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6
/ 2

多元解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华晶

威海市温泉学校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6

摘要:随着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多元,要想使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师所选择的教学途径也需要体现多元化的特征。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由于语文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即使是面对同一类型的文本,学生的理解也会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就从多元解读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升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多元解读

引言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有重要影响。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能够积累大量的语文素材、阅读技巧,在文字概括、口语表述等诸多方面获得提升,实现核心素养的增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断探索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并针对文章内容提出质疑,积极找出方法解决疑问,使其能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为其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日后发展提供助益。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漏洞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会为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去阅读不同文章,这样的教学方法很枯燥,学生只是被动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不是发自本心去阅读,以至于无法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就感,导致阅读欲望并不强烈。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传授阅读方法,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在阅读时可能无法深入文章所描述的世界,所以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不深,容易出现理解偏差的状况。

二、小学语文阅读多元解读策略

(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探究式解读方式

所谓探究式解读,主要指的就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探索追究的方式,从多个角度出发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而使自己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小学生在实际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疑问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面对疑问的时候,多数人都会产生探究的欲望。而学生在对文本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则往往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疑问,这时,教师就需要最大限度地使自己的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究欲望能够得到有效激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惑,同时针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进而使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得到有效强化,为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在牛肚子里旅行》这篇文章的过程中,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以文本内容的一个部分为切入点,提出自己存在疑惑的问题,以此作为探究课题,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的探索热情得到有效激发。之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全文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写法的探究,比如,这篇文章在写作过程中虽然具有科学的元素,但却是以童话的方式来呈现的,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这种写作方法的特点。在探索过程中,不仅能够使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得到有效解决,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赏析式解读方式

从现阶段各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特点来看,很多课文都是为了展示世界中的真善美,同时也将我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示地淋漓尽致,很多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感人至深。对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引入赏析式的解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赏析文本内容,使学生能够对世界的美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另外,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的过程中也能实现心灵的净化,进而使自己的价值品位得到有效提升。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文章的语言虽然朴实,但是字里行间却都体现着老屋的温暖,虽然老屋已经摇摇欲坠,老屋也无数次地想要倒下,但却总有小动物需要依靠老屋遮风挡雨。而为了满足大家的要求,老屋始终都没有倒下。表面上来看这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小故事,其实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老屋的力量虽然很小,但这代表着社会上千千万万用微小的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人们。对此,教师通过引入赏析式的解读方式,不仅能引导学生探索文本所体现出来的内涵,还能够拓宽课堂教学的外延,同时,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价值。

(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对比式解读方式

对比是语文写作过程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手法,其主要目的是突出某一事物的特点。受到这一启发,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文本的特点有更加深入地理解,也可以引入对比式解读的方式组织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中的很多材料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或是在谋篇布局方面存在诸多类似之处,或是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都为教学提供了切入点,能有效减少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例如,《去年的树》这篇文章中就多次提到了小鸟为大树唱歌的场景,最后,小鸟对着一堆火柴棒唱歌,那是大树的身体变成的火柴棒,这次,小鸟彻底失去了大树这个朋友。文章就是通过前面提到的小鸟为大树唱歌的欢乐场景,来衬托小鸟最后一次为大树唱歌时的悲伤。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而这一写作手法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学生以往学过的很多文章中都曾经运用过这种写法,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就可以尝试引入学生以往学习过的其他文章来进行对比阅读教学,进而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亲切感,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方法有很多,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解读方法,但是需要避免教学中文本解读方法的单一性,使学生能够始终对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保有新鲜感,进而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益,为学生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杨慧.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33):86-87.

[2]吴小英.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