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与个人潜质的挖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09
/ 2

赏识教育与个人潜质的挖掘

李小青

韶关市新丰县城第一小学

摘要:赏识,顾名思义就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获表扬。潜质,是指潜在的能力,可通过一定的手段被激发出来。我这里所要表达的意思是针对学生个体如何因材施教,让其能显其质,激发个人内动力,造就对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赏识教育,潜质,因材施教。

一、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平常认为的表扬与鼓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被认可的自信,从而引导孩子进入阳光、健康的心理环境,使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语言肯定、眼神嘉许、任务下达、物质奖励等等,都是赏识教育的一部分。[1]”在这里,我引用一下陶行知先生如何教育学生的小故事。“当年陶先生担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他治学严谨 而同时又宽容有度。一天,他看到一名小男学生气冲冲如一头被惹怒的小羊羔,手举一块建筑用的砖块追打着一位比其壮实得多男同学,陶先生颇感惊讶即上前制止并用严厉的目光示意小男生“你马上放下手中的砖块到校长室来见我。”当陶先生回到办公室时,见该男生已在等候,遂从口袋掏出一块糖递给他,并和蔼地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先到了。那小男生愣了一下,受宠若惊不知如何是好满脸通红,这时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给他,并说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慌张且疑惑地双手接过糖果。过来一会儿陶先生才意味深长地说,据我了解,你追打那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又掏出第三块糖塞给他。这个时候该男生就哭了起来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变魔术般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1]”

“这一故事体现了训斥的效果往往会是诱发反感、反抗,而谆谆的善意如春风化雨,反而用循序渐进的有启发效果的嘉许却无形地传递了教育者的价值观、是非观和美丑观,孩子在善意的环境氛围里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这些观点的内涵,便会逐渐遵循这些内涵去判断自己的具体行为是否恰当。赏识教育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种润物无声的独特教育方法[2]。”

二、 个人潜质

潜质的意思是潜在的素质,潜在的能力、天赋,所以说一个人有潜质就是说这个人有潜在的能力,天赋。个人潜质可分为生物学潜质、智力型潜质、意识性潜质、发掘性潜质。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其潜质是多向性的,有的可以在正常的教学中即时体现,而有的恰是相反它要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转变,但有的可以进行不断的欣赏教育培养,使其获得个别方面的发展。因此,身为教育者对于学习成绩平平或无心上学的学生,要特别上心,不可以因其成绩差或调皮捣蛋而忽略甚至放弃。就拿我所带的班级来说,班上有一位同学学习上成绩平平,但所写的字却是中规中矩。后来经家访发现,他是单亲家庭,只是心事较重,无心向学。后经家校合力共同引导使其跳出了心理阴影。

在这里引用一下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好的教育与好的老师》中的几个例子。李老师曾获成都优秀专家,“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教师”提名奖,曾是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他当时带了两个初一级的班,一个是全年最好的班,一个是全年级最差的班。一边是“学霸”,一边是“学渣”。其中张凌同学调皮得不得了,但李老师每次班级拍照都站在张凌同学身边并搂着他,让张凌同学规规矩矩。李老师掏心掏肺说,搂着他拍照,他表现还比较规矩。他平时的表现那不是一般的差。如果任由他站着,那不是东张西望,就是挠头弄耳,站没站像,坐没坐像。这么一个孩子,能想象到他的将来吗?读到初二就辍学了,被他妈妈接走时还不忘向老师道别。后来张凌走了,去学足球了。还时不时与关心过自己的李镇西老师书信来往。现在是四川省足球教练,在训练少年队,而队里都是些各地不爱读书的孩子。张凌在与老师的书信来往中还感慨地说“我想和您爱我一样爱他们,用心教好他们。”

综合上述事例,我们知道潜质是每个人都存在,只是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并使之强大,让其神采飞扬。爱迪生也只是在校读了三个月的书,老师们都说他“愚蠢”,但正是父母的鼓励与鞭策,他却成了世界上最有创造力、发明项目最多的发明家,一生中创造了包括电灯、电话在内的约2000多项发明。

三、师之有道,呵护有爱。

综合本人二十年来的教学经历,姑且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一群学生,性格迥异智商参差不齐。如果一味整齐划一地像堆积木一样让其达到同一标准,那你必然是心力交瘁,吃力不讨好。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的地方,只是其闪光的“燃点”不同。不难发现,调皮好动的,往往是心地善良,思虑得比较多;暴躁不安的,不见得不合群,只是对环境的过渡紧张。所以,对同一班的学生要多一个心眼,时时处处关注他们,对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爱好要尽可能多的了解。

(二)善于分类管控学生所长。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爱好,就要有的放失,因人施教。对聪明好学的,可以压担子下任务,指导其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对于躁动狂野的,引导其在肢体活动上多做动作,使其得到体力释放;对害羞自卑的,多给于关注,让其融入群体或引导其多做服务的小范围活动。总之,一句话,让“良材”茁壮成长,让“莠草”尽其所用,多做“扬长抉短”的工作。

(三)善于和风细雨“扶苗”成长。小学生就像是植物中的小苗,幼嫩而容易受损。浇之以雨露则甘之若饴,倾之以大雨则如“受宠若惊”,感受不同,效果也就不同。性格脆弱是当代儿童的普遍通病。在家被宠,还希望在学校也有人宠,看乖巧的孩子特别受老师关爱,自卑的孩子更无心学习。为此,对于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倾注关爱,哪怕不惹人可爱。张凌和宋怡然的例子就很有说服力。每个人都可以出彩,只是有没有扶他前行。“扶苗”很重要,幼小的心灵需要关爱,善意的一言一行如“三春晖”,让胆小的感受到力量,让调皮的懂得尊重,让聪慧的明确方向。

(四)善于“组队”比学赶帮。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而学生来自各个家庭,良莠不齐。如何经营好这个团队,让每个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就必须“组队”,形成一种比学赶帮的氛围。喜欢学习的为“战斗队”,学习在前,冲锋在前 代表本年级本班的“荣辱”;活泼好动的为“拉拉队”,但不代表不用读书的那种,主要任务是协助“战斗队”出彩,进而养成喜欢学习的氛围,随时有机会进入“战斗队”;胆小自卑的为“服务队”,主要任务是收发作业,出墙报,值日生等锻炼胆量,感受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同样的学习环境,同样的授课形式,只是赋予不同“方阵”任务,让其有“团队”协作精神,进而提升浓厚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如同自己的坐标,并在各自的坐标里健康运行,哪怕是渺小的一粒砂子都尽到了努力,发挥了作用。那么这个班级就如同一个星球,宇宙少不了它,还有谁敢小瞧它的存在意义呢?

潜质对于个人来说,或迟或早会被挖掘,只要师师有道,呵护有爱,发光的不总是金子。

参考文献:

[1]全媒体 “中国教师报”

[2]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编著“义务教育教学用书”

[3]李镇西“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