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阁鹤鸣山——唐文化的折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剑阁鹤鸣山——唐文化的折射

谯明珍

四川省剑阁中学

剑阁、位于广元西南。境内崇山峻岭、风景如画,历史古迹众多,壁上丹青武连觉苑寺,蜀道咽喉剑门关,千年驿道拦马墙。而我要隆重介绍是道教发源地—鹤鸣山。此山坐落于普安镇城东,相传汉张道陵跨鹤往返期间,常有鹤栖鸣于此山,故得名“鹤鸣山”,山下索桥“鹤鸣桥”可佐证。

鹤鸣山上白塔、苍松、翠柏、楼台亭宇浑然一体,其间有唐、宋、明、清数十处珍贵文物古迹,令世人惊叹!而石刻“三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唐历史文化。

唐是我国古代少有的盛世王朝,书法更是唐文化中璀璨明珠。鹤鸣山“一绝”《剑州重阳亭》碑,是唐剑州刺史蒋郁邀好友李商隐为重阳亭作的序。此碑至今保存完整,刻文采用小篆书阴刻,字迹精刻镌深、苍劲有力、又富有图案美,是研究篆字的重要史料。唐以楷书著称,小篆为秦朝官方文字,汉魏以来盛行更简洁的隶书,而此碑采用古朴的小篆,体现唐书法兼容并蓄,对古文字的传承,也证实了唐王朝文人思想之自由。可以说唐的繁荣与这种开放、自由、兼容思想密不可分的。

鹤鸣山“二绝”是中唐元结撰,书法大家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石碑。碑文字迹通体端庄、气死磅礴,是书法中的瑰宝。观其内容,名为颂扬唐肃宗平“安史之乱”开创中兴局面之伟业,实则暗含讽刺。是对当时上层统治集团贪婪腐朽、争权夺利、不顾百姓死活的控诉。反映当时人民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安定统一的美好愿望。

唐朝皇族原本出身鲜卑军户,夺得天下后为证明“正统”,老子便成其祖先,故而信奉道教。鹤鸣山“三绝”摩崖道教造像就是典型,造像依山取势而凿,是道教造像中的精品。现存五龛,完整者二龛,保命天尊、真人、护法神、武士、魔众、护法狮子等六十三躯造像,它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一方面它体现了唐王朝道教的兴盛,同时也反映了晚唐剑南道西川地区,纷争不断、生灵涂炭,当地老百姓希望借助神灵庇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朴实愿望。

鹤鸣山“三绝”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唐王朝的兴衰,思想文化的兼容并蓄,百姓的心声,是唐历史的缩影。正由于如此,2013年国务院将剑阁鹤鸣山石刻和道教石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漫步其中,品味历史,有说不出的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