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卡马西平在躁狂症的治疗中的血药浓度及其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躁狂症患者并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观察组使用得理多,对照组则使用国产卡马西平。对比分析两组的血药浓度和临床效果。结果两组血药浓度比例和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躁狂症的治疗中,与国产卡马西平相比,得理多的应用效果更佳,且安全性强,属于一种治疗躁狂症的有效药物。

  • 标签: 卡马西平 得理多 血药浓度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剖宫产过程中给产妇不同吸入杨浓度对于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在腰麻下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单胎足月产妇72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A组、B组各36例,A组产妇吸入空气、B组产妇吸入体积分数为30%的氧气。观察两组产妇产程中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对比两组新生儿在1min和5min时的Apgar评分、动脉氧分压等变化值,同时对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等进行检查研究。结果两组产妇的心率、血压值的差异较小,同时两组新生的出生体重之间的差异也较小,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在1min和5min时的Apgar评分;B组新生儿的脐带血乳酸值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的产妇给予一定浓度的氧气可以改善产妇和新生儿的氧合量,改善胎儿宫内窘迫的症状,所以在剖宫产期间的要根据产妇的体征变化情况选择适宜的氧气浓度

  • 标签: 吸入氧浓度 剖宫产 新生儿 Apga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麦粒肿临床治疗观察中,探索高浓度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的治疗效果。方法设计并观察记录了在麦粒肿治疗过程中采用普通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高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两个对比治疗组进行观察分析。结果0.5%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比0.3%浓度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有更好的治愈率和总治愈率。结论高浓度0.5%的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对麦粒肿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麦粒肿 高浓度 左氧氟沙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奎屯车排子垦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在防病改水后不同供水的水氟浓度,对少年儿童氟斑牙、龋齿的影响,探讨奎屯车排子垦区饮用水中氟化物的适宜浓度。方法水氟的测定方法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在车排子垦区选择重病区123团,对123团小学8~12岁少年儿童于2014年10月进行氟斑牙、龋齿普查,与同区的2009年10月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010年10月后,用达子庙水厂供水,水氟浓度均值0.47mg/l。5年后,于2014年10月普查8~12岁少年儿童987人,患病人数8人,患病率0.81%。与同区2009年普查的氟斑牙患病率3.4%比较,明显降低,而龋齿患病率略有升高,但无差别。结论奎屯车排子垦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饮水量多,氟容易蓄积,饮用水氟的适宜浓度为0.40~0.55mg/l。

  • 标签: 地方性氟中毒 饮用水 水氟浓度 氟斑牙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七氟醚高浓度快速吸入诱导麻醉和丙泊酚注诱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或腺样体切除术全麻诱导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3~9岁行扁桃体切除术或腺样体切除术且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小儿9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1组和S2组)和丙泊酚诱导组(P组),观察三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诱导时间。结果S2组麻醉诱导起效更快,意识消失时间、插管时间较丙泊酚组缩短(P<0.05)。S1组麻醉诱导对心率的影响更小,诱导更平稳。三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和腺样体切除术的全麻诱导,患儿合作程度高,诱导起效安全迅速;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增加小儿躁动和非适应性行为的改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法.

  • 标签: 七氟醚 高浓度 诱导 小儿 耳鼻喉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锡地区不同年龄段健康男性前列腺特性抗原血清浓度的分布水平。方法收集2003年-2014年9226名男性健康体检者资料,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年度健康男性血清PSA浓度的分布。结果9226位健康男性PSA平均血清浓度为(1.239±0.022)ng/ml;7组健康男性PSA血清浓度分别为4.329±0.932、2.848±0.261、1.699±0.067、1.248±0.027、0.981±0.016、0.949±0.020、0.845±0.035ng/ml。7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2003-2006年、2007-2010年、2011-2014年无锡地区健康男性PSA平均血清浓度分别为(1.460±0.137)ng/ml,(1.396±0.050)ng/ml,(1.206±0.025)ng/ml,其中2007-2010年与2011-2014年无锡地区健康男性PSA平均血清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无锡地区健康男性年龄在50岁后PSA血清浓度逐步上升,近四年PSA平均血清浓度呈下降趋势,PSA血清浓度正常参考值的制定应考虑年龄、时间等因素。

  • 标签: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血清浓度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BNP/NT-proBNP在冠心病、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哦浓度水平的变化,对其相关性和其机理进行探讨。方法采用ELISA法对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在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内一科就诊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BNP/NT-proBNP浓度水平进行监测,分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和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的BNP/NT-proBNP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浆BNP/NT-proBNP浓度水平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高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浆BNP/NT-proBNP水平高于肺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组,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呈良好的正相关。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冠心病 肺心病 BNP/NT-proBNP 左心衰 右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斯西酞普兰对抑郁障碍患者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91例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艾斯西酞普兰10-15mg/d)和对照组(阿米替林100-150mg/d)系统治疗,4周后以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浓度,同时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的浓度,同时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第4、8周两组HAM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8周,两组NO、ET水平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NO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E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艾斯西酞普兰对抑郁障碍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较大。

  • 标签: 艾斯西酞普兰 抑郁障碍 内皮素 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