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实时的荧光RT—PCR检测技术,是在常规PCR平台上发展出来的量化PCR工艺技术,通过在PCR的反应系统中添加了大量荧光反应基团,之后再经过大量荧光数据的积累,就可以即时的监控了整个PCR流程,之后又利用x射线断层成像数据的标准曲线,对所有未知模型都实现了定性分析。

  • 标签: RT—PCR 活禽和禽组织 禽流感病毒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中的作用。方法:选择96例接受阴道镜活检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48例于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住院的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合作程度、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为(8.23±1.10)分,对照组为(6.07±0.75)分(P

  • 标签: 舒适化护理 阴道镜 宫颈活组织 检查应用
  • 简介:摘要:幼儿以具象思维为主导,老师以死板的方法、采用教材中的知识,非常容易使儿童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对学习造成厌倦和排斥心理状态,不利于儿童真正了解学过的课程内容,不利于儿童将所教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对于这样的事情,老师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自主创新,科学研究合乎儿童学习要求与未来发展要求的偏向生活的教学方法,将课程内容与小朋友的现实日常生活合理融合到一起,全方位激起小朋友的学习兴趣爱好,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 标签: 幼儿 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胆碱酶(CHE)、总胆汁酸(TBA)和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对照50例,112例肝硬化患者并进行Child分级。应用方差分析,研究CHE、TBA及PT在不同Child分级组别中的评价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血清TBA明显升高,PT延长,而CHE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且在不同肝功能分级时,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测定CHE、TBA和PT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 凝血酶原时间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心肌梗死治疗中联合实施达比加群治疗的效果及对改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我院2019.3—2022.2收治的6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基于对照组,研究组(34例)施以达比加群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炎症因子水平、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研究组的FIB(2.52±0.41)g/L水平相比对照组(3.14±0.57)g/L要低,APTT(39.58±4.05)s、TT(19.12±2.24)s、PT(15.98±2.45)s水平均比对照组要高(P

  • 标签: 心肌梗死 凝血功能指标 达比加群酯 炎症因子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针对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方法为血电解质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在分组的过程中,采取掷硬币的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额外运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P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凝血功能。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 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 血电解质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针对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方法为血电解质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产生的影响。 方法 此次研究选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在分组的过程中,采取掷硬币的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额外运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等指标。  结果 研究组PT等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方法,可以提高患者凝血功能。

  • 标签: 持续性血液净化 腹膜炎相关性重症脓毒症 血电解质 凝血酶原时间
  • 简介:目的:观察马洛替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mads信号通路中关键信号传导分子Smad3、smad4和Smad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马洛替组各15只。在造模的同时给药灌胃。6w后,取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Smad3、smad4、Smad7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肝组织Smad3、smad4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38±0.09)、(0.29±0.08)和(0.16±0.05)、(0.16±0.07),显著低于模型组[分别为(0.84±0.08)、(0.76±0.11)和(1.01±0.12)、(0.94±0.11),P<0.05];对照组肝组织Smad7mR-NA和蛋白分别为(0.73±0.14)和(0.44±0.15),模型组Smad7mRNA和蛋白[(0.22±0.08)和(0.17±0.08),P<0.05]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比较,马洛替组肝组织smad3、smad4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为[(0.52±0.10)、(0.40±0.10)和(0.51±0.08)、(0.41±0.09),P<0.05)],马洛替组肝组织Smad7mRNA和蛋白分别为(0.48±0.09)和(0.39±0.10),表达有所升高(P<0.05)。结论马洛替可明显抑制DMN诱导的大鼠肝脏损伤,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Smad3和smad4表达,上调Smad7表达有关。

  • 标签: 肝纤维化 马洛替酯 SMAD3 SMAD4 SMAD7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检验凝血系统。方法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纤维蛋白原(FIB)检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测定、凝血酶时间(TT)测定、凝血因子II、V、Ⅶ、X因子活性测定和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结论对凝血系统进行检验有助于观察患者口服抗凝药后的状况,同时也对部分疾病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检验 凝血系统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多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出现凝血指标的异常和凝血功能紊乱常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大部分死亡病例存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住院患者,凝血指标的监测将有助于早期干预和降低病死率。本文就凝血检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凝血病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度所致的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征,探讨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抗凝血杀鼠剂中毒致凝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儿中65%无明确灭鼠药接触史,既往均无出血倾向。临床以鼻衄、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瘀斑等出血起病。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筛查均有Ⅱ、Ⅶ、Ⅸ、X因子水平降低。29例患儿外周血中均检测出溴鼠灵或溴敌隆。治疗上使用维生素K1、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治疗有效。结论不明原因儿童继发性凝血功能障碍需高度警惕抗凝血灭鼠药特别是溴鼠灵、溴敌隆中毒可能。治疗上早期使用维生素K,必要时输注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疗程约1~8月,应随访检测凝血指标,停药过早可能会有反复出血。

  • 标签: 抗凝血杀鼠剂 凝血功能障碍 维生素K1
  • 简介:正常人体内凝血与抗凝血两大系统保持着血液的动态平衡,抗凝血物质能够抑制凝血物质的活性。在临床上对脑检塞、心肌梗塞等疾病,多用肝素钠、蝮蛇抗栓酶、尿激酶等药物进行治疗。为了确切了解其作用机制,指导临床用药,我们用凝血酶抑制法对三种药物的作用进行了观察分析。

  • 标签: 药物作用 酶抑制法 蝮蛇抗栓酶 抗凝血系统 尿激酶 肝素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疾病阴道镜与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择本科室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间实施宫颈疾病检查的200例患者实施观察研究,所有患者中进行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实施阴道镜检测炎症及息肉、尖锐湿疣、CINⅠ、CINⅡ、CINⅢ、宫颈癌与组织病理检查的符合率分别为96.1%、85.7%、90.0%、81.0%、72.5%、87.5%、87.5%,检查总符合率为87.5%。结论宫颈疾病使用阴道镜检查检出率高,可指导组织病理检查过程。

  • 标签: 宫颈疾病 阴道镜 活组织 病理检查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36例,均接受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检查。统计穿刺组织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二者符合率及非肿块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36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患者中,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病变11例(导管原位癌8例,浸润性癌3例),良性病变25例;手术病理结果证实恶性病变13例,良性病变23例。穿刺组织检查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为88.89%(32/36)。穿刺组织检查结果恶性病变11例中,超声可见微钙化1例(9.09%),低回声2例(18.18%),低回声伴微钙化8例(72.73%),低回声伴微钙化者占比高于微钙化者、低回声者(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检查对非肿块型乳腺病变诊断准确率高,可提高乳腺癌检出率。

  • 标签: 乳腺癌 非肿块型病变 超声引导 穿刺术 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检查BI-RADS3级的乳腺不可扪及病变(nonpalpablebreastlesion,NPBL)微创组织检查(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接受微创活检、超声BI—RADS3级的542例NPBL病例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即时活检组(首次超声诊断后3个月之内活检)与随访活检组(随访6个月后活检)发现恶性病变的概率以及两组恶性肿瘤情况的差异。结果全组542例病例,病理确诊恶性病变5例,总体恶性率为0.92%(5/542);50—59岁患者的恶性率为9.68%(3/31),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20~29岁组0,30~39岁组0.40%,40—49岁组0.57%,60~71岁组0)。即时活检组中恶性病变4例,恶性率为0.91%(4/435);随访活检组中恶性病变1例,恶性率为0.93%(1/10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且两组发现的恶性肿瘤的病灶大小,TNM分期相似。结论超声检查BI—RADS3级的NPBL恶性率低,随访活检是安全的。但对于年龄50岁及以上,超声评估为BI—RADS3级的患者需提高警惕,建议积极进行活检。

  • 标签: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活组织检查 不可扪及病变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的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的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的病例行2次或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一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37例患者再行"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的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的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一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肝活检 取样误差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