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指上皮细胞通过特定程序转化为具有间质表型细胞的生物学过程。EMT在胚胎发育、慢性炎性反应、组织重建和癌症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EMT过程被一组转录因子调控,其中包括T-box家族成员Brachyury。Brachyury因子促进EMT及肿瘤细胞的迁徙和播散。Brachyury因子与EMT过程相关的信号通路主要有TGF-β信号通路、FGF/FGFR信号通路和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等。Brachyury因子是一个很有潜力的T细胞介导肿瘤免疫治疗的候选靶标。本文对转录因子Brachyury在肿瘤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转录因子 BRACHYURY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对人类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裸鼠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共21只荷瘤裸鼠,分为3组,即人参皂苷Rg3组、5-FU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7只,于肝移植瘤块后第11天开始用药,人参皂苷Rg3组采用灌胃给药,5-FU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3周,于停药后次日解剖裸鼠,观察人参皂苷Rg3对裸鼠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肝、肺转移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人参皂苷Rg3对裸鼠肝移植瘤MMP-2、nm23、CD44和VEGF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3组和5-FU对照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23.66%和62.3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前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则差异明显(P〈0.01);人参皂苷Rg3组肝、肺转移灶的数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为少,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参皂苷Rg3组的nm23和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0%和71.4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VEGF的表达率均为85.7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对裸鼠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但作用较弱,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m23和CD44的表达有关,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人参皂苷RG3 肝癌细胞 裸鼠 侵袭 转移 CD44
  • 简介: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病,涉及到整个滑膜关节,包括软骨、滑膜和软骨下骨。OA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关节的疼痛,这不仅会导致功能受限和生活质量的降低,而且是老年人行动不利的主要原因[1]。有报道,60岁以上的人群中,50%在X线片上有骨性关节炎表现,80%有骨性关节炎症状,并且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尽管目前对于OA疼痛的确切机制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其与膝关节局部炎症相关,炎症细胞因子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诱导痛觉过敏是OA疼痛的原因之一。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 退行性关节病 滑膜关节 软骨下骨
  • 简介:目的探讨阿霉素节律化疗对肝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干预作用,观察其抑瘤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建立裸鼠HepG2皮下移植瘤模型,荷瘤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对照组、节律化疗(metronomicchemotherapy,MC)组(阿霉素,1mg/kg,每3天一次)和最大耐受量化疗(maximumtolerateddosechemotherapy,MTDC)组(阿霉素,10mg/kg,单次注射).每隔3天测量小鼠体重及肿瘤直径,21天疗程结束后处死裸鼠,称瘤重,通过血管内皮细胞的CD31/CD105联合荧光标记进行血管定量分析.结果节律化疗组(MC组)对肿瘤生长存在抑制效应(P<0.01),而最大耐受量化疗组(MTDC组)也有抑瘤作用(P<0.01),两种方案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564).MC组与MTDC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8.13%、43.32%,但MC组毒性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体重无明显差别(P>0.05).节律化疗能显著降低肿瘤血管的区域密度(P<0.01),而MTDC组不存在抗血管生成作用(P=0.503).结论节律化疗可显著地抑制肿瘤生长及血管生成,且毒性反应低,其抑瘤效果与抗血管生成作用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肝肿瘤 血管生成 化学疗法
  • 简介:目的体外研究丁酸钠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以1mmol/L、2.5mmol/L、5mmol/L丁酸钠处理Eca-109细胞,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Eca-109细胞经丁酸钠处理后,透射电镜见到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膜处等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并见到凋亡小体;TUNEL法检测发现2.5mamol/L丁酸钠处理24h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5%和1.6%,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免疫组化检测实验组的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酸钠可诱导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其机制与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丁酸钠 食管癌细胞 凋亡 ECA-109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在通过siRNA(smallinterference,RNA)干扰技术沉默外周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triticcells,DC)的Smad3,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并在外源性TGF-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1,TGF-β1)的作用下对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影响。方法:针对设计Smad3特异性siRNA利用RNAIMAX转入DC细胞并用Westen-blot法检测Smad3的沉默效果。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m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hmIL-4),刺激DC成熟。利用反复冻融的方法提取乳腺癌细胞MCF-7的全抗原。实验分组: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流式检测各组DC成熟表型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DC上清IL-12的水平,CCK-8法检测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结果:TGF-β1-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表面成熟标志CD80、CD83、CD86、HLA-DR(P〈0.05)及IL-12分泌水平(P〈0.05)明显高于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和TGF-β1-NegtivesiRNA-Smad3-冻融抗原(Ag)-DC组。且TGF-βI-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瘤活性较TGF-β1-Control-DC-冻融抗原(Ag)组、TGF-β1-NegtivesiRNA-Smad3-DC-冻融抗原(Ag)组明显增强。结论:通过沉默DC的Smad3的方法,阻断TGF-β1/Smad3传导通路,能逆转TGF-β1对DC分化发育和递呈乳腺癌相关抗原的作用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TGF-Β1 SMAD3 肿瘤疫苗
  • 简介:目的:观察粉防己碱(Tet)对人肝癌细胞株7402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以人肝癌细胞株7402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Tet的细胞抑制效应;应用克隆形成实验观察Tet对7402细胞株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照射后7402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再分布并观察Tet能否去除放射引起的细胞周期阻滞;Westernblot检测CyclinB1、Cdc2和Cdc25C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细胞分裂指数实验观察Tet对照射后细胞分裂指数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Tet作用于人肝癌7402细胞株24h后,其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Tet(0.5μg/ml)能明显降低放射后7402细胞的克隆形成率,其放射增敏比(SERDq)为1.76。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照射明显导致7402细胞株G2期阻滞,Tet能够去除放射引起的7402细胞G2期阻滞。Westernblot显示细胞在受到X射线照射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裂指数也明显降低;经Tet处理后,CyclinB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dc2和Cdc25磷酸化形式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分裂指数则增高。结论:Tet对7402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Tet去除放射引起的G2/M期阻滞有关。

  • 标签: 粉防己碱 放射增敏 G2/M期阻滞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诱导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自噬现象和抑制增殖的作用。方法选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中,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吖啶橙、PI染色药物作用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549细胞内酸性颗粒及细胞死亡情况;MIT法检测Sunwsz08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GFP-LC3自噬定位法观察细胞自噬泡。结果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在16μmol/L、20μmol/L及更高浓度时,A549细胞空泡增加,细胞形态明显异常,细胞死亡现象常见。Sunwsz08在8μmol/L、10μmol/L浓度时,吖啶橙染色可见明显酸性小泡;PI染色发现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死亡现象增加。MTT法检测示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其抑制效果随着药物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姜黄素类似物Sunwsz08可诱导A549细胞自噬并且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 标签: 肺肿瘤 姜黄素类似物 A549细胞 自噬 增殖 抑制
  • 简介:目的研究奥曲肽对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TGF-α刺激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前后EGFR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和RT-PCR检测,ERK的表达以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TGF-α使人肝癌细胞中EGFRmRNA和蛋白、ERK蛋白表达增加,奥曲肽对TGF-α刺激的EGFR和ERK表达增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奥曲肽对TGF-α刺激的EGFR和ERK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奥曲肽抗肝癌的机制之一。

  • 标签: TGF-Α ERK表达 奥曲肽对 抑制作用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简介:恶性肿瘤存在多药耐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预防肿瘤产生多药耐药已成为肿瘤药物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文献报道,生育三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不论是在体外实验还是动物实验中都展现出协同抗肿瘤效应。本文就生育三烯酚的协同抗肿瘤机制作一综述,为以后生育三烯酚作为化疗药物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证据。

  • 标签: 生育三烯酚 抗肿瘤作用 联合用药 增敏
  • 简介: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乌司他丁组在术前3天至术后3天,每天给予乌司他丁20万U,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ICU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乌司他丁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肺部并发症最有意义(P〈0.05),且ICU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应用乌斯他丁,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缩短ICU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食管癌 术后并发症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降低肌瘤残留率的作用。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敦煌市医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7例,其中50例于肌瘤剔除后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实验组),另47例未行即时阴道超声检查(对照组),观察肌瘤残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发现11例有肌瘤残留,均为肌壁间肌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子宫肌瘤复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中使用阴道超声探查能及时发现残留肌瘤,减少术后肌瘤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阴道超声 术后残留
  • 简介:<正>恶性肿瘤是现代难治性疾病,迄今为止,人类尚未找到治疗肿瘤的特效方法,因此,目前绝大多数肿瘤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含义是:根据病人的机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势,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肿瘤治愈

  • 标签: 肿瘤综合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 特效方 健脾益肾冲剂 扶正培本 中药复方
  • 简介: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大肠癌的发病率每年以2%的速度上升,在西欧、北美国家中发病率较高,可达35-50/10万,亚、非、拉国家发病率较低;在美国所有死于癌症的病人中,大肠癌居第二位,其中85%-90%的病人癌发生与环境和饮食因素有关。近年来从我国各地资料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结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年平均增长率为4%,现已成为市区第四位常见癌症。据统计,1992年上海市大肠癌的年发病率为28.35/10万,已接近欧美国家水平。遗传学和临床研究认为,大肠癌发病可能是遗传易感性和饮食因素协同作用所致,其中环境、生活习惯、尤其是与饮食方式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结肠癌 病因 预防
  • 简介: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0-galloyl-β-D-glucose,PGG)是一种多酚鞣酸类单体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学与药理学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细胞保护、抗糖尿病等。此外,在活体外展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其发挥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促凋亡、防扩散、抑制血管生成、抗转移和抑制P一糖蛋白,还有一些组织器官特异性通路。本文主要介绍PGG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作用并讨论其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五没食子酰基葡 抗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胃肠外科快速康复病人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对病区快速康复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统计改进措施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以患者饮食情况知晓率、饮食执行正确率、活动情况知晓率、活动情况执行正确率、管道固定合格率、疼痛评分知晓率为评价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在改进措施实施后所有评估项目都得到显著改善(P〈0.05),其中患者饮食知晓率、活动情况知晓率、管道固定合格率、疼痛评分知晓率在改善后均提高到100%。结论品管圈可持续提高我区外科快速康复病人护理质量。

  • 标签: 品管圈 快速康复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 简介:目的:研究放射线及槲皮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侵袭性变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VEGF、MMP-9表达对其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槲皮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分别观察放射线及不同浓度槲皮素作用后24h细胞的侵袭能力的改变。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槲皮素、放射线单独及联合应用后Hela细胞中VEGF、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槲皮素对Hela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24小时的IC50值约为120μmol/L。与空白组比较,X线照射24h后细胞侵袭能力增加(P﹤0.01),槲皮素对HeLa细胞的侵袭能力具有抑制作用(P﹤0.01),槲皮素与X线共同处理细胞后,仍具有明显的抑制侵袭能力(P﹤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单独作用后VEGF、MMP-9蛋白表达在一定时间内有增加的趋势(P﹥0.05),槲皮素、以及联合X线组VEGF、MMP-9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X线照射后宫颈癌Hela癌细胞侵袭潜能短暂增强;槲皮素能抑制X线照射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机制可能与槲皮素能下调VEGF、MMP-9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宫颈癌 HELA细胞 放疗 侵袭性 MMP-9
  • 简介:目的:研究诺维本(NVB)与热疗联合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确定诺维本的工作浓度,并以该浓度进行化疗或与热疗联合,计算24h细胞生存率,根据Veleriote法判断热化疗联合24h的作用效果;24h流式细胞仪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和周期情况。结果:以24h时IC10-IC20的药物浓度作为试验的工作浓度,确定NVB对细胞系的工作浓度为10μg/ml。42℃单独热疗和单独化疗均对该株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P〈0.05);42℃热疗与药物联合抑制作用强于单独化疗组和单独热疗组(P〈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42℃热疗降低了S期细胞比例;单独诺维本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与单独化疗组相比热化疗组的S期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细胞增多;对照组、热疗组、化疗组、热化疗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7.9%、13.9%、29.1%。结论:42℃温热可以明显增强化疗药诺维本的毒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有关。

  • 标签: 肺癌 热疗 化疗
  • 简介:目的:观察tBid基因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转染的SOSP-9607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tBid基因转染骨肉瘤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形态学变化,进一步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改变。MTT法检测目的基因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通过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来观察其促凋亡作用。结果:转染SOSP-9607细胞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tBid的表达,细胞出现凋亡。电镜观察呈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MTT实验发现细胞的增殖被明显抑制。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明显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6%)相比,其凋亡率为35.8%。结论:tBid基因可以在转染的SOSP-9607细胞中表达,并可抑制转染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标签: TBID 骨肉瘤SOSP-9607细胞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