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淋巴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45例实施甲状腺恶性肿瘤颈淋巴清扫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针对研究的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此次研究的45例行实施甲状腺恶性肿瘤颈淋巴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分为甲级、乙级、丙级。甲级愈合41例,占91.11%,乙级愈合2例,占4.44%,丙级愈合2例,占4.44%。术后住院天数,最长30天,最短15天,平均15.6天,院内零死亡率。经术后对切口引流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采取不间断恒定的负压吸引、营养补充等有效的护理措施,2例淋巴漏患者均顺利愈合,未有感染的情况发生。结论对于颈淋巴术后并发淋巴漏患者的康复,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甲状腺 甲状腺恶性肿瘤 颈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贲门癌淋巴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38份来自三家同级别医院的贲门癌手术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族别、病程、手术医院、手术者、切口选择、肿瘤大小、肿瘤外侵范围、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13项指标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在X2检验分析中,病程、手术医院、手术者、切口选择、肿瘤大小、肿瘤外侵范围、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中,病程、手术医院、手术者、切口选择、肿瘤大小、肿瘤外侵范围、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手术医院、手术者、切口选择、肿瘤外侵范围、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方面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医院、手术者、切口选择、肿瘤外侵范围、TNM分期及病理组织学分级对贲门癌淋巴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标签: 贲门癌 淋巴结 清扫
  • 简介: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手术淋巴范围。方法总结270例胸段食管癌根治切除手术淋巴的转移方向和部位。结果270例胸段食管癌手术共清扫和检出淋巴1137枚,癌转移淋巴403枚,转移率35.44%,转移的方向以横向为主,转移的部位以食管旁组和纵隔组为最多。结论胸段食管癌的淋巴转移多存在跳跃性,食管旁淋巴阴性并不能否定无远处转移,胸中上段食管癌应行三野淋巴,胸下段食管癌应行胸腹部淋巴,胸上段食管癌应重视纵隔淋巴清扫

  • 标签: 食管肿瘤 胸段 淋巴结切除术 手术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管癌手术治疗原则以及淋巴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食管癌患者86例,将其按照手术治疗中淋巴方式分成Sweet路径组和Ivor-Lewis路径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weet组手术时间较Ivor-Lewis组发生明显缩短(P<0.05),两组中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淋巴数目和3年生存率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严格掌握食管癌治疗原则、手术指征,对淋巴方式进行合理选择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值得关注。

  • 标签: 食管癌 治疗原则 淋巴结清扫 手术指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的围期护理效果。方法以50例阴茎癌腹股沟淋巴患者为对象,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围期护理,比较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阴茎癌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ICC)根治不同淋巴方式对淋巴检出数目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7例行ICC根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5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5~72岁。57例患者中,36例中采用整块融合淋巴方式,设为观察组;21例中采用常规淋巴方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指标:(1)中情况。(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3)术后并发症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出院后每6个月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中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肝段切除数(<3段、≥3段)分别为(218±53)min,(266±24)mL,(21±9)min,5、31例;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7±45)min,(270±23)mL,(19±8)min,2、19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30,0.774,0.590, χ2=0.004,P>0.05)。(2)术后病理学检查情况: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检出数目、阳性淋巴百分比分别为(11±3)枚、16.58%(66/398),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5±2)枚、6.80%(7/103),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54,2.148,P<0.05)。(3)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Ⅲ~Ⅴ级并发症,胆汁漏,术后出血,切口感染,胃瘫分别为35、1例,6例,1例,8例,0;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9、2例,3例,1例,1例,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胆汁漏,切口感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6,0.000,1.870,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胃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情况:57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4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术后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6个月(8~42个月)、66.7%;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个月(5~39个月)、38.1%,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53, χ2=5.317,P<0.05)。结论ICC根治采取整块融合淋巴有利于增加术后淋巴检出数目,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肝肿瘤 肝内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淋巴结检出数目 术后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腔镜下乳腺癌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采用亚甲蓝染色法在乳腔镜下切除36例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SLN)和腋窝淋巴(ALN),随后行患侧全乳腺切除。结果36例患者SLN检出率为97.22%(35/36),灵敏度为92.86%(13/14),准确率为97.14%(34/35),假阴性率为7.14%(1/14)。ALN每例切除数目12—21枚。结论乳腔镜下前哨淋巴活检和腋窝淋巴准确可靠,并发症少,易于临床开展。

  • 标签: 乳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 简介:摘要通过淋巴循环播散是直肠和乙状结肠癌的重要转移途径,区域淋巴作为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直肠癌患者实现根治切除,获得无瘤生存的主要途径。乙状结肠癌区域淋巴包括肠旁淋巴、中间组淋巴、位于血管根部的中央组淋巴,根治性手术应包括上述3站淋巴清扫;直肠癌淋巴转移路径包括纵向的系膜内淋巴转移途径和侧向的侧方淋巴转移途径,目前直肠癌标准式为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范围涵盖了沿纵向途径进行的系膜内转移淋巴,针对发生于直肠侧方间隙的转移淋巴的侧方清扫,目前尚存较多争议。直肠和乙状结肠癌的淋巴范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范围过小,会导致区域转移淋巴残留而严重影响预后;清扫范围过大会引起手术创伤增大、手术时间延长、失血量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上升,并且导致无肿瘤学获益。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原则,根据肿瘤临床分期和浸润范围,确定合适的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清扫范围,对于保证手术根治性、减少创伤、促进康复、保护功能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直肠肿瘤 乙状结肠肿瘤 淋巴结清扫 第253组淋巴结 侧方淋巴结
  • 简介:摘要淋巴漏和淋巴囊肿是泌尿外科盆腔淋巴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定义不明确,治疗方案多样而效果不确切,相关研究较少,无相关诊疗指南。本文主要对泌尿外科盆腔淋巴术后淋巴漏和淋巴囊肿的发生机制、高危因素、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淋巴漏和淋巴囊肿发生机制包括淋巴液漏出和渗出;高危因素有高龄、开放手术和围手术期使用抗凝药物等;大部分患者通过营养管理、经皮导管硬化治疗等保守治疗可治愈;预防措施以封闭淋巴管及残端为主。

  • 标签: 淋巴结切除术 盆腔 淋巴漏 淋巴囊肿 经皮导管硬化治疗
  • 简介:摘要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获得根治的唯一希望。虽然目前各共识和指南详细描述了胰头癌根治标准和扩大淋巴的范围,但对于具体的淋巴范围对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目前研究者不但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淋巴范围,如胰腺全系膜切除和海德堡三角清扫,且建议对腹侧和背侧胰头癌选择不同的淋巴范围。此外,在清扫主动脉旁淋巴后,钩突部和非钩突部胰头癌患者的预后有所不同,值得进一步研究。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为胰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手术机会,海德堡三角清扫对于改善这些胰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潜在价值。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标准和扩大淋巴、特定部位胰头癌的淋巴及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后淋巴范围等问题的探索与最新进展。

  • 标签: 胰腺肿瘤 淋巴结切除术 新辅助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早期乳腺腋窝淋巴中切除肋间臂神经和加强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其临床疗效,揭示加强保留肋间臂神经对乳腺腋窝淋巴患者的远期作用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6年 3月 至2017年 5月 来我院接诊的行乳腺腋窝淋巴的29例乳腺癌早期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依据有无保留肋间臂神经分为保留组( 15例)和切除组( 14例)。通过对上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淋巴数目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对比分析;并于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感觉障碍发生率、上肢水肿发生率、局部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改进,对肺癌综合认识的不断提升,全胸腔镜手术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型微创胸外科手术方式。与传统剖胸手术相比,胸腔镜微创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因此在胸外科手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原发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全胸腔镜手术疗效显著,逐渐获得广泛认可。

  • 标签: 全胸腔镜 肺癌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淋巴转移是严重影响肝门部胆管癌(HCCA)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因素。淋巴是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的重要内容,但关于淋巴的定义、范围及清扫数目仍存在较多争议。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研究,也有不少新观点。现有观点认为,中常规对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肝总动脉旁和胰头十二指肠后方的淋巴(第12、8、13组)进行骨骼化清扫能够为HCCA患者带来明显的生存获益,但清扫腹腔干、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等周围淋巴是否能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尚不明确;中适当增加淋巴数目,不仅能够明显改善N0期患者的生存预后,还可提高阳性淋巴的检出率,为疾病的分期获得足够的信息,但过度增加淋巴数目在实际操作中不仅难以实现,还可能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因此,肝门部胆管癌淋巴相关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肝脏肿瘤 肝切除术 肝门部胆管癌 淋巴结清扫 根治性切除
  • 简介:乳腺癌是危及女性生命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中国乳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约3%,其中京、津、沪等经济发达地区,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1]。准确的临床分期尤其是腋窝转移淋巴分级对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研究发现有腋窝淋巴侵犯的乳腺癌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相对于无腋窝淋巴转移患者下降40%[2]。以前临床上评价腋窝淋巴转移情况主要依靠腋窝淋巴(axillarylymphnodedissection,ALND),致使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均接受了腋窝淋巴。自从20世纪90年代前哨淋巴活组织检查(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首次应用于乳腺癌手术以来,SLNB逐渐改变了上述状况,使得SLNB阴性的乳腺癌患者避免接受ALND,SLNB现已成为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ALND的主要依据[3]。近年来,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部分SLNB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即使不接受ALND,其预后也不会因此受到影响[4],这引起了学者对SLNB阳性乳腺癌患者是否一定要行ALND问题的思考。笔者就近年来有关SLNB指导腋窝淋巴切除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SLNB在未来临床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淋巴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56例ICC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4例,女性62例,年龄(60.0±9.5)岁。其中根治性手术114例,根据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ICC分期分为:Ⅰ期64例,其中淋巴清扫38例,淋巴26例;Ⅱ期21例,其中淋巴清扫组11例,淋巴10例;Ⅲb期22例,其中淋巴14例,淋巴切除8例。Ⅲa期5例,Ⅳ期2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生存率。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淋巴转移(HR=1.96,95%CI:1.09~3.55,P=0.026)是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治性手术患者114例,其中淋巴阴性组(n=91)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为65.9%、47.3%、35.6%,优于淋巴阳性组(n=23)为56.5%、1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1,P=0.004)。AJCCⅠ期患者与Ⅱ期患者中,淋巴清扫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与淋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b期患者,淋巴组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4%、29.8%、0,优于淋巴切除组3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P=0.011)。结论淋巴转移是影响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JCCⅠ期与Ⅱ期ICC患者慎行淋巴,Ⅲb期的ICC患者建议常规行淋巴

  • 标签: 胆管肿瘤 预后 淋巴结清扫
  • 简介: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愈食管癌最为有效的手段.但患者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与胃癌、结直肠癌等其他消化道肿瘤相比偏低。淋巴转移与否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标志。食管的淋巴回流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食管黏膜下层的淋巴管除横向穿透食管壁引流至附近的淋巴外.还存在着垂直的纵向交通,淋巴染色研究发现,这种纵向的淋巴流量甚至比水平方向的淋巴引流更为丰富.

  • 标签: 食管癌手术 淋巴结清扫 淋巴引流 5年生存率 根治性切除 消化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