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探究

严京生

垫江县文化路小学校    重庆垫江

摘要: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被越来越多教师关注,但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不容乐观,教师对于体育教学没有完善教学计划,即使有明确教学目标通常也不能准确把握。本文探究了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性,并分析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探索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有效实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供各位教师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教学

引言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深入改革,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部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政策。随着体育学科的不断改革和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体育是一门以锻炼身体为主的教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是学校课程体系中最基础的一环。但是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不相同,在教学重点中也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都不尽相同。因此,中小学体育课程有效衔接是当前体育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

1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重要性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现代小学教育进一步加强了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视,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目标的推动下,更强化了高效体育课堂的建设需求。素质教育理念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更是要求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意识和自主锻炼的习惯,推动学生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体育课堂,可以激发小学生良好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并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针对性的体育训练,使其与学生具体兴趣爱好、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等相适应,推动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充分散其想象力思维,强化知识接受能力和应用能力。在核心素养理念引导下,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还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采取更加灵活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构建更加高效高质的体育教学课堂,强化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快乐体验,认识到体育训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并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和品质,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更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其在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进一步加强实践训练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比重,让学生可以对运动技巧灵活性应用,推动实践能力的全面性提升。

2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当前,小学体育授课模式不够系统,比如教师采用的游戏内容与预期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参与课堂的欲望。另外,若教师没有明确体育课的教学重点,导致学生在参与中缺乏纪律性,致使学生形成错误认知,无法贯彻落实体育科目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心需求,确定体育授课重点以及体育游戏的开展方向,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2.2体育课程时间少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教育中语数外等科目所安排的教学时长较长,体育课程的时间安排相对较少,这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运动时间,不利于学生体能的增强,也会限制学生的综合发展。另外,若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达不到标准,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若教师采用的游戏模式过难,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3小学体育教学缺乏实践性基础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借助教具、器材开展游戏活动,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习与实践。目前,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缺乏一些教学器材,导致学生们的游戏体验感较差,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若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会限制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也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不断拓展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学习情况,帮助学生积极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性,方便学生们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进行改正。

3小学体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3.1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明确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以育人价值为导向,体育教师要转变以往以“课”为中心,重点教习学生相关体育动作,强调动作要做标准、做到位的教学观,而应当将目光转向以“人”为中心,通过教习体育技术动作而达到发展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更加注重教学的过程,使得学生可以真正享受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发展学生不同的运动能力,例如篮球的运球可以着重发展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立定跳远可以着重发展学生的下肢能力和爆发力,耐力跑可以着重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不同来着重发展相关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3.2尊重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不同,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根据学生身体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在开展体育活动之前,应当准确把握学生的健康状况。2018年,在第一届国际体育教育高峰论坛上,首都体育学院的尹军教授提出“科学的测量与评估是个性化教学的前提”。每个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不相同,如果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使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感觉不到运动强度,相应会影响其进步速度;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可能会因为负荷过大而产生不适,影响其身体健康,这是得不偿失的。不同学生会对不同的运动项目产生兴趣,因此应当尊重学生意愿,采取选项教学,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选项制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多以鼓励的方式为主,教学内容更多体现趣味化,纠正错误、发扬长处,记录每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明显的进步。个性化教学会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发展过程中获得更有效的提升。其中科学的测量和评估是必要的,这也是未来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这将使得教学更加专业化、具体化。科学的教学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感知体育,更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更加明确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

3.3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

要想对学生展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完成教学观念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引导者以及组织者的作用,因此其教学思想以及观念将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效率。然而,大部分教师缺乏发现自身不足的能力,因此学校需要让教师明白自己的思想观念存在怎样的问题,通过完成教学观念的创新,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完成教学活动的设计。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构建小学体育高效课堂,需要小学体育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合理融入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精神,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活动场地、立足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开发游戏活动等方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常丽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0,22(02):202.

[2]邱美春.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的改进策略分析[J].才智,2020(15):217.

[3]徐承锟.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创新教学方法探究[J].中外交流,2020,26(28):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