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髋部意外骨折心理干预对整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髋部意外骨折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髋部意外骨折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以大学生心理健康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作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他们的学业成就、个人发展和社会关系建立具有深远影响。然而,许多大学生在面临压力和焦虑、抑郁、社交问题以及自尊心问题等方面存在困扰。认知行为疗法以其结构化、目标导向、互动性以及动态和灵活的特点,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工具。本文将详细探认知行为疗法如何应对大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抑郁、社交问题以及自尊心问题,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 有效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叙事疗法在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2年4月收治的62例焦虑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心理护理中是否开展叙事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1例:常规心理护理)与实验组(31例:开展叙事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抑郁状态量表评分以及慢性疾病病耻感(SSC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中开展叙事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同时降低患者病耻感。

  • 标签: 叙事疗法 焦虑症 病耻感
  • 简介: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这方面,音乐疗法有其独特的方法,即通过音乐恢复治疗师的信心,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力。音乐疗法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干预效果,而且促进了大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心理控制能力。为了进一步研究音乐治疗,本文结合有效的工作实践,主要分析大学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为探索音乐疗法心理咨询效果提供参考。

  • 标签: 大学生心理压力 音乐疗法干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1-2021.12月,1年内收治的1050例癌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为对照组(525例,采用精神动力学疗法)和观察组(525例,实施认知行为疗法)。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癌症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肱骨近端骨折术后肩功能康复中应用运动疗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4月~2017年3月115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A组55例和B组60例,A组给予常规疗法,B组给予运动疗法。比对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在肩关节评分及功能等级评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A组肩关节功能评分(84.7±3.7)分,优良率为67.3%,均明显低于B组的(94.4±3.0)分和95.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时予以运动疗法,可有效促进其肩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 肩功能康复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康复机器手套联合川平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3组,一组为机器人手套治疗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单一的机器人手套治疗方法;一组为川平疗法治疗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单一的川平疗法治疗方法;一组为川平结合康复机器手套治疗组,对本组患者实施川平结合康复机器手套的治疗方法。结果: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川平结合康复机器手套治疗组的手指功能评分、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11.10±1.13)分、(4.86±0.43)分,高于机器人手套治疗组的(7.97±1.74)分、(3.56±0.33)分及川平治疗组的(7.42±1.58)分、(3.41±0.36)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川平结合康复机器手套治疗组的EMG界限值为(81.15±5.22)μV,高于机器人手套治疗组的(69.41±5.68)μV及川平治疗组的(69.35±5.94)μV,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机器手套联合川平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手功能,提高EMG界限值,改善预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机器手套 川平法 脑卒中患者 手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护理中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验证其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8月接诊收治的58例脑卒中抑郁症患者为探究主体,按照抛硬币法划分为两组,分别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9例,参照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为传统的康复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护理方式则为在康复护理之上增添认知行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认知行为疗法后精神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数据差异显著(P

  • 标签: 脑卒中抑郁症 康复护理 认知行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应用浮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文通过随机法将我院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分组研究,每组35例患者,试验组采用浮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参照组采用康复训练,研究比较两组肢体运动能力、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高于参照组,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数据之间存在对比验证差异。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浮针疗法康复训练联合作用下能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促使整体治疗效果有所提升。

  • 标签: 浮针疗法 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在面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方法:选取2022.07——2023.08本院面瘫康复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共计62例。对象遵从随机分组原则,分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31例。常规组接受西药治疗方案,实验组接受针灸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动作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作功能评分相近,对比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动作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对比P<0.05。结论:在面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提供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病情,提高动作功能获得良好预后,建议应用。

  • 标签: 面瘫 康复治疗 针灸疗法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共计抽取对象68例,均为本院收治的PSD患者,入组时间2019年6月~2022年6月。纳入对象临床资料无缺失,自愿配合研究,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杵针疗法与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负面情绪(焦虑与抑郁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HOQOL量表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量表各项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IS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患者采取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效果更好。

  • 标签: 杵针疗法 情志护理 中风后抑郁患者 康复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对中风后抑郁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共计抽取对象68例,均为本院收治的PSD患者,入组时间2019年6月~2022年6月。纳入对象临床资料无缺失,自愿配合研究,双色球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杵针疗法与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负面情绪(焦虑与抑郁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分、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WHOQOL量表各项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WHOQOL量表各项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IS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D患者采取杵针疗法结合情志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更好地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效果更好。

  • 标签: 杵针疗法 情志护理 中风后抑郁患者 康复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联动运动疗法和中医康复综合治疗法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探讨。 方法:对于某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骨科接受治疗的110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这110位患者进行分组划分,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均为55人。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试验组的患者联用运动疗法和中医康复综合治疗法。 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7.25%,对照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47%,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行走能力评分、上楼能力评分、下楼能力评分,膝关节弯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各项平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患者的膝关节肿胀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用运动疗法和中医康复综合治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明显的效果,更有益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运动疗法 中医康复综合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耳鼻喉科是医院重要的科室,该科室收治患者疾病类型较多,患者病情变化也比较快,且随着交通工具、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导致居民生活环境污染相对严重,增加耳鼻喉疾病发生率。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为耳痛、耳鸣眩晕、鼻出血等不良症状,不仅影响患者健康还会影响生活水平。同时,部分耳鼻喉患者发病前、后心理波动较大,内心不免会产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况,影响患者治疗恢复。因此,加强耳鼻喉患者心理问题研究,针对提出的相应的心理护理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耳鼻喉患者治疗时心理特征为起点,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充分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 标签: 耳鼻喉科 心理波动 心理护理 主观能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理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结果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神经恢复情况、焦虑抑郁心理、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正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S)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以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精神运动性障碍、抑郁心理障碍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同时点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体健康、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及同时点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 心理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神经恢复情况以及焦虑抑郁心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 标签: 心理康复护理 神经内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心理状况为着力点,就关爱照护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对照研究,将脑卒中康复其患者86例进行分组,对差异化护理模式下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对比,评价关爱照护价值。结果:对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SAS、SDS评分,SCL-90量表数据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经关爱照护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明显改善,评分优势明显(P<0.05)。结论:关爱照护作为的当下相对新颖的护理理念,在临床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关爱照护能够秉持人性化护理理念,同时对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以此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够得到缓解,对促进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关爱照护 脑卒中 康复期患者 心理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