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古被御用文人、宫廷乐人奉为金科玉律的雅乐调理论,其实是作茧自缚、谬妄不经、漏洞百出、无以自圆的瞎说,而谬种流传的结果又为后世的音乐艺术实践和乐律研究造成诸多混乱。今人的任务就是要予以正本清源,切不可因袭迁就,削足适履。与之相反的燕乐调理论,则是唐宋以来千百年间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应视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可贵成果予以继承发扬。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律调音阶 雅乐调理论 燕乐调理论 旋宫转调理论
  • 简介:2009年是五四运动发生90周年。五四运动使中国社会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也导致中国音乐文化产生了根本的变革。回顾以往,关照五四运动对中国音乐发展,并作出新的历史诠释,是我们重视五四运动的必然。

  • 标签: 五四运动 中国音乐 影响 历史诠释
  • 简介:由著名词作家、编审曾宪瑞主编的我国第一部大型音乐文学丛书《中国歌海词丛》第16辑已于2003年6月下旬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收入卢云生、苏柳、雷子明、葛逊、李如会、薛锡祥、吕永清、黄锦萍、李严、袁海鸿、胡红、詹皓、杨子达、张铁苏、陈江风、沙柳、倩男、李成福、韩胜桥、刘鸣、张恩惠、王友兵、黄本、巩建华等24位词家的作品自选集,他们中有词坛老将,有词苑新秀,还有名不见经传的未名词人。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特色各异,思想性与艺术性溶为一体,音乐性

  • 标签: 出版发行 词丛 音乐文学 内容丰富 词作家 国歌
  • 简介:试论中国音乐中散节拍的文化内涵钱茸相对西方音乐,散节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位置是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唐大曲的结构就是“散——慢——中——快——散”,散节拍在其间不仅占据着其它任何一种节奏的两倍分量,还担负着开头与结尾的重要使命;中国民歌中最有魅力...

  • 标签: 文化内涵 “空白” 中国音乐文化 节拍 模糊思维 时空结构
  • 简介:(一)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历代音乐家和劳动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以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以及各种体裁的专业创作音乐等多姿多采的形式存在着。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它们相互影响,渗透、融合,汇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思想愿望、道德情操、奋斗精神、审美理想,形成了一

  • 标签: 中国民族音乐 民间歌曲 说唱音乐 民族音乐文化 戏曲音乐 民族传统音乐
  • 简介:10月12日至15日,2010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展览面积近7万平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共有来自海内外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家展商前来参加这一全球乐器界的盛会。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展商是首次参展。

  • 标签: “2010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 新加坡 俄罗斯 印度尼西亚 展商
  • 简介:本文对1949年以来当代中国音乐声学的发展作一回顾,梳理其发展的脉络,并对当代中国音乐声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见解.

  • 标签: 当代 中国 音乐声学
  • 简介:1941年1月2日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在苏北盐城建立.胡服(刘少奇)兼任院长.分音乐、戏剧、文学、美术4系.音乐系系主任何士德,孟波负责教务.章枚,贺绿汀都曾在此任教.办学条件艰苦,露天上课.后来鲁艺华中分院改编为军与三师两个“鲁艺工作团””,任命何士德为军鲁艺工作团团长,采用边上课,边工作的方法坚持教学,教学内容有和声学、作曲法、指挥法、发声法等.

  • 标签: 音乐教材 音乐教育史 专科学校 中国近代 国立音乐院 专修科
  • 简介:东南亚地区的泰国,在地缘上,是我国亲密的邻邦,在文缘上,也与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交往关系。中泰两国邦交始于西汉,明代更有频繁的文化交流,我国聘请了当时称为"暹罗"国的人员,前来举办暹语专修班,暹罗也向我国派出了留学生。清嘉庆七年(1802年),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已流传到泰国并译成暹文出版。在戏曲方面,早在康熙年间,我国的潮剧、粤剧、闽剧、皮

  • 标签: 潮剧 泰国 中国戏曲 演出 东南亚地区 文化交流
  • 简介:中国民族声乐根植中国土壤,实际上是对戏曲、民歌、曲艺和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总称。民族声乐符合民族欣赏习惯,容易被群众接受,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求民族声乐演唱要有正确的气息、良好的共鸣、清晰的咬字,科学发声方法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插上理性的翅膀,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里运用科学发声方法是民族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 标签: 民族声乐 科学发声 艺术
  • 简介:艺术歌曲起源于欧洲,上世纪二十年代随西方作曲技法与理论传播进入中国,并迅速在中国获得广泛的发展与蔓延。近年来中国艺术歌曲发展迅速,不仅作品数量和质量显著提升,兼顾民族性与艺术性的艺术歌曲也不绝于耳,尤其是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也趋于成熟。本文将对于中国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做进一步剖析与研究,以期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标签: 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 伴奏特征 技法分析
  • 简介: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明清之交,我国戏曲就开始大量输人到日本。根据日本近代中国戏曲史研究专家青木正儿《御文库目录中的中国戏曲书》一文的记载,从1602年至1663年,收入日本御文库(国家文库)的中国戏曲作品、选集就有19种,而民间输入的数量更应不在少数。与此同时,日本学者也开始了对中国戏曲的翻译和研究。据载,江户时代(1603~1868)的新井白石(1656—1725)和荻生徂徕(1665—1728)是见之记载的两位介绍中国戏曲的日本早期著名学者,他们把元杂剧和日本古典戏曲进行了比较研究。从总体上来看,虽然日本学者对中国戏曲的研究一直没有中断,

  • 标签: 中国戏曲研究 近代日本 王国维 日本学者 戏曲史研究 文化交流
  • 简介: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原创芭蕾舞剧的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对各时期作品成功经验的总结,寻找芭蕾这一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发展必须经历民族化之路的艺术发展规律,为中国芭蕾舞剧民族学派理论的形成提出见解和设想,从而为中国芭蕾舞剧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中国芭蕾舞剧 发展历史 民族化 时代性 中国学派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的资料建设工作问题,分别从研究资料建设工作的意义、对现有研究成果的介绍、资料建设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阐述自己的认识,期望能促进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发展。

  • 标签: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 研究资料
  • 简介: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变化,这是为了对当代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究,为更好的开展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的不断建设和教学工作的突飞猛进的开展。以及对未来中国古典舞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究,以更好的发展。

  • 标签: 中国古典舞 教学模式 发展探究
  • 简介:<正>中国新时期流行音乐的发韧,首先可以从施光南、王酪、王立平及张丕基、谷建芬等人的作品算起。这一时期的主要倾向是反“高、强、硬、响”的文革音乐观,恢复了文革前革命抒情歌曲的创作传统,并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施光南的歌曲创作以《打起手鼓唱起歌》为标志,在文革中就形成了重视节奏作用、重视民族音乐因素的大众化歌曲风格。这一风格,在

  • 标签: 流行音乐 美学观念 施光南 抒情歌曲 音乐因素 歌曲创作
  • 简介: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大家好!为进一步搞好我区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加快发展广西社会福利、社会公益、社会救助事业、继续发扬广西风采开拓创新的精神、经国家财政部和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批准,"中国福利彩票3D"游戏将于2005年元月1日开始在广西发行。这是广西福彩事业的又一件大喜事。

  • 标签: 福利彩票 广西 加快发展 开拓创新 社会救助 上市
  • 简介:沙槌,又叫做沙球,是一种摇奏体鸣乐器,也是一种节奏性的打击乐器。据考察记载,它起源于南美的印第安民族。传统的沙槌并没有复杂的构造,仅仅是由一个球形的干葫芦,并在胆内装若干种子粒或一些干硬的石子而成的,葫芦自身的颈部即为乐器的手柄,大小和形状也都没有固定的规格。可用的材质也相对灵活,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其中木制、陶制、用塑料制成的和用藤编制而成的沙槌都较为常见。通常,在沙槌的胆内装入珠子或者铅丸等物制造发声。

  • 标签: 中国民族乐器 印第安民族 体鸣乐器 打击乐器 节奏性 葫芦
  • 简介:在总结我国小提琴教学和演奏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发现在学习和演奏中国小提琴乐曲时,缺少相应的针对性技术支撑,即系统的练习曲。从而对中国小提琴作品和演奏中国小提琴作品的技术手段方面予以研究,在剖析了西方传统教材后,精选出相对应的实用基本技术,而后与提炼自中国民歌和音调的素材相结合,编写出适合中国小提琴乐曲演奏技术特性的小提琴练习曲。把小提琴演奏这种源自于西方的艺术,与我们中国的音乐艺术更好地结合起来,使小提琴演奏能更加贴切和自如地演绎中国音乐。

  • 标签: 小提琴 练习曲 技术 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