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高等 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浅谈

李芬华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龙岩 364000


【摘要】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物流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愈来愈多的职业学校新设了物流专业。如何做好物流专业建设就成了当前学校极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本人针对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物流产业也不断发展壮大,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劲,物流专业人才已被教育部定为2l世纪紧缺人才之一。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愈来愈多的学校新设了物流专业。如何建设高职学校的物流专业,更好的适应学校发展及人才市场的需要,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人针对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型教育,必须定位于物流技能的培养,它培养的应是物流技能型人才与管理人员,其毕业后的工作主要应胜任普通物流管理岗位的技能型工作。因此高职学校应定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即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信息技术等领域方面的物流技能人才。这种人才要具有物流从业人员的精神以及较强的服务意识,具有较强的商务交流、人际沟通和合作协调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技术,能了解物流企业的基本活动过程,能够解决本专业的简单技术问题,制定初步的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和评估,进行物流信息的处理。

  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高等职业学校开设物流专业,基本学制为三年。在设置各个年级课程时,则要考虑学生学习的梯次问题,一年级主要开设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如《现代物流基础》、《管理学原理》、《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物流技术与实务》。二年级则主要开设物流专业课,如《物流专业英语》、《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采购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员考证》,增加考证培训课比例。三年级要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必须参加专业实习的要求,安排学生外出进行专业实习。

高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应用型为核心,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现代物流专业基础理论,能够直接胜任一线物流岗位工作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在专业建设中,要以就业为导向去构建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应该轻理论、重实践,进一步提高实操课程的比重。例如《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技术》都可以在实训室进行。

  1. 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高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所以在实际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设备、教具,结合各种图片、模型、影片,给学生以直观性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扩大授课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下载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如电子标签拣货系统仿真、物流作业实体分拣流程、物流自动化立体仓库、物流自动化设备来辅助教学。

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通俗易懂、贴近教学内容的案例。善于采用启发式和交互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尽量做到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动手、动口、动脑,促进课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结合项目教学法、目标教学法、沙盘演练法、行动导向法等多种先进教学法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学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物流专业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

(一)招聘了一些科班出身的专业物流教师及兼职教师。这些教师都具备丰富的物流行业经验,为本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教师参与校内外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学校每年可组织校园物流技能大赛。制定技能竞赛的实施办法和奖励措施,全面提升教师参与技能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校外相关机构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使教师通过比赛,促进自身的训练,练就本领,提高自身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增长见识,加强与外界沟通,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进而改进平日的教学。

(三)专业教师主动下企业,到一线学习锻炼,使专业教师真正了解企业对物流一线操作人员的具体技能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熟悉物流业的真正行情。

(四)引进有工作经验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物流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或聘请他们担任教学顾问。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实践性问题,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他们可利用自身丰富的社会经验与专业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创造机会让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物流专业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专业师资的整体质量。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已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各类高职学校应参考执行。

  1. 构建实习实训场所

高职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物流专业涉及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操作等方面的内容,作业环节涵盖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信息传递等多方面,教学实践也没有现成的模式,所以应该加强物流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室必须配备相应的物流软件和硬件,选择的物流实训软件主要包括国际货代系统、仓储系统、配送系统、快递系统、POS系统、3PL系统、物流比赛软件(如环众单证软件或络捷斯特单证软件)。在硬件方面要配置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半自动分拣及升降机、堆高机、叉车、托盘、货架、自动包装机、POS机、条码扫描设备、模拟沙盘等。

  1. 实现校企合作模式

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通过校企结合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企业的实操平台,调整教学方向,使理论教学更加合理、系统化。学生通过该平台,增加实习经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校企合作的途径有两种:第一种可以通过教育部等政府有关部门建立一个协调企业与学校的机构,专门负责执行企业与学校的实训安排,通过制定相应制度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接纳学生实训;第二种是企业与学校之间签订互利协议。这样,校企结合最终能解决物流教学及物流企业发展问题,实现双赢。学生对物流行业的体系结构,业务运作流程和各岗位的职责和技能要求会有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对物流行业的熟悉度和实用技能的培养也有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获得直接能上岗的员工。

  1. 加强物流技能认证

物流从业资格认证是学生就业的入场券,学校应积极组织物流专业的学生参加资格认证考试,可按照各专业培养方向和岗位从业要求来组织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认证,把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建立和完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培养制度,并组织好相关的培训指导工作。

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技能证书的融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如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的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叉车证等。还可以通过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转换成相应的学分。

高等职业学校物流专业作为崭新的事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定能把现代物流专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王东波.高职物流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Ⅱ.当代职业教育,2020,(3).

【2】金玮.浅谈高职院校物流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J].科学与财富,2021,(6).

【3】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19,(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