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转变教与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李芳

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中学        广东 珠海   519001   

摘要:课堂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共同改变。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应从学习方式上改变,主动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师生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教师,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所以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实现转变,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基础。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摒弃“唯师独尊”、“教师权威”的观念,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改变单一的“满堂灌”或“满堂问”的教学形式,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脚手架,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耐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通过动手推导和演算,进行归纳总结。

例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探究内角和定理的过程。先让学生动手做一个三角形纸片,指导学生把其中两个角剪下来,尝试将三个角拼在一起,通过不同的拼接方法去发现内角和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力,切忌用老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主动思考发现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把剪拼前后的图形画出来,引导学生去发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辅助线做法,最后总结出作平行线的两种做法。虽然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知晓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但是初中阶段是培养逻辑推理的重要阶段,定理一定要经过严格的证明才能成立。本节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发现内角和定理并推理证明的过程,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接受这个定理的由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严谨性和数学思维。老师没有为了课堂进度而提醒学生,也没有告诉学生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主动探究,主动求索。在本案例中,老师通过给学生一个平等对话的窗口,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习惯讲授标准答案,剥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日复一日的被动接受中,逐渐丧失了自我,养成了猜测老师“标准答案”的习惯。因此我们唯有开放我们教学的思想,解放我们的课堂,才能为学生带来富有智慧和思想的启发。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改倡导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基本的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边边边》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判定方法需要至少三个条件,老师应该让学生按照条件个数由少到多的顺序分别探究,将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探究1个,2个,3个条件能否成立。从边和角两方面入手,让学生多举例说明,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反例类型很多,所以能相互碰撞思维的火花。最后由小组代表全班展示成果,让学生学习到至少三个条件才能判定全等三角形。在此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本节课中,教师将教学目标直指探究过程,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探究方法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主动探究知识,这样才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催化剂。

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一名成功的教师总是充满爱心,以平等、公正、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通过赞赏表扬和鼓励的方式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师爱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1]

在一次课前准备中,班级值日生孙同学不小心将粉笔盒打烂了,她受到班级其他学生的大声责备而委屈流泪,李老师面对受伤害的孙同学及时给与宽容,同时也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心灵教育,让他们懂得用赞赏的眼光看待伙伴。李老师的做法值得每一位老师学习,他用充满爱的心态对待犯错误的小学生,让每一个人在阳光下都有一个位置,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灵世界。然而如果老师大声斥责,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对学生造成了永久的伤痛,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因此,教师要用一颗敏锐关爱的心灵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显现。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和成长的舞台。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方法、师生相互配合,才能构建出一片高效生机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