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探究---以“河流地貌”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0
/ 2

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探究---以“河流地貌”为例

吕静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教师依托地理课程内容,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开展恰当有效的实践活动。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通过在课堂上结合河流地貌视频,问题设计、学习探索河流地貌的特点及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课下组织学生对三门峡黄河公园黄河地貌--会兴渡口(河港)、河漫滩、河流凹凸岸、河谷,进行观察,在学校操场沙坑模拟演示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增强了河流地貌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河流地貌;教学探究

一、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能使人们更好地在真实情景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1]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理实践力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和黏合剂,它能够很好地综合体现其它三个核心素养。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二、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方式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目标中,强调“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地理工具,在室内、野外和社会的真实环境下,通过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和深度解决问题,具备活动策划、实施等行动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需要依托地理课程内容,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开展恰当有效的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的主要方式有地理体验、地理观察、地理实验、野外实践、社会调查、地理绘图、地理制作、地理演示等。

三、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河流地貌

1.学习目标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地貌类型---河流地貌,课程标准:必修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选择性必修1—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参考课程标准和学情,制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

•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辨识河流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简单分析河流侵蚀地貌与河流堆积地貌的成因,说出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过程(见表1)

表1 课堂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主题

播放:河流地貌图片——曲流,河漫滩,峡谷

观看图片,联想周边的地理景观图

①地理观察

将地理知识和周边生活相连。

观看图片,联想周边的地理景观图,导入新课。

承转

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塑造河流地貌的作用力有哪些?

2.河流地貌代表景观是什么? 如何描述其特点?

3.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河谷地貌学习

河流上游、中下游河谷特点

播放动画

河流不同的侵蚀方式 对河谷的影响?

观察动画,结合峡谷,河漫滩景观图,

完成表2。

知识铺垫,初步认知河谷地貌。

【合作探究1】

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曲)

播放凹、凸岸视频

逐步探索河曲地貌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观看 凹、凸岸视频,思考

1.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

2.观察凸岸流速,比较大小。

3.凸岸分别以什么作用为主?

4.河流凸岸与人类活动关系?

5.若河道继续弯曲,会形成什么河流地貌?

②观看视频

结合视频和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用心观察、思考能力,增强学生对地理过程的理解。

视频播放,逐步探索河曲地貌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承转

播放展示身边的河流地貌黄河公园景观图:会兴渡口(河港),河漫滩,河流凹凸岸。

利用周末到三门峡黄河公园黄河地貌--会兴渡口实地调查。

③野外实地观察

亲身实地观察,记忆才深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拥有地理观察眼,从身边理解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河流堆积地貌学习

【合作探究2】

冲积扇的 形成过程及形态

特点

播放模拟实验

冲积扇形成视频

观看 视频,思考

1.塑造河流地貌的作用力有哪些?

2.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3.为什么冲积扇颗粒物自顶端到边缘由粗到细?

4.连线,冲积扇扇顶到边缘选择适合的人类活动。

④地理演示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能力,使学生更直观理解冲积扇地貌的特点。

通过视频,动态直观展示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类比分析总结

河流堆积地貌形成原因: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总结要点:

1.物质来源

2.地形:落差变小,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搬运减弱,沉积增强。

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总结

aad4c2ed9f1a098729c3b7a8aa0602b

梳理本节知识

框架

作业

在学校操场沙坑模拟演示河流侵蚀和堆积地貌

1.实验方案设计。

2.实验总结。

⑤地理实验

利用本节所学地理知识,将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

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直接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更加直观、科学地认识河流地貌。

表2  河流不同的侵蚀方式 对河谷的影响

地形

侵蚀方式

河谷特点

河谷 横剖面示意图

河流流经山区

落差流速冲刷力度强

河流作用强(下蚀),

河谷不断 。

河谷而,谷壁,

横剖面呈型

“V”型河谷

view

河流中游落差流速

减弱,向作用加强,河谷逐渐展宽。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河谷出现连续河湾。

河曲  

view

河流落差流速

向的侵蚀(侧蚀)作用为主,

河流      增强

 河谷进一步展宽,河谷横剖面呈

槽形(U形)河谷

河流两岸多冲积平原

view

四、结语

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地理教师长期坚持,应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课内外地理教学时间,高效地利用好现有的课程资源,并努力开发校本实践活动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多样的实践活动。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形成一个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帮助学生习得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实践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 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023年度三门峡市教育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研学实践研究》 2023SMXJKGH-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