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5 个结果
  • 简介:腺样肥大伴OSAHS是儿童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后OSAHS复发的案例不在少数,现根据各文献报导,分析腺样肥大术后OSAHS复发的原因主要为:传统腺样刮除术等手术未完全切除腺样,合并分泌性中耳炎、鼻-鼻窦炎等临近器官疾病,扁桃等淋巴组织代偿增生,肥胖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炎症发生是避免腺样切除术后OSAHS复发的有效途径。

  • 标签: 腺样体肥大 OSAHS术后复发 复发原因
  • 简介:目的分析松果区肿瘤的影像特点,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松果区肿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8例患者术前行1H-MRS和DWI检查.结果28例松果区肿瘤分别为生殖细胞瘤11例,畸胎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1例,小脑幕缘脑膜瘤3例,松果体细胞瘤2例,松果母细胞瘤1例,错构瘤1例.表皮样囊肿2例.影像学主要表现为松果区囊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多变,部分肿瘤有其特征的形态、密度/信号及强化方式.生殖细胞瘤及松果体细胞肿瘤绝大部分为均匀实性肿块,密度/信号均匀.胶质瘤多为囊实性,且形态多变,密度/信号不均,变化大.成熟性畸胎瘤一般为混杂囊状密度/信号.胶质瘤1H-MRS可见到典型高Cho峰及低NAA峰,脑膜瘤往往测不到NAA峰,松果母细胞瘤Cho峰较高,无Lip峰,而生殖细胞瘤多出现Lip峰.结论松果区肿瘤的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及强化方式有助于松果区病变的诊断,1H-MRS及DW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但部分肿瘤鉴别困难.

  • 标签: 松果体区肿瘤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弥散加权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
  • 简介:目的:分析经皮间孔镜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经皮锥间孔镜技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42),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干预前后疼痛、腰椎功能及PSQI评分。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及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间孔镜技术联合综合护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好,减轻了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睡眠质量,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综合护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髋部骨折患者的睡眠状态和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接收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骨折部位的情况及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翻身方式进行术后的恢复,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位进行恢复。统计2种不同体位方式对患者睡眠状态指标(负性情绪阳性、睡眠时间减少、严重疼痛)、康复知识评分、肺部感染和感染恢复天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影响。结果:1)观察组睡眠状态指标中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8.89%(4/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17.78%(8/45)、严重疼痛比例22.22%(10/45),对照组患者负性情绪阳性患者比例24.44%(11/45)、睡眠减少时间比例55.56%(25/45)、严重疼痛比例51.55%(23/45),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4.44%(2/45)、康复知识评分为(92.14±4.47)分,感染恢复时间(3.1±1.1)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4.2±1.3)分;对照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17.78%(8/45)、康复知识评分为(78.51±5.02)分,感染恢复时间(7.0±3.0)d,临床肺部感染评分(8.3±2.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舒适位进行康复后,患者的睡眠时间明显提高,疼痛程度减轻,负面情绪改善,对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加深,肺部感染比例降低,感染恢复时间缩短,是临床上用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体位的最佳选择。

  • 标签: 不同体位 髋部骨折 肺部感染 睡眠状态 严重疼痛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联合耳穴压贴压法治疗骨折患者失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骨折失眠患者90例,随机分组,传统护理组遵循常规护理,联合护理组落实舒适护理联合耳穴压贴压法。比较效果。结果:联合护理组满意度、身心舒适度和疼痛、睡眠情况均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联合耳穴压贴压法在骨折失眠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提高患者舒适程度和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耳穴压贴压法 骨折患者 失眠 疗效
  • 简介:伴随大脑皮质路易小体(LB)形成的痴呆即被定义为路易痴呆(DLB),其临床特征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幻视和帕金森症候群。路易痴呆在所有痴呆类型中约占20%,而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近30%也最终发生痴呆即帕金森病痴呆(PDD)。帕金森病痴呆的病理改变与路易痴呆极为相似,因此不断有争论路易痴呆和帕金森病痴呆是否为同一种疾病?或是同种疾病的不同阶段?

  • 标签: LEWY体病 痴呆 帕金森病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人社区康复与防治一化对防止精神病人复发是重要措施之一。方法采取点到线的管理方法,使患者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结果通过从点到线的管理,充分发挥医生,家庭在防治精神病人病情复发,恶化,衰退的作用。结论防治一化是目前防治精神病人复发的重要措施,是使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的可靠办法,也是精神病防治医生,在病人出院前的工作重点。

  • 标签: 精神病 社区康复 防治措施 治疗
  • 简介:小脑扁桃下疝畸形也称Chiari畸形(Chiarimalformation,CM),是一种以小脑扁桃向下疝人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SM)为其常见的合并症。本文就CM并SM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小脑扁桃体下疝 脊髓空洞症
  • 简介:目的建立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CSD)动物模型,并研究其光学成像和电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SD大鼠,在大鼠颅骨上分别钻磨出诱导窗口和观测窗口,分别用针刺和5mol/LKCl在诱导窗口诱导脑CSD,用0.9%NaCl作对照,电生理和光学成像的方法来描记CSD的产生与传播。结果针刺诱导组和KCl诱导组在观测窗口均可以观察到CSD波.在产生CSD波的同时,伴随着去极化电位的产生,而在NaCl对照组没有这一现象的发生。结论本方法制作的CSD动物模型.方法简单易行,可以用光学的方法直观观测CSD的产生发展,并结合电生理观测,适于在研究,为进一步研究CSD的发生机制及其可能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皮层扩散抑制 动物模型 电生理 在体研究 光学成像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以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东二环院区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结束后,观察组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功能恢复,改善其睡眠质量,对患者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老年股骨颈骨折 睡眠
  • 简介:目的:探究疼痛护理对围术期骨折患者焦虑抑郁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山东省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及疼痛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疼痛护理。对护理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睡眠质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疼痛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围术期骨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 标签: 疼痛护理 围术期骨折 焦虑 抑郁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索胼胝全段一期切开的安全性,观察该术式治疗癫疒间性脑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手术治疗的37例癫疒间性脑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症状学、神经电生理学、神经影像和神经心理学综合评估后,于全麻下额部切口、经前纵裂入路显微镜下一期切开胼胝全段。依Engel分级标准评判手术效果。结果随访18~34个月,Engel-Ⅰ级3例,Engel-Ⅱ级25例,Engel-Ⅲ级7例,Engel-Ⅳ级2例,手术总有效率达75.7%。跌倒发作、强直发作、痉挛发作和强直-阵挛发作的有效率分别为86.2%、77.5%、61.6%和40.8%。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手术后并发症,缄默11例、轻偏瘫7例、颅内感染1例。其中13例患者分别在出院时和出院后1月内痊愈,1例患者仍遗留轻偏瘫。结论胼胝全段一期切开安全、微创,无新发并发症;它能有效减少癫疒间性脑病的癫疒间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

  • 标签: 胼胝体全段切开 一期手术 癫疒间性脑病 癫疒间发作
  • 简介:目的探讨松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总结62例松果区肿瘤病人的手术经验.其中行经纵裂胼胝后部入路6例,侧脑室后部入路3例,枕部小脑幕入路42例,幕下小脑上入路10例,幕上下联合入路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52例(83.9%),次全切除8例(12.9%),活检2例(3.2%).手术后辅助放疗33例,脑脊液分流2例.术后恢复良好55例(88.7%),学习工作能力差6例(9.7%),死亡1例(1.6%);随访期间肿瘤复发4例(6.5%).结论松果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恶性肿瘤亦可通过手术切除治愈或提高辅助治疗效果.合理的手术入路、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熟练掌握颅底显微解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松果体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磁共振多素波谱扫描技术对颞叶癫痫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具有明显颞叶癫痫表现,并经脑电图检查定位诊断明确的单侧颞叶癫痫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MRI检查存在颅脑肿瘤、脑血管畸形等症状性癫痫患者.患者均行常规MRI及双侧海马区多素波谱扫描,完成检查后将以代谢物峰值含量为灰阶的伪彩图与倾斜冠状重度T2WI图像进行融合,测量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冬氨酸、胆碱峰值含量和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比值,并直观分析双侧海马区两代谢物的分布情况.结果患侧N-乙酰天冬氨酸峰值含量为(13587.61±3913.99)MRunits,健侧为(17683.10±5610.61)MRunits,患侧低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728,P<0.001);患侧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比值为(1.26±0.11),健侧比值为(1.01±0.14),患侧高于健侧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t=7.883,P<0.001).将两代谢物含量及比值伪彩图与常规MRI图像进行融合,可直观发现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冬氨酸峰值含量及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比值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磁共振多素波谱技术不仅可以通过对某些代谢物含量的定量分析进行癫痫灶的定位、定侧诊断,还可通过常规MRI图像与多素磁共振波谱图像的融合图像直观评价代谢物分布状态,描记癫痫灶的大致轮廓,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 标签: 颞叶癫痫 波谱技术 多体素 N-乙酰天冬氨酸 定位研究 MRI图像
  • 简介:1病历摘要(图1)男,21岁;因松果区肿瘤反复人院治疗。病人于2009年3月经头颅MRI诊断为“松果区肿瘤、非交通性脑积水”,予γ-刀治疗2次及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γ-刀治疗后病灶缩小。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胚胎型 松果体 治疗 延误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后纵裂-天幕入路切除松果区胆脂瘤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松果区胆脂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后纵裂-天幕入路行肿瘤切除手术。结果肿瘤全切8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10例,时间6个月,10例病人原有头痛缓解,2例原有视力模糊者恢复正常,2例复视消失。结论经后纵裂-天幕入路可以在切除胆脂瘤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脑深部大静脉。避免对枕叶的过度牵拉。

  • 标签: 胆脂瘤 松果体 入路 经后纵裂-天幕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改良的Poppen入路及神经导航引导下切除松果区肿瘤的实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8年10月15例松果区肿瘤临床资料。全部病人均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改良的Poppen入路行肿瘤切除,手术策略是最大限度切除肿瘤,解除脑脊液循环梗阻,保护好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结果肿瘤全切13例,次全切除2例。1例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好转。病理结果:胶质瘤7例、脑膜瘤4例、生殖细胞瘤2例、畸胎瘤2例。术后随访3个月~2年,13例恢复良好,2例遗留部分视力、视野损害。结论改良Poppen入路的优点是路径短,减少对枕叶的牵拉,切开小脑幕后大多可获得较好的肿瘤显露,以最大程度切除肿瘤。神经导航能够引导术者行枕角穿刺和进入手术区,减少副损伤,同时对判定肿瘤切除程度具有较大帮助。

  • 标签: 松果体肿瘤 神经导航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改良Poppen入路显微切除成人松果区肿瘤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8月至2018年1月采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成人松果区肿瘤25例,回顾分析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1例(84%),次全切除3例(12%),部分切除1例(4%)。术后并发枕叶挫伤2例,同向性偏盲4例,眼球运动障碍3例,颅内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患者术后半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多数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采用改良Poppen入路切除松果区肿瘤可获得充足的视野及操作空间,更好地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肿瘤 松果体区 POPPEN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