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道法教学携手立德树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3
/ 2

运用道法教学携手立德树人

林鸿

福州长乐区鹤上中学 福建福州 350200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以及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提出,现下教学越来越注重综合培养与提升学生能力与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促使学生树立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是现下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结合相关教学经验,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立德树人

前言:

新课标实施以来,现下教育越来越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俨然已经成为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初中道德与法治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教学途径,为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性人才,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优化教学方式,培养学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 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的要求

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即将到来的国内第三十个教师节,发表重要讲话,在新时代背景下,倡导教师应当爱岗敬业,践行育人使命,以教书育人作为事业核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促使学生在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中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对于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坚持远大的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加强自身知识的学习,夯实掌握的知识,为开展教学课堂提供基本的保障,并且,还要有仁爱之心,全面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以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作为自己的使命。

(二)教师职责所在

立德树人是每一位老师的职责,教师的言行与德行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普遍应用的时代下,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并且互联网信息鱼龙混杂,存在着一些极端观点或者低俗的信息,很容易带偏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作为教师,应当肩负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以教书育人作为己任,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勇于担当自身责任和义务,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只有具备优秀的道德情操,教师才能够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作为教师,应当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扬自身道德品质,积极引导更多的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但是,很多教师将教书育人只作为是一种机械式工作,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授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感受和心理方面的压力,没有将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渗透给学生,没有教育学生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致使学生从小不能形成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

为此,在是非曲直面前,教师要行的正、以身作则,勇于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作为教师更要做一行、爱一行,将全部心思放在教育事业上,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自身感染与影响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好榜样。作为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践行育人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肩负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立德树人;发挥高尚道德品质,树立自身形象,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促使学生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在历史的潮流中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1.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的策略

  1. 优化德育形式,发挥教学主体作用

作为教师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教师一辈子的任务与责任,在实际教学中,教书与育人相互独立,同时又有机统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中,主要就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是重要的德育教育内容。为更好地传授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德育教育渗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优化德育形式,发挥教学主体作用。在以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开展的教学课堂,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为优化与改善这一教学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教学互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相关内容。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引入德育教育内容,以道德与法治知识作为德育渗透的载体,不断提升学生道德品质与素养,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

例如:以“踏上强国之路”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在实际教学中,为促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改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校史展览或者走访老教师,让学生了解学校面貌发生的变化,然后导入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意识到学校面貌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

  1. 剖析现实人物,发挥榜样作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中,涉及很多的人物,这些人物之所有受到传唱,是因为他们做的事情十分伟大,值得所有人学习,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知识,剖析现实人物,发挥榜样作用。通过这些人物,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与伟大人物之间的差距,以此促使学生在榜样作用的影响下,不断加强自身道德品质建设,实现自身素养的提升。

例如:以“中华一家亲”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增强学生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可以引入新疆共青团发表的《双双清华硕士毕业的90后维吾尔族小夫妻南疆驻村、宣讲的心里话》这篇文章,引入这对维吾尔族的夫妻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做出的事迹,以此促使学生认识到促进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1. 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一的通过文字,无法有效丰富学生感悟,渗透德育教育,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经历,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经验,在经历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其中,并且能够促使学生深度理解。

例如:以“创新永无止境”这一课教学为例,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意识到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明确科教兴国的内涵,促使学生全面认识万众创新,促使学生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更好地促使学生理解创新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总结:

总而言之,贯彻立德树人教学理念是对新课改教学的遵循,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理念,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确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学生德才兼备的全面促进。

参考文献:

[1]李岚.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对我国初中德育课程实施的启示[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1):186-188.

[2]沈勤学. 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与学校德育日常工作的结合[J]. 中国德育,2018(2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