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童趣课堂”教学三环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1

浅谈小学数学“童趣课堂”教学三环节

汪久清 胡琼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小学 404500

[摘要]童趣课堂“五三三”模式中的“三个环节”,抓住了儿童年龄特征,把握了新课标要求,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了课堂的有效性,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直接、自主、合作、探究、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特征。

[关键词] 五三三;三个环节;童趣


一、唤醒童真,激趣导入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灵活运用直观,富有激趣的语言导入新课,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体现由“形”到“情”感受童趣。教师简单运用灵活有趣的教学情境,导出与教材有关的新旧知识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同时,良好的导入还会起到为新课的内容做铺垫作用。

  1. 游戏法导入

游戏对于小学生低年级吸引力最大,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游戏法能体现在玩中学,在玩中乐的效果,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很容易达到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实物导入法

由于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中如何用实物演示呢?例如在教学低段“圆”和“球”的认识时,由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理解较难,尽可能的给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所以在上课之前拿出许多圆片和小球,让学生观察、动手摸一摸收到良好的效果。

  1. 从生活实例导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实践并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自觉地结合日常生活时,充分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目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是,我们可以从生活实际中导入新课,例如教学小数的认识时,布置学生到超市观察食品价格,通过这样的实例导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1. 开启童蒙,有趣学习环节

《新课程标准》从“经历”、“体验”和“探索”三个方面过过程目标做了规定,体现了数学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简单地说数学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开启学生童蒙,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入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探究,形成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困惑。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实例,获得成功体验,体现由“情”到“理”的巩固童趣。

比如我在教学《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不易理解,我给学生打个比方,现在教室就是笼子,我们一起来耍兔。“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求笼子各有几只鸡和兔?请所有喜欢小兔的同学举起“前脚”来(学生们又是一阵大笑)。现在兔子和鸡的脚一样多了,上面35个头,下面多少只脚呢?同学大声地回答:35×2=70(只)。那么举起来的兔子的前脚是多少只呢?他们继续回答:94-70=24(只)。这时,早有同学口算出:24÷2=12(只),兔子有12只,鸡有35-12=23(只)。通过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充满童趣,复杂的知识浅显易懂,打开了学生数学思维,发挥了学生想象空间,开启了学生童蒙,使学生学习更有趣。

  1. 飞童心,志趣提升环节

课堂总结是一节课的升华,巧妙的总结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设计一个新颖有趣而耐人寻味的课堂小结,不仅可以巩固知识,检验课堂效果,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开拓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还能把一堂课推向高潮,达到“课结束,趣犹存”的最佳效果。

比如在教学《线段、直线和射线》时,我用猜谜语和渗透数学文化结束本节内容。有始有终(线段),有始无终(射线),无始无终(直线)。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来自明末科学家徐光启所翻译的《几何原本》,徐光启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在坐的每一位同学今天是学生,明天你就可能是一位了不起的人。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像我们今天所学的线段一样有始有终。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让学生在课堂总结中受到启发,真正做到放飞童心,达到志趣提升的效果。

总之,童趣课堂“五三三”模式中的“三个环节”,抓住了儿童年龄特征,把握了新课标要求,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强调了课堂的有效性,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充分体现了直接、自主、合作、探究、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特征,充分体现了“爱满校园,童心飞扬”的办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建波.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慧斌.数学教学新方法.教育研究,1988(1



















































606fab6a592d1_html_2b75dcefea5fc3d6.gi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