上对词曲两种文学体裁的囊括。另一方面,以新诗第一人胡适的白话诗创作实践过程为例进行具体地分析。使我们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五四时期传统文学的生存状态和革命知识精英们对古典文学的复杂矛盾态度。

  • 标签: 五四 文学革命 白话 新诗 词曲 去向
  • 简介: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对孔子其人其说,郭沫若一生都是推崇的,无论是五四时期激烈的全盘反传统主义思潮泛滥全盘否定孔子之际,还是“文化大革命”中“批林批孔”运动对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全面攻击和打倒之时,态度始终未变,相信自已所坚持和信奉的东西是接近真理的,是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考虑和责任。这在五四时期在日本表现更为突出,决不可以“尊孔复古”论之。今天从五四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广阔历史背景下来看

  • 标签: 孔子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五四前后 中西文化冲突 五四时期
  • 简介:近年来,在《鲁迅和新儒学的历史碰撞》(《文艺报》)、《“两个翅膀论”献疑》(《文艺争鸣》)等文中,笔者曾一再论及“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功过。但皆因篇幅所限,语焉不详。现单独成文,专论此点,以就教于读者与专家。

  • 标签: “五四”文学 白话文学 审美意识 人文精神 “鸳蝴派”文学
  • 简介:京派乡土小说和五四乡土小说同是乡土文学,它们拥有乡土文学的一些共同特征。但由于作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思想旨趣及不同的审美追求使两派乡土小说又出现了较大的差异。1935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作序时正式提出“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原文:“蹇先艾叙述过贵州,裴文中关心着榆关,凡在北京用笔写出他的胸臆来的人们,无论他自称为用主观或客观,其实往往是乡土文学,从北京这方面说,则是侨寓文学的作者。但这又非勃兰兑斯(G.Brandes)所说的‘侨民文学’,侨寓的只是作者自己,却不是这作者写的文章,因此也只见隐约着乡愁,很难有异域情调来开拓读者的心胸,或者炫耀他的眼界。许钦文自名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为《故乡》,也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自招为乡土文学的作者,不过在还未开手写乡土文学之前,他却已被故乡所放逐,生活驱逐他到异地去了。”

  • 标签: 五四乡土小说 京派 “乡土文学” 《故乡》 中国新文学 短篇小说集
  • 简介:一年一度的台湾“五四奖”,今年将其“文学教育奖”颁发给了台湾新生代作家欧银钏小姐,旨在奖励她长期投入创作以外的文学工作以及做出的突出贡献。

  • 标签: 五四 新生代作家 中国 台湾省 文学教育 创作
  • 简介:台北市政府、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文讯》杂志社主办的“青春的飞扬,思想的萌发一五四文学人物影像展”,于2009年5月4日至31日在台北图书馆举行。本次展览集结了海内外三十多个图书馆、纪念馆、文学机构、搜藏专家所提供的珍贵史料,展出了39种五四时期的原版以及限量复制性的文学期刊,如《新青年》、《新中国》月刊等。

  • 标签: 文学人物 五四时期 台北 影像 《新青年》 文学发展
  • 简介: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时期思想界主张通过破除礼教常纲、经济赋权与教育增权三种途径实现妇女的人格独立,从思想上推动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开创了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

  • 标签: 五四运动 妇女解放 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