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风格的共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1-11
/ 1

浅谈物理教学风格的共性

冷荣平

冷荣平(丹阳市经济开发区成职教中心,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教学风格是教师执教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技能、手段和方法。本文试图借用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谈物理教学风格中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元素。

关键词:物理教学风格;共性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的教学风格随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教学风格是教师执教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技能、手段和方法。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其本人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为人品行等方面都有间接的关联。有的教师教学充满热情,有的则比较冷淡;有的教师讲课条理清晰,有的则是凌乱不堪;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激励机制运用自如,有的则是呆板被动;有的教师善于鼓励、引导学生自己研究得出结论,而有的教师只满足于将尽可能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因此,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的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它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物理教学风格也是如此,广受学生欢迎的物理教学风格也具有一些共性,本文试图借用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结合笔者的教学体验,谈物理教学风格中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元素。

一、独特的课堂导入

案例一:《摩擦力》教学的课堂导入

演示“筷子提米”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将筷子插入米中并向米中加少量的水,压紧大米,慢慢提起筷子。

教师设疑:⑴杯子和米受重力吗?⑵它们相对筷子处于什么状态?⑶它们相对筷子有怎样的运动趋势?⑷它们未掉下来,说明它们还受什么力的作用?

可以想象,如此的课堂导入,课堂气氛理应是活跃而引人思考的。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在物理教学中,巧妙地应用生活中的小问题、小实验、小制作等来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耳目一新之感,可以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巧妙的实验设计

案例二:《多普勒效应》的教学

教师将蜂鸣器连同电源封装于一个开有很多小孔的小盒内,然后将小盒用细绳悬吊于天花板上,打开蜂鸣器开关,使小盒做圆锥摆运动。教室内的所有同学安静地倾听着音调或高或低的变化,脸上流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

众所周知,实验能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有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观察和实验是教好和学好物理的一条根本途径。以上案例为物理教师自制的简易实验,其原材料是日常生活中的,但是现象明显有趣味,直观性强,可信度高,可见度大,全班学生都能看清楚、听明白,留给学生的印象深刻,感化效应不可低估。

三、生动形象而鼓舞人心的教学语言

职高物理概念、规律繁多,而且比较抽象,学生一时难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如教材中对于弹力产生的解释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笔者在授课时这样表述,“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总想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就产生力的作用”,虽然这样改动后可能不如原来严谨,但语句一下活泼起来很多同学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笔者注意到一位同行的做法,可谓教学实践的创举,值得借鉴。他从生活中和教学实践中搜集整理了许多对联应用到物理课上,如上联:未受外力运动状态永不变;下联:没有摩擦机械能量总守恒。横批:注意条件。这副对联是描述惯性定律和机械能量守恒定律的,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现了由“厌学”到“爱学”的转变,课堂气氛活跃而和谐,同学们也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优秀教师从来就是激励成功的大师,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这样的激励大师。

案例三:学习《磁感线》

教师让学生对比分析磁感线与电场线的特点,然后回答有什么不同。

学生甲回答:“磁感线是闭合曲线,而电场线不是。”

有的教师这样点评:“这位同学的回答很不完整,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可以想象,这时的甲同学定羞得满脸通红,而班里则是一片宁静。

其实,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情况,如果这位教师换一种方式点评:“这位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已经找到了磁感线和电场线的一个不同之处,很好。大家再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不同之处?”这样的点评对甲同学是一种褒扬,也必然能激励其他学生继续思考,踊跃回答,课堂教学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四、使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

确实,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对常规的教学方法,诸如讲解法、讲述法、讨论法、边实验边讲法、问答式教授法等,不仅在理论上有完整的认识,而且能付诸实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最根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课堂上主体与主导作用均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教师循循善诱,这是教学的极大成功。

综上所述,教学方法的大忌是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制、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改革教学方法,重要的是改变教育思想,而不在于具体采用哪一招哪一式,大胆的实践、创新是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