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2
/ 2

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

刘子杨

庆安县第三中学  152400

摘要:在新的教育教学时代,教师必须主动地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及其组织方式。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而在进行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又存在着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有效地将单元学习任务细化为课堂教学目标,并对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明确。这三个方面既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师学习的主体,又是“四新”教育条件下中学语文教师应进行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大单元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本单元的教学工作,不能只关注单一的课文,而要从单元主题的角度出发,发掘文章与文章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大单元;高中语文;群文阅读

引言

在新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的内容具有新的理念和优秀的品质,体现出了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对单元整合和组织方式进行了创新,让语文教学活动变得更加贴近学生的语文实践生活。它以课堂教学任务为中心,着重强调语言教学活动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更注重语言教学结构的设计和优化。而语文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建立在“单元”之上,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的最大区别就是,单元的划分并不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而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基础,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情境、教学内容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简单来说,一个单元就是一种核心素养能力的体现,它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于比较完整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大单元视角下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从过去只重视学生知识点和能力点的掌握,转变为以围绕主题内容、实践运用为主导的知识结构体系。换言之,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将重点放在大单元、大主题、大任务、大问题的设计上,其教学的重点将从单一的知识、单一的能力的培养转变为“统帅”的角色。

一、以单元为中心,通盘理解课文

在“大单元”视域中,对课文的解读,可以从“一般”和“普通”两个层面对课文进行综合阐释。例如,必修课第一节《登泰山记》中的《赤壁赋》,就是以文言的方式,记载了游历时所见的景色。在本单元的专题教学中,教师可参照有关的参考文献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本单元的主题比较明确,以“游记”为主,但难度在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老师们可以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思想,对课文进行解读,并通过王羲之,苏轼,王安石这三位著名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来体会作者对自然风景的描述,并通过这些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体会到作者对于生命的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二、单元导论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使阅读教学规范化

按照大单元视角,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和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应该在备课时,先明确该单元的主题,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单元中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对要进行阅读学习的文本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其次,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有效地把握,从而达到快速、精读的目的。最后,指导学生按照教师所安排的阅读范围,进行自主阅读,选择文章的核心内容,并在对文章的理解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题。

比如,教师在对必修二第四单元的文本知识进行教学活动时,应当结合大单元视角,在首节课堂教学中,按照群文阅读的教学主要形式及流程,引导学生大致浏览本单元的文章内容,并设置每篇文章的重难点,并为学生明确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让学生进行精读及略读,并引出单元主题,并在单元主题的指引下向学生传递阅读技巧。

三、将零散的知识进行整理,使归纳合理化

在同一大单元主题文章导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成果,对大单元阅读活动进行归纳与总结,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情感和阅读感受。

比如,在实施第四单元的课程时,我先按照大单元的导览方式,指导学生读完第一篇课文,再结合本单元的题目“故乡之情”,做拓展训练。因此,老师们可以给学生们搜集一些诸如《家乡的映山红花》之类的文学作品,然后让他们按照特定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对这些作品进行精读、略读。这样就能感受到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记录下这些作品中的精华部分,最后,老师们还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出他们对家乡的感情,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感情,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感情,增强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四、以群文为“抓手”,精心设计阅读主体问题

“群文阅读”是一种以“大单元”为视角,将多篇文章有机地连结起来、连成一体的结构式教学。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寻找到文本的“抓手”,并将其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切入点。群文中的“抓手”可能是一个关键字,可能是一个题材,可能是文字、可能是人物、可能的情节、可能的主题、可能的评析等等,总之,“抓手”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抓手”不可过多,“抓手”的选择应从“大单元”的教学目的出发,来确定。然后根据抓手设计好教学主问题,以此驱动多文本的解释和鉴赏。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主体问题”的设置,只有这样,“群文阅读”才会绽放出它的光芒,点亮整个语言课堂。

比如,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导语中提到:“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群文教学”中的一个切入点,即“人物和社会情境之间的关系”。以《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等三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以“大时代背景如何影响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为研究主题,以“大时代背景如何影响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三部作品所处的社会环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环境因素是如何作用于角色的:鲁镇的封建迷信导致了祥林嫂的痛苦和麻木,沧州的灭绝性导致了林冲的愤怒和反抗,贾家的许多条条框框导致了林黛玉的小心谨慎等等,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中的环境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群文阅读”课中,一个好的“主题”能使学生对某一知识点有较高的认识与把握。

简单地说,在大单元视域下,要进行群文阅读的教学活动,首先,需要教师与大单元的教学目标相一致,整合教学议题及内容,完成单元的教学任务,并将重点放在教学启发上。其次,在充分理解单元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把握课文的知识结构,发挥课文的互通性,结合相关的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驱动等方法,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进行深度的学习,从而真正保障大单元视野下的群文阅读活动的价值。

结论

本文认为,在大单元视域下进行群文教育,既顺应了当前的发展趋势,又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要确立“逻辑性”的教育理念,把整个单元的内容与语言整合到一起,创造一个“全新化”的教育视野,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文本的内在关联,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瑶.大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小学生(下旬刊),2023(05):37-39.

[2]陈敏. 单元视域下初中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探索[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2022:58-60.

[3]杨杏玲.大单元视域下的群文阅读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2(28):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