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责任制分层管理制度在恙虫病合并肝损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4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恙虫病合并肝损害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分层管床制度,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皮疹、发热及局部淋巴结肿大症状的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对恙虫病合并肝损害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实施责任制分层管床制度,可明显缩短症状持续时间,辅助提升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住院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责任制分层管床制度 恙虫病合并肝损害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会厌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年4月-2023年2月本院接收的62例急性会厌炎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时间、呼吸困难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性会厌炎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 标签: 急性会厌炎 临床护理路径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病毒治疗对于肺结核合并乙肝携带者的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21年10月我院肺结核合并乙肝携带者7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进行常规抗结核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恩替卡韦,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肝功能ALT、AST、TBil变化,乙肝病毒载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乙肝病毒载量显著比对照组低;ALT、AST、TBil明显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无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治疗肺结核合并乙肝携带者时加用恩替卡韦疗效显著,很大程度上减少乙肝病毒载量,保护肝脏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

  •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肺结核 治疗 恩替卡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在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7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外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综合护理方式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愈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模式下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护理下的患者生活质量。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和不良反应护理的综合护理,促使患者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护理依从性也有所提升,非常值得推广。

  • 标签: 淋巴结清扫术 综合护理 患者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认知功能和痴呆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由于其发病机制复杂、具有致残率、致死率和复发率高的特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将给社会和医疗服务系统带来沉重的负担。部分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虽然可能很轻,但其危害仍很大,严重的可导致卒中、心力衰竭,甚至死亡。房颤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房颤越早诊治,康复预后就越好,如若等到房颤从阵发性发作发展到持续性发作,疗效也将相应降低。抗凝是房颤治疗的关键,合理的抗凝治疗将大大降低病人因房颤发生卒中的风险。荟萃分析表明,华法林可使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相对风险降低64%,年卒中绝对风险降低2.7%,使全因死亡率降低26%。虽然华法林的抗凝效果确切,但有效治疗窗较窄、不同个体有效剂量差异较大、需频繁监测INR,且抗凝作用受多种食物和药物影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非维生素K拮抗口服抗凝药--Xa因子抑制剂(NOAC)利伐沙班,作为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具有稳定的剂量相关性抗凝作用,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相比,利伐沙班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无须频繁监测INR、出血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利伐沙班的出现给心房颤动的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本论文结合利伐沙班的药理及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出血处理、监测指标和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利伐沙班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模式在肛裂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选取2022年3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肛裂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式,而实验组则使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对综合护理满意度为95.77%,对照组对综合护理满意度为84.35%,两组均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 对于肛裂患者术后护理,将综合护理模式应用其中,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并加快伤口愈合速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 肛裂术后 患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发热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感染科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发热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评判性思维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评判性思维 细菌性肝脓肿 发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中心静脉导管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其在临床上的推广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查阅国外相关资料,查找微型中央导管的使用情况,研究现状及其他方面的文献,对迷你中线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进行概括总结。结果:迷你中线导管具有较经外周静脉放置中心静脉置管经济,较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降低,较短套管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和留置时间延长的显著优点。结论:目前国外迷你中线导管临床应用和研究比较多,主要分布在儿科急诊和监护室等关键科室。我国对于迷你中线导管使用不多,导管临床使用实践,并发症防治及静脉导管质量管理和控制均有局限性。今后可进一步探讨迷你中线导管操作适应证与禁忌证,相关并发症防治与护理,促进护理质量提高,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并为我国迷你中线导管的实践标准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迷你中线导管 静脉输液装置 静脉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整合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护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2月11日。以澳大利亚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汇集结果进行Meta整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项研究,提炼出33个研究结果,归纳出8个新类别,综合成3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整合结果1照顾者心理体验的变化(在长期照护过程,照顾者的心理历程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心理支持获得积极照护体验);整合结果2个人及社会关系变化(照顾者因长期照顾患者,个人角色及社会关系受到影响,寻求多重社会支持,逐渐调整并适应);整合结果3照顾知识及技能的改变(由于脊髓损伤的突发性,照顾者缺乏照顾知识及技能,渴望学到更多的照护技巧)。结论脊髓损伤患者照顾者的照护体验涉及多个方面,医护人员应重视照顾者照护需求和真实体验,为其提供专业的照护指导和支持,协助其更好地胜任照顾者角色,改善脊髓损伤患者及其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脊髓损伤 照顾者 照护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锁骨原发恶性肿瘤整块切除术后锁骨区巨大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肩关节功能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3例锁骨原发恶性肿瘤行肿瘤整块切除(全锁骨或次全锁骨切除)及个体化修复锁骨区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57、14岁。肿瘤类型为骨肉瘤、孤立性浆细胞瘤、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术后辅助化疗及肩关节康复锻炼,评估肿瘤转归及肩关节活动,功能评分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功能评分(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score,MSTS)、Constant-Murley评分及美国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结果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33、23、8个月,至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在肿瘤切除后,1例骨肉瘤及1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患者行锁骨钢板联合先进人工韧带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重建,1例孤立性浆细胞瘤患者行LARS韧带重建,末次随访MSTS分别为28、30、28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80、90、84分,UCLA评分分别为29、33、30分。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原发恶性肿瘤整块切除后重建锁骨及周围重要韧带对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意义重大,锁骨及胸锁关节重建后可获得较满意的稳定性及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 标签: 锁骨 骨肿瘤 韧带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该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患儿39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方式分为危重组(43例)及普通组(348例)。患儿入院后即通过PEWS系统评定患儿PEWS分值,确定两组患儿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值组(PEWS≥3.5分)及低值组(PEWS<3.5分),比较两组患儿死亡发生率;根据患儿疾病类型分为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亚组及血液、消化、中毒疾病亚组,比较两亚组患儿区别危重患儿及普通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危重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5.98±2.27)分;普通组患儿的PEWS平均得分为(2.11±1.97)分;两组患儿PEWS评分比较(P<0.05)。AUC为0.884(95%CI:0.788~0.979,P<0.05);区别两组患儿的最佳截断值为3.5分,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9%,Youden指数=0.756。ROC曲线图结果显示,高值组患儿为68例,低值组患儿为323例。其中,高值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62例,占91.18%;普通组中入住PICU的患儿为19例,占5.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情况结果显示,高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0例,占14.71%;低值组中死亡患儿为13例,占4.02%。结论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应用于急诊患儿的预检分诊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且对急诊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尤其在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评估中更加及时、准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患儿 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60岁,因持续性心房颤动拟行左心耳封堵术入院。在手术过程中,LAmbre左心耳封堵器从左心耳脱落,后通过双股静脉通路的14 F鞘管成功取回。术后患者康复出院,随访3年,无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心房颤动 左心耳封堵术 封堵器脱落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展开对比实验,分析营养支持对于成人艾滋病患者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地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之间接诊治疗的50例成人艾滋病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常规组和营养支持组。对于常规组患者仅对其进行临床中常规的营养护理,而对于营养支持组患者来说,除了进行常规的营养护理工作之外,还对于每一位患者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治疗,一段对比治疗之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营养支持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胆固醇、CD4细胞以及体重等重要指标均明显好于常规组,且营养支持组的>60d的比例低于常规组、30--60d的比例却明显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营养状况 营养支持 成人 艾滋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2011—201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基本情况,分析其变化趋势,为保护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等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011—2018年监测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共176 134人,总年集体有效剂量58人·Sv,期间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5 mSv。医用放射工作人员中从事介入放射学、核医学人均年有效剂量均为0.41 mSv,其高剂量人员构成比显著高于其他职业类别(χ2=219.1,P<0.05)。至2018年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为25 714人,占81%,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24 mSv;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为6 169人,占19%,年平均有效剂量为0.18 mSv。结论江苏省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介入和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相对较高,应改进和完善工作场所防护措施,同时应加强工业放射工作人员管理监督。

  • 标签: 放射工作人员 个人剂量 外照射 有效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过程中的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PsycInfo、Scopus、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谷歌学术等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4月6日的关于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08)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章质量进行评价,汇集结果进行Meta整合。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项研究,提炼26个完整的研究结果,归纳出10个新的类别,得到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1:患者认知及行为管理。患者试图通过直面肾功能衰竭和适应透析治疗,努力维持腹膜透析管理的独立性和信心。整合结果2:并发症等危机识别及管理。患者通过不断学习透析治疗相关知识、技能和识别及处理恶化症状等,以提高危机识别及管理能力。整合结果3:患者角色及社会关系管理。患者不断进行个人角色和情绪的调整来适应日常生活变化和保持社会功能,并努力加强与医护、家庭和社会等沟通交流以获得社会关系支持,增加对自我管理的信心。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涉及多个方面,医护人员应联合家庭和社会等针对患者自我管理、自我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和欠缺,给予理解、指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透析 腹膜透析 自我管理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硬脊膜在脊柱肿瘤手术中预防及治疗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肿瘤科诊断为脊柱肿瘤或肿瘤样病变且出现椎管内占位而接受肿瘤切除椎管减压的手术病例(不包括椎体全切除的病例)。根据术中是否破坏硬脊膜完整性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及预防组。术中出现明确脑脊液漏的治疗组患者共22例,16例行单纯硬脊膜缝合或修补,6例在硬脊膜修补基础上使用人工硬脊膜;术中未见脑脊液漏的预防组共49例,其中15例使用人工硬脊膜预防脑脊液漏,34例未使用该材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椎管减压及椎管内肿瘤切除手术。通过病历系统检索记录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期间脑脊液漏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引流量的变化等,根据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登记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术后引流量变化情况。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71例患者病变共累及138个脊柱节段,平均每位患者脊柱减压节段数为(1.94±1.13)个。术后住院时长为(11.31±4.63)d。住院期间应用人工硬脊膜的患者中无出现术后椎管内血肿、感染或排斥反应。治疗组与预防组中使用人工硬脊膜的患者脑脊液漏发生率降低,但未发现使用人工硬脊膜与否脑脊液漏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预防组中使用人工硬脊膜的患者术后72 h引流及术后住院时长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中使用人工硬脊膜患者术后前两个24 h的引流量显著少于未使用人工硬脊膜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随访时间(18.4±5.3)个月,其中9例因全身肿瘤进展死亡,良性肿瘤随访期间无术后复发,随访期间未发现手术部位远期浅表或深部感染。结论脊柱肿瘤伴椎管内占位,术中应用人工硬脊膜可有效预防或减少术后脑脊液漏,加速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长且并不增加椎管内感染或血肿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脊柱肿瘤 脑脊液漏 人工硬脊膜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1例64岁男性结肠癌术后患者接受了1个周期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7个周期奥沙利铂+雷替曲塞化疗。患者术前胸部CT未见间质性改变。8个周期的化疗后,患者出现胸闷、气促,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改变,考虑与奥沙利铂有关。给予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乙酰半胱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治疗及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吸氧和其他对症治疗31 d后,胸闷、气促症状缓解,胸部CT示两肺间质性病变明显减轻。

  • 标签: 奥沙利铂 肺疾病,间质性 药物毒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