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2

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构想

王春燕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215000

摘要:现阶段要求教师能够摒弃传统教学中的漏洞,不断加深自身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知识水平,积极转换教学理念,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帮助小学生获得更优质的学习体验。本文以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构想为主要论点,希望文章中的相关言论能够给予广大教师一定的教学灵感。

关键词:建构理论;自主学习;小学数学

引言:新时代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能够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为了帮助小学生获得更优质的学习体验,还需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地应用以建构理论为主导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并以此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创新精神、探索精神等,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建构理论概述

我们可以将建构理解为建立的意思,从而将建构理论理解为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自身的总结来构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自主营造一个更适合其学习与发展的环境来满足其实际学习需求的学习体系。数学这门科目作为小学中较为重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它所包含的知识大多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不足,所以使其无法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以及思维模式,在实际的学习中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引导[1]。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以更有效的方式来达成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更符合小学生实际发展需求以及与建构理论相匹配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学习喜好来为其创设一个更能够激起其学习兴趣的教学环境,从而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引导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只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体系。基于建构理论下的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同时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意识、逻辑思维等各方面数学综合素养,最终落实基于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模式的实效性,帮助小学生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督促其进行更好的学习与成长。

  1. 建构理论下自主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对策

  1.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小学生普遍拥有好动、好奇心强、专注力不高心理特征,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从而在数学课堂中形成“开小差”“学习兴致不高”等局面。受制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观念以及授课方式的影响使得小学生会对数学抱有枯燥、乏味等不良印象,由此自然会本能的对学习数学知识这一活动产生抵触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利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进而有效提升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程度[2]。同时,创设教学情境方式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灌输性的教学模式而言会具有趣味性,因此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教师布置的教学活动中,并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建构起独属于其自身的自主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为小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诸如“60effd30caa3c_html_993bc1d417d5ef30.gif ”等练习题目,以“食堂阿姨正在为了本次春游做准备,她需要买43斤每斤5元的苹果,50斤每斤8元的橘子以及5台每台453元的榨汁机,请问这三样物品分别要花多少钱?”的方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促使其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且以更简单的方式来完成相应题目的计算。同时,此举还能够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产生联系,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充分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在生活探索问题,并依据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1. 巧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尚处于成长阶段,因此需要教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构建起独属于他们自己的自主学习体系。因此,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同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其设置一些带有引导性质的问题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3]。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请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品是长方形的?又有什么物品是正方形的呢?”并许诺小学生在做出正确回答之后,能够获得一定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在小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后,教师就可以继续提问“那么同学们怎么获取这些物体的周长以及面积呢?”从而促使小学生投入到思考问题的活动中,并且根据自己的我经验以及想象,做出相应的回答。此举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进而在日后的学习中使其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与夸赞而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1. 加强数学知识应用

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不仅要求小学生能够掌握足够的数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建构理论下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要求之一。为此,教师就可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为小学生提供大量的生活实例,同时督促其在思考过后能够运用其所学知识进行相应的解答[4]。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小学生在学习过后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习惯,并且能够使其在观察生活过后,对生活中包含的数学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进而根据其所学习以及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千克与克”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其布置如“同学们能够运用千克和克以及以往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的课后作业,引导小学生在观察生活后作出诸如“妈妈买了3千克每斤三元的苹果相当于共买了6斤苹果,我运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计算出妈妈总共花了60effd30caa3c_html_908533ab0619aa21.gif 元”的答案,并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构建起相对独立的数学知识体系,落实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小学生进行以建构理论为基础的自主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其学习效率以及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恪守本分,充分尊重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需求,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综合数学素养。在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帮助小学生充分感知学习数学知识的优势以及意义,进而提升其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建珍.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 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21-122.

[2]周太军.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9,(17):68-69.

[3]高雯琴.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4]于长明.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8,(3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