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0
/ 2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道德法治意识的培养

陈戈文

茂名市电白区罗坑中学  525431

摘要:中学德育与法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全身心的教育活动。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并通过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让他们体会到这一点,才能使他们的教学过程更加充实。

关键词:法治意识;初中德育;德育意识;意识培养

引言

在实践中,老师要善于从道德与法治意识启蒙的视角,给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体会到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给他们带来的健全人格上的因素,从而更好地体现出他们自己的教育内涵。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做到有条不紊,科学合理。

一、对学生德育和法制观念的教育意义

(一)德育和法制观念是学生形成完整个性的重要因素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养成健康的个性,能否担当起未来的社会责任。所以,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在幼年时就能建立起道德与法治的底线,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未来的求学都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促进学生与社会环境的适应

人无信不立,人无德无以立,在现代社会中,拥有良好的道德和法律素养的公民,往往是最受欢迎和称赞的。在中学德育和法制教育中,良好的德育和法制意识能够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同,从而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老师们应该尤其重视对他们进行良好的道德与法律意识的启蒙,使他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可以更好地从事各项工作,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责任感。

(三)在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人生观和价值观念,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看法和看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在中学德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德育意识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一个时代的公民,他要在这个时代,在这个世界上,建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才能在未来的世界里,真正的为人们服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重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基本途径探析

(一)运用案例启发式教学

案例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通过特定的案例,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些实际意义上的道德和法治教育,从而在他们心中确立一定的价值取向,确立一定的行为类型。比如,笔者在讲授《构建法制中国》时,可采用列举具体事例、播放法治电视等方式,使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道德教育平台。通过对实际案例的讲解,可以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使他们在培养的过程中,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引用有关的案例,可以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二)生命本位教育

许多道德与法治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使用真实生活导向的教学方法。这种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许多情况下,教师把德育与法治的内容用真实的方式来表达,让它更加具有说服力。在实践过程中,老师们要善于把道德与法治的问题变成生活问题,从生活问题中提取并归纳出一些与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教师要善于利用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因素,以更好更科学地构建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提出了“启发式提问”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问题启发性的教学法,就是通过问题来推动教学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问题的启发和指导下进行学习,让学习过程中充满了问题感。毫无疑问,初中生的道德法治意识是一种比较全面、多维度的教育,所以,在实践中,我们必须要有问题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注重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转化问题的能力。要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和法制观念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德育的目标。

(四)挖掘与创新,提高实效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和载体,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从教材开始,具体的做法是:教师要对教材文本进行精研,在研究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梳理和整合,使其与课堂教学中的法治意识培养内容相结合,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意识。第二个步骤是,老师应该在教材主旨的指导下,对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可以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把课外的法治教材引入到课堂中来,在充实法治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扩大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进而扩大了学生的法治视野。

三、构建家校协作机制,加强初中学生德育工作

在对初中生进行道德与法律教育的过程中,父母与学校之间是一个相互协作的过程,而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机制,则是这个问题的最佳表现。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此外,父母也应将儿女在学校所学的道德知识付诸实施。在家长的带领下,要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其进行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其良好的道德教育行为能力。而这种构建家校合作机制的方法,正是目前社会上较为公认和可以接受的一种道德教育模式。因为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有家长的督促。除此之外,这样也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子女、教师与家长之间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便于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构建这样一种良好的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的德育与法律教育,其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结束语

要想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必须要有一套相对完整的道德教育方法,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能做到科学、可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时,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设计培养策略,并要掌握法治意识的培养内容,并以此为中心,以法治意识的培养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形成法治意识,全面健康成长与发展为目标。

参考文献

[1]姚美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学生法治意识培养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09):51-53.

[2]张卉,杨亚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教学策略[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年第三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538-540.

[3]乔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探讨[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七).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七),2023:26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