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RPE(ARPE-19),在高糖(30mmol/L)浓度下给予0U/L,100U/L,101U/L,102U/L,103U/L,104U/L胰岛素作用12h、24h、48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生活力。结果各浓度胰岛素组在不同观察时间(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其吸光度值(OD570)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吸光度值(OD570)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有增加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对高糖培养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活力无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肌酐浓度正常的各种肝病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5例慢性乙肝、64例慢性丙肝、77例代偿期肝硬化、46例非代偿期肝硬化和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65例健康者血清CysC、ALT、AST、GGT、CREA、TBIL的浓度。结果各肝病组患者血清ALT、AST、GGT和TBI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各肝病组肌酐浓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代偿期肝硬化、非代偿期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ysC浓度均高于慢性乙肝组、慢性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非代偿期肝硬化组血清CysC浓度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结论血清胱抑素C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肝脏疾病病情进展的一项指标。

  • 标签: 胱抑素C 肝脏疾病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低浓度对比剂不同团注速度对320排640层CT冠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60例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分为试验、对照两组,分别进行320排640层CT冠脉检查,其中对照组的对比剂团注速度为4.8ml/s,试验组对比剂团注速度为5.8ml/s,比较两组患者的冠脉成像质量。结果试验组经320排640层CT冠脉成像进行诊断Ⅰ级图像28例(93.33%),Ⅱ级图像1例(3.33%),Ⅲ级图像1例(3.33%),对照组Ⅰ级图像20例(66.67%),Ⅱ级图像3例(10.00%)Ⅲ级图像7例(23.33%),试验组冠脉成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在冠脉成像时,使用高流速团注速率,就能获得较好成像质量,以此达到减轻病人肾脏排泄负担,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 标签: 低浓度对比剂 不同团注速度 320排640层CT 成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浓度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对减轻老年病人膀胱镜检查痛苦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膀胱检查患者66例,将低浓度利多卡因骶管麻醉的33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采取局部黏膜表面麻醉的33例作为对照组。对采取以上两种不同麻醉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进行麻醉中的各项指标,比较两者之间的优缺点。结果观察组尿道松弛、医生的操作方面、减轻患者痛苦以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在两组的镇痛效果的对比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浓度利多卡因骶管麻醉对减轻老年病人膀胱镜检查痛苦有着很好的作用,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低浓度 利多卡因骶管麻醉 减轻老年病人膀胱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评价高浓度罗哌卡因适应性、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上肢手术患者72例,按照入院顺序采用随机插入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36例,A组0.375%罗哌卡因30ml麻醉,B组0.5%罗哌卡因30ml麻醉,对比相关指标。结果B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成时间分别为(1.38±0.43)min、(8.63±2.00)min低于A组(1.88±0.94)min、(9.53±1.84)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阻滞效果、麻醉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A组部分患者不适感较强,满意率83.33%低于对照组97.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尽管不能延长镇痛时间,但起效速度更快,有助于减轻患者不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浓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6月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肝细胞癌患者、55例肝硬化患者、55例病毒性肝炎分别作为观察A组、B组、C组,均分别采用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浓度(GP73)、甲胎蛋白(AFP)。结果四组血清GP73浓度呈梯度增加,其中观察B组血清GP73浓度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B组及C组(P<0.05),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血清GP73浓度、AFP检测中,观察组A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观察B组(P<0.05);观察A组、B组血清GP73浓度检测阳性率与AFP检测对比差异显著(P<0.05);晚期HCC患者血清GP73浓度明显高于早期,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浓度,发现HCC患者血清GP73浓度明显升高,其诊断效能处于中等,可作为HCC早期诊断标志物。

  • 标签: MP-CLIA替代酶联免疫法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浓度 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无痛分娩产妇手术中运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产科收治80例行无痛分娩手术产妇进行观察,所有产妇均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中40例产妇给予0.2%罗哌卡因、5μg舒芬太尼,观察组中40例产妇给予0.1%罗哌卡因、3μg舒芬太尼。记录两组(入室时T1、镇痛30min时T2)视觉模拟评分(VAS)、(T2、分娩后T3时)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HR)、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T2、T3时MAP、RR、HR、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3μg舒芬太尼镇静镇痛效果突出,对产妇生命体征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值得无痛分娩产妇选用。

  • 标签: 无痛分娩 小剂量舒芬太尼 低浓度罗哌卡因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NP、cTNI、CRP浓度变化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为ACS的8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按需行支架治疗的冠脉病变数分组,35例单支组、25例双支组和10例三支组、10例阴性组(不需行支架术)。同期症状不典型的造影阴性者30例为对照组,探讨BNP、cTNI、CRP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BNP、cTNI、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内各分组的数据依冠脉病变组数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NP、cTNI、CRP水平的升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来初判ACS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ACS BNP cTNI CRP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上肢手术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患者各50例。给予A组患者应用0.9%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给予B组患者应用0.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C组患者则采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麻醉效果方面,三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麻醉不良反应发现,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在实施B超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过程中应该应用小浓度的麻醉药物,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不会对麻醉效果造成影响。

  • 标签: B超引导 罗哌卡因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患者接受强的松、雷帕霉素(RPM)、霉酚酸酯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时RPM的合适浓度。方法28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口服雷帕霉素胶囊,定期监测服药后血药浓度,出院后门诊随诊,注意观察排斥反应、药物肝肾毒性和血脂情况。结果RPM浓度在术后1个月内为(9.2±1.8)ng/m1,2-4个月为(7.8±1.5)ng/ml,5个月以后为(5.2±1.1)ng/ml。术后发生排斥反应3例,药物肝毒性1例,血脂增高4例。结论RPM免疫抑制疗效可靠,其合适浓度范围术后1个月为10-12ng/ml,第2-4个月为7.0-10.0ng/ml,第5个月以后为4.0-7.0ng/ml。未见肾毒性,但有肝毒性和血脂升高,均可控制。

  • 标签: 肾移植 雷帕霉素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动静脉血钾浓度检测过程中,采用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检测仪的临床检测差异情况。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07月~2013年0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危重症患者140例。对他们进行动静脉血采集,并分别应用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检测仪对血样中的钾浓度进行临床检测,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种方法检测的钾浓度差异情况。结果三组血样中床旁血气分析仪检测的动脉钾浓度均明显少于生化分析仪检测的静脉血钾浓度,组内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动静脉血钾浓度的对比差异性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血钾浓度检测过程中,床旁血气分析仪和生化仪检测均是诊断患者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方法,其血钾检测结果缺一不可。

  • 标签: 动静脉血 钾浓度 血气分析仪 生化仪测定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PVL)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指导。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头孢克定、克拉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在PVL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PVL阳性金葡菌以及在各抗生素的1/8、1/4、1/2MIC作用下PVL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测定PVL阳性金葡菌以及在各抗生素的1/8、1/4、1/2MIC作用下PVL的表达情况。结果头孢克定、克拉霉素、米诺环素、替考拉宁在1/8、1/4、1/2MIC作用下PVLmRNA分别降低17%、53%、81%;15%、57%、75%;25%、63%、77%;7%、15%、18%。PVL水平在1/4MIC及1/2MIC下头孢克定、克拉霉素,以及1/2MIC下米诺环素降低明显。替考拉宁对PVL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亚抑菌浓度的抗生素对PVL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但不同抗生素的影响不同,头孢克定、克拉霉素对PVL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 标签: 亚抑菌浓度 金黄色葡萄球菌 杀白细胞素美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正常妊娠和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PAPP-A、HPL、SPI与血清进行检测,探讨APP-A、HPL、SPI、PLGF和子痫前期间的关系。方法选择3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30例子痫前期患者为观察组,在不同孕周中抽血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来检测APP-A、HPL、SPI与PLGF浓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来检测在胎盘组织中探测其APP-A、HPL、SPI浓度。结果血清APP-A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而胎盘中的APP-A浓度则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子痫前期的患者在妊娠中期,APP-A、HPL、SPI浓度相比对照组低,也表示其在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子痫前期患者的蛋白浓度在变化之时,起到了代偿作用,可将APP-A、HPL、SPI的浓度变化指标,作为子痫前期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正常妊娠 子痫前期 蛋白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罗哌卡因150mg分别配成20ml(0.75%,A组)、30ml(0.5%,B组)和40ml(0.375%,C组),神经刺激仪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结果3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a<组b<组<c组,显著差异(P<0.05),而麻醉维持时间、术中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扩散范围小,血药浓度达峰时间早;而低浓度起效慢,但扩散范围大,达峰时间晚。

  • 标签: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骶管麻醉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及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诊断的100例下腹部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1ml/kg骶管给药,参照组患儿给予0.3%罗哌卡因加以0.5%利多卡因,实验组患儿施以0.2%罗哌卡因加以0.5%利多卡因,对比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观察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膀胱恢复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对比,实验组优良率为,参照组有优良率为,两组患者在术后疼痛、排尿时间上差异并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浓度罗哌卡因注射液骶管麻醉对小儿下腹部手术作用基本相同,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酌情使用。

  • 标签: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骶管麻醉 小儿 下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当中,进行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无痛分娩的意义。方法设置两组研究对象,分别是试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分别挑选的人员是三十位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妇与四十二位同期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妇。分娩方法的选择上,试验组为无痛分娩方式,对照组的是一般分娩方式。需分析的内容是两组在产程耗费时间、镇痛状况、产后出血状况以及新生儿评分与剖宫率方面状况。得出的结论是试验组在镇痛效果方面状况较佳,时间偏短,同时相应的剖宫产率是偏低的(其中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作用)然而在产酒出血与新生儿评分两者上,由于P>0.05,所以其不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硬膜外无痛分娩在减少产程耗费时间,降低镇痛感以及减少剖宫产出现方面效果较佳,基层医院可对其进行推广。

  • 标签: 无痛分娩 硬膜外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麻醉深度监测仪监测下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在老年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全部患者在术中均行全身麻醉,手术麻醉中均将患者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分别在0.6MAC(最低肺泡气有效浓度)、1.0MAC与1.3MAC时进行15min的稳定维持,同时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仪对患者的BIS(脑电双频指数)、体温、动脉血压、SpO2(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全部患者均通过手术后,将患者麻醉前后的BIS、体温、动脉血压指标进行对比,0.6MAC、1.0MAC及1.3MAC时均低于麻醉前(P<0.05),而不同麻醉浓度对比,0.6MAC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中,通过麻醉深度监测仪能够对患者的体征变化及麻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老年麻醉 七氟醚 不同浓度 麻醉深度监测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浓度变化的意义及其对临床瘢痕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住院的增生性瘢痕患者共100例,根据瘢痕增生的不同时期分5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的浓度变化,并比较PⅢNP的血清含量与瘢痕增生时段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含量和瘢痕增生时段关系密切,瘢痕增生早期,1-4个月患者血清中PⅢNP含量开始增加,随着增生性瘢痕的发展,其血清含量进一步的增加,到5-8个月,PⅢNP含量达到了高峰。伴随瘢痕的成熟,PⅢNP浓度又逐渐下降。结论PⅢNP的浓度变化和瘢痕临床演进过程基本一致。同时证明了增生性瘢痕增生活跃程度与瘢痕患者血清中PⅢNP的浓度呈定量的显著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不同的瘢痕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及筛选的客观指标,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血清 标记物 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和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家兔体温、血压、呼吸和血钾、血钠、血氯的影响。方法两组家兔分别用1%和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即刻、麻醉后5′、10′、20′、30′、45′、60′、80′、100′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的值,分别检测麻醉前和麻醉后100′血钾、血钠、血氯的值,检验麻醉前和麻醉后不同时段所观察指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两种不同浓度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家兔体温均显著下降,且持续维持低体温;而两组血压在不同时段均无显著变化;1%组的呼吸在麻醉后即刻有显著抑制,之后的时间段恢复与麻醉前均无显著差异;3%组麻醉后所有时间段呼吸均显著抑制。麻醉后100′两组血钾和血钠均显著降低,而血氯无显著变化。结论1%和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家兔血压和血氯水平无影响,体温、血钾、血钠显著降低,3%组呼吸更容易抑制。

  • 标签: 家兔 戊巴比妥钠 生命体征 电解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藤碱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青藤碱50μg/ml、100μg/ml、150μg/ml、200μg/ml、250μg/ml分别作用于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采用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青藤碱处理后,12h、24h、36h后NCI-H446增殖、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青藤碱均对小细胞肺癌NCI-H446细胞株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随着青藤碱浓度的增加和接触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率也逐渐增加,而且促进凋亡的作用也逐渐加强,在作用36h后SIN250μg/ml组的抑制率为85.67%。结论青藤碱可以显著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标签: 青藤碱 小细胞肺癌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