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518c-5p调控结直肠癌细胞HT-29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和人正常结直肠细胞中miR-518c-5p的表达量。通过过表达或敲低miR-518c-5p,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水平。通过TargetScan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筛选miR-518c-5p的靶标并验证。通过敲低嘧啶束结合蛋白1(PTBP1)或跨膜蛋白61(TMEM61),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水平。敲低miR-518c-5p和PTBP1或过表达miR-518c-5p和PTBP1,检测结直肠癌细胞HT-29的凋亡水平。采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结果miR-518c-5p在结直肠癌细胞HCT116(0.94±0.23),HT29(2.41±0.40),RKO(0.84±0.22),COLO-678(1.04±0.33),C2BBe1(1.45±0.41),GP2d(0.97±0.30)中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结直肠细胞NCM460[(0.32±0.05)%,F=14.010,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过表达miR-518c-5p[(2.40±0.36)%比(4.14±1.01)%,t=2.811,P<0.05],HT-29d的凋亡率显著增加[(0.22±0.07)%比(0.77±0.22)%,t=4.126,P<0.05];敲低miR-518c-5p[(2.51±0.70)%比(0.45±0.11)%,t=5.011,P<0.05];HT-29d的凋亡率显著降低[(0.20±0.10)%比(0.10±0.03)%,t=2.970,P<0.05];敲低PTBP1后,HT-29d的凋亡水平上升[(0.23±0.04)%比(0.67±0.03)%,t=15.240,P<0.05];但是,敲低TMEM61后,HT-29d的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4±0.04)%比(0.26±0.01)%,t=0.840,P>0.05]。过表达miR-518c-5p(2.31±0.30比4.02±1.01,t=2.828,P<0.05]和PTBP1后,HT-29d的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4±0.08)%比(0.23±0.04)%,t=0.194,P>0.05];敲低miR-518c-5p[(2.40±0.70)%比(0.38±0.09)%,t=4.975,P<0.05]和PTBP1后,发现HT-29d的凋亡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1±0.07)%比(0.25±0.09)%,t=0.608,P>0.05]。结论miR-518c-5p能够通过靶向PTBP1 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TR)来减少PTBP1的表达,以达到促进结直肠癌细胞HT-29凋亡的目的。

  • 标签: 微小RNA-518c-5p 聚嘧啶束结合蛋白1 结直肠癌 HT-29凋亡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分析在糖尿病 肾病 患者中采取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的效果。 方法: 从 2018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 肾病 患者中抽选 146 例,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 74 例,接受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 72 例,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 PLT 、 MPV 、 PDW 、 PCT 等血小板参数以及 D- 二体指标 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实验组 PLT 明显高于对照组, MPV 、 PDW 、 PCT 、 D- 二体指标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糖尿病 肾病 患者中采取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法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健脾益肾,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脾益肾化瘀通络法 糖尿病 肾病 血小板参数 D- 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含量和D-二体预测接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血栓风险的性能。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间就诊的NVAF患者256例,其中男152例,女104例,年龄(57.9±20.4)岁;根据随访期内终点事件情况,将患者分为无事件组227例,血栓事件组29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共50名,其中男30名,女20名,年龄(45.0±5.3)岁。用血液凝固仪测定血浆vWF:Ag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分析仪测定血浆D-二体水平。任意两组间数据比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数据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用Logistic回归对分类资料做多元相关性分析获得优势比(OR);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WF:Ag和D-二体预测血栓事件的性能;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对照组的vWF:Ag和D-二体为103%(86%~131%)和249(90~522)μg/L,患者组为234%(102%~623%)和744(100~3 352)μg/L;在患者组中,无事件组为225%(102%~623%)和650(100~3 281)μg/L,血栓事件组为333%(210%~494%)和1 325(487~3352)μg/L;患者组的vWF:Ag和D-二体高于与健康对照组(P均<0.001),无事件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血栓事件组高于无事件组(P均<0.001)。NVAF患者血浆vWF:Ag和D-二体水平均高于与对照组(P均<0.001)。无事件组患者的血浆vWF:Ag和D-二体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血栓事件组患者的血浆vWF:Ag和D-二体水平均高于无事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显示,vWF:Ag预测NVAF患者3个月内血栓事件的临界值为229%时,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84~0.894);D-二体的临界值为588 μg/L时,曲线下面积为0.803(95%CI:0.745~0.861);vWF:Ag联合D-二体,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26~0.9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VAF患者血浆vWF:Ag水平与年龄(OR=10.240,95%CI 2.773~37.820)、慢性心力衰竭(OR=34.779,95%CI 8.010~151.019)、高血压(OR=0.068,95%CI 0.023~0.198)和2型糖尿病(OR=6.618,95%CI 2.469~17.734)有显著相关性(P<0.001),与血管疾病(OR=4.801,95%CI 1.204~19.145)有显著相关性(P=0.026);血浆D-二体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OR=0.146,95%CI 0.036~0.588)、服药依从性(OR=0.114,95%CI 0.016~0.832)有显著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7和0.032)。生存分析显示,血浆vWF:Ag、D-二体或vWF:Ag联合D-二体评估时,血浆水平高于临界值的患者在3个月内的血栓事件累积概率显著增高(Log-rank χ2分别为11.394、17.895和32.825,P均<0.001)。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vWF:Ag和D-二体均不能独立预测抗凝治疗期间的血栓事件(HR分别为0.866和0.834,P值分别为0.253和0.152),但两项指标联合应用可显著改善预测性能(HR=0.780,P=0.048)。结论NVAF患者血浆vWF:Ag和D-二体水平变化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并与患者3个月内的血栓风险密切相关,联合应用可为临床预测病情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心房颤动 抗凝治疗 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折病人血浆中D-二体(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变化,了解其二者联合检测在骨折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28例骨折病人血浆中D-D和FDP水平变化,其中骨折合并DVT组75例,骨折未合并DVT组53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开展下肢静脉超声检查、FDP与D-D检测,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对两组患者术后1 d、7 d、14 d、21 d的D-D和FDP的水平进行动态监测,以观察二者对骨折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的D-D、FDP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t=8.54,P=0.004;t=5.69,P=0.024)。骨折并DVT组患者D-D和FDP于骨折术后1 d内急剧升高,与骨折无DVT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6.89,P=0.000;t=5.19 ,P=0.000),骨折并DVT组患者D-D和FDP于术后21 d和14 d降至正常水平。D-D和FDP联合检测对骨折DVT患者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二者单独检测。结论D-D和FD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二者单独检测对诊断DVT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二者动态监测还可作为骨折治疗及预后的监测指标。

  • 标签: D-D FDP 动态监测 DVT 骨折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体对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亚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sDVT)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23例接受CDT治疗的s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35.2±11.7)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评价D-二体预测sDVT溶栓效果。结果23例患者中,14例获得技术成功。溶栓过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溶栓前中位D-二体水平为2.61 mg/L,溶栓1~4 d分别为3.03 mg/L、3.67 mg/L、3.95 mg/L、1.62 mg/L,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使用ROC曲线分析,计算溶栓前和溶栓1~4 d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667、0.714、0.804、0.900、0.667。基于AUC结果和Youden指数法,确定最佳的预测曲线为溶栓第3天,最佳截断值为4.36 mg/L。此时,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100%。结论对于sDVT患者,CDT是有效的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溶栓第3天测定D-二体大于4.36 mg/L时,CDT往往能够获得成功。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亚急性期 导管接触溶栓 D-二聚体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RPE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空白对照组(N+ AGAGEs组)、空载体对照组(Vec+AGEs组)、PSF高表达组(PSF+AGEs组)。N组RPE细胞常规培养;N+AGEs组只做转染处理但不导入任何外源性基因的RPE细胞联合AGEs诱导;Vec+AGEs组、PSF+AGEs组利用转染试剂脂质体2000将pcDNA空载体或pcDNA-PSF真核表达质粒导入RPE细胞联合AGEs诱导。除N组以外,其余3组细胞进行相应的转染处理,24 h后应用150 μg/ml的AGEs刺激72 h。采用HE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PSF高表达对RPE细胞凋亡相关形态改变的影响;通过ROS水平检测分析PSF高表达对AGEs诱导的RPE细胞ROS表达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PSF高表达对RPE细胞生存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SF不同作用时间及不同剂量对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结果HE染色和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发现,N组细胞形态饱满,细胞核呈圆形,细胞质丰富,染色均一;N+AGEs组、Vec+AGEs组细胞体积缩小,嗜酸性染色增强,细胞核致密浓染、固缩甚至碎裂;PSF+AGEs组细胞形态尚饱满,细胞浆染色较均匀,细胞核染色均一。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PSF高表达可有效提高RPE细胞生存力,但该作用可被ZnPP有效拮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6,P<0.05)。DCFH-D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N+AGEs组、Vec+AGEs组比较,PSF+AGEs组细胞中ROS产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4,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SF蛋白以时间、剂量依赖性的方式上调HO-1的表达水平。PSF蛋白作用24、48、72 h的HO-1相对表达水平较0 h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91,P<0.05)。0.1、0.5、1.0、1.5、2.0 μg PSF蛋白作用下的HO-1相对表达水平较0.0 μg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82,P<0.05 )。结论PSF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抑制ROS产生,从而对AGEs诱导下的RPE细胞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视网膜色素上皮 聚嘧啶区结合蛋白质 糖基化终产物,高级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D-二体(D-D)、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与突发性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山西白求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13例突发性聋患者为突发性聋组,男54例,女59例,年龄(49.7±12.2)岁,年龄范围为18~80岁;另随机选取听力正常的138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男60例,女78例,年龄(49.6±12.1)岁,年龄范围为18~80岁。采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循环酶法测血清Hcy,ACL-TOP7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免疫透射比浊法测血浆D-D,酶标仪酶联免疫吸附法测血清HMGB1,比较突发性聋组及健康组血清Hcy、血浆D-D、血清HMGB1水平;比较突发性聋组不同分型、分级及治疗效果的血清Hcy、血浆D-D、血清HMGB1水平及其相关性。结果突发性聋组治疗前血清Hcy水平[(14.50±13.62)μmol/L]、血浆D-D水平[(144.12±137.22)μg/L]、血清HMGB1水平[(23.95±11.83)μg/L]均高于健康组[(9.52±3.73)μmol/L、(92.53±87.68)μg/L、(7.69±3.2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聋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8.47±4.69)μmol/L]、血浆D-D水平[(109.75±73.78)μg/L]、血清HMGB1水平[(15.45±7.72)μg/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患者血清Hcy[(14.55±12.99)μmol/L]高于治疗无效患者[(8.45±5.87)μmol/L],血浆D-D[(149.11±109.35)μg/L]高于治疗无效患者[(108.65±75.60)μg/L],血清HMGB1[(25.35±13.93)μg/L]低于治疗无效患者[(34.45±15 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聋的不同分型、分级、治疗效果与血清Hcy、血浆D-D、血清HMGB1水平间呈正相关性(P<0.05),其相关系数r的范围为0.52~0.78,其中突发性聋患者的HMGB1水平与治疗效果的相关系数r为0.78,两者呈强相关性。在辅助诊断突发性聋方面,Hcy诊断突发性聋的曲线下面积为0.925,D-D诊断突发性聋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高Hcy是突发性聋发病的危险因素,而D-D可即时反映突发性聋的凝血状态,HMGB1参与介导动脉血管损伤后炎症过程,对促进血管斑块形成,加重组织缺血起着关键作用。将Hcy、D-D、HMGB1控制在较低水平对研究突发性聋病因、防治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且D-D水平更为灵敏。

  • 标签: 突发性聋 同型半胱氨酸 D-二聚体 高迁移率族蛋白1 内耳微循环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病毒介导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5日龄C57BL/6J小鼠1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OIR模型组、OIR模型+慢病毒空载体处理组(以下简称Vec组)及OIR模型+ PSF慢病毒处理组(以下简称PSF组),分别为16、32、32、32只。小鼠7日龄时,正常对照组小鼠常规环境饲养;单纯OIR模型组、Vec组及PSF组小鼠建立OIR模型。小鼠12日龄时,Vec组、PSF组小鼠玻璃体腔分别注射滴度为1×1011 TU/ml的空载体病毒或PSF慢病毒1 μl。正常对照组和单纯OIR模型组小鼠不再做任何处理。小鼠17日龄时,采用HE染色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作视网膜铺片,测量各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NF-E2相关因子2 (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中Nrf2、HO-1及PSF的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单纯OIR模型组、Vec组、PSF组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00、14.36±5.50、15.67±4.96、8.13±2.09个;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分别为0.00%、(35.71±2.81)%、(36.57±4.53)%、(15.33±4.75)%。4组间小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87、165.70,P<0.05 )。组间两两比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较正常对照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增多,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增大;PSF组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减少,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4组间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F=53.66、83.54)以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F=58.38、52.69、24.7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两两比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SF组小鼠视网膜Nrf2、PSF mRNA相对表达量及Nrf2、HO-1、PSF蛋白相对表达量较单纯OIR模型组、Vec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慢病毒介导的PSF可通过上调Nrf2及HO-1的表达抑制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

  • 标签: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预防和控制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质/药物作用 慢病毒感染 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动物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体对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廉江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160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围手术发生VTE 80例(VTE组),未发生VTE 80例(对照组)。分析比较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D-二体和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体诊断VTE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约登指数,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效能。结果VTE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和D-二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70/80)比17.50%(14/80)和90.00%(72/80)比41.25%(3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敏感度为87.50%(70/80),特异度为82.50%(66/80),阴性预测值为86.84%(66/76),阳性预测值为83.33%(70/84),阴性似然比为0.15,阳性似然比为0.50,约登指数为0.70;D-二体评估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敏感度为90.00%(72/80),特异度为58.75%(47/80),阴性预测值为85.45%(47/55),阳性预测值为68.57%(72/105),阴性似然比为0.17,阳性似然比为2.18,约登指数为0.49;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体评估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敏感度为97.50%(78/80),特异度为52.50%(42/80),阴性预测值为95.45%(42/44),阳性预测值为67.24%(78/116),阴性似然比为0.05,阳性似然比为2.05,约登指数为0.50。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D-二体和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体诊断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VT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8、0.877和0.945(95% CI 0.833 ~ 0.943、0.820 ~ 0.933和0.908 ~ 0.983,P<0.01)。结论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和D-二体在诊断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发生VTE均有良好的效果,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联合D-二体诊断价值最高。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 子宫切除术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浆D-二体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妇幼保健院于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给予缩宫素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两组疗程为2 d。比较两组术后2 h和术后24 h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底下降速度和宫缩持续时间,治疗前后血浆D-二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218.93±35.45)mL和术后24 h出血量(289.78±31.20)mL,均少于对照组的(328.18±49.27)mL和(432.15±43.87)mL(t=13.227、19.434,均P<0.05)。观察组恶露持续时间(14.37±3.29)d,短于对照组的(20.93±5.46)d;子宫底下降速度(1.23±0.31)cm/d,快于对照组的(0.61±0.16)cm/d,而宫缩持续时间(3.26±0.72)d,长于对照组的(1.54±0.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62、13.060、11.04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D-二体(1.28±0.19)mg/L和纤维蛋白原水平(3.21±0.29)g/L,均低于对照组的(2.17±0.25)mg/L和(3.87±0.34)g/L(t=20.828、10.85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NF-α(98.42±12.65)μg/L、CRP(23.14±3.28)mg/L和IL-8(41.38±10.10)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83.25±19.28)μg/L、(31.89±4.35)mg/L和(65.27±18.29)ng/mL(t=27.033、11.802、8.402,均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辅助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效果良好,可减少产后出血,降低血浆D-二体水平,减轻炎性反应。

  • 标签: 产后出血 剖宫产术 出血量 恶露持续时间 子宫底下降速度 宫缩持续时间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炎性因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嘧啶束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子(PSF)高表达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下人视网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应分子机制。方法将hRMECs分为正常组、空载组、PSF组、锌原卟啉(ZnPP)组及PSF+ ZnPP组进行实验。正常组细胞使用含有10%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的DMEM培养基,置于37 °C、95%空气、5% CO2的密闭恒温培养箱中培养。空载组细胞采用空载慢病毒感染。PSF组细胞采用过表达PSF慢病毒感染。ZnPP组细胞采用ZnPP (10 mol/L)处理2 h。PSF+ZnPP组细胞采用过表达PSF慢病毒感染后,再用ZnPP (10 mol/L)预处理2 h。后四组细胞辅以AGEs刺激,HE、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法观察PSF高表达对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ZnPP对PSF的拮抗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血红素氧合酶-1 (HO-1)、磷酸化(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核因子2相关因子2 (Nrf2)的蛋白表达。引入ERK通路的特异性拮抗剂U0126,Western blot验证U0126对PSF蛋白所诱导的HO-1表达的逆转作用。结果HE染色和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PSF组受损细胞核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较PSF+ZnPP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5、38.7,P<0.05)。流式细胞法结果显示,PSF组细胞产生的ROS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较PSF+ZnPP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4,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SF组HO-1蛋白表达量较正常组、空载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0.1,P<0.05);AGEs处理30、60、120、240 min时pERK的蛋白表达量与15 min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74.0,P<0.05);PSF+/U0126-组HO-1、Nrf2蛋白表达量较PSF-/U0126-组明显增加,PSF+/U0126+组HO-1、Nrf2蛋白表达量较PSF+/U0126-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2、489.4,P<0.05 )。结论PSF高表达可以通过活化ERK通路,促进Nrf2转位入核进而诱导HO-1表达,从而保护hRMECs免受AGEs诱导的氧化损伤。

  • 标签: 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质 糖基化终产物,高级 视网膜血管/细胞学 内皮细胞/生理学 细胞,培养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血清和肽素(CPT)、C反应蛋白(CRP)和D-二体水平(D-D)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B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68)和中度组(n=32),并纳入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CPT、CRP、D-D指标,采用Spearman法分析各血清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血清指标与急性胰腺炎严重度窗边指数(BISAP)得分的关系,评估各血清指标与患者预后(病死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轻度组和中度组CPT、CRP、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中度组CPT、CRP、D-D高于轻度组(P<0.05)。②Spearman分析法显示,CPT、CRP、D-D均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Pearson分析法显示,CPT、CRP、D-D均与BISAP得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③CPT、CRP、D-D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841、0.820、0.925,评估BISAP得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70、0.766、0.690。④中度组病死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轻度组(P<0.05),死亡者CPT、CRP、D-D水平均高于生存者(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CPT、CRP、D-D水平均高于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者(P<0.05)。结论BAP患者CPT、CRP、D-D水平与其疾病严重程度、预后转归均有关联性。

  • 标签: C反应蛋白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病情严重程度 血清和肽素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狼疮抗凝物(LA)比值、D-二体(D-D)、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以浙江省荣军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以下肢深静脉造影为金标准,确诊DVT患者82例为观察组,非DVT患者26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LA比值、D-D及sEPCR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sEPCR水平与LA比值、D-D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浆sEPCR、LA比值、D-D水平对DVT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浆sEPCR水平、LA比值、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43.30 ± 11.28)μg/L比(112.56 ± 14.62)μg/L、1.51 ± 0.24比1.22 ± 0.18、(1 013.00 ± 319.54)μg/L比(425.17 ± 100.3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sEPCR水平与LA比值、D-D水平均呈正相关(r=0.280,P=0.011;r=0.563,P<0.001),LA比值与D-D水平也呈正相关(r=0.741,P<0.001)。D-D诊断DVT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截断值569.43 μg/L时诊断DVT的灵敏度、特异度为87.80%、87.69%;LA比值诊断DVT AUC最小,为0.912,截断值1.23时灵敏度、特异度为87.80%、91.25%;sEPCR + LA比值+ DD诊断DVT灵敏度为95.12%,特异度为95.00%。结论LA比值、D-D联合sEPCR对DVT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血栓形成 狼疮凝固抑制物 D-二聚体 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D-二体、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以评估术后血栓、炎症和胆固醇风险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于阜外医院接受急诊PCI并且基线资料完整的AMI患者,按术后D-二体、hs-CRP和LDL-C水平的四分位界值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三者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并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刻画上述标志物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共纳入3 614例患者,年龄(59.2±12.0)岁,男性2 845例(78.7%),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 161例(87.5%)。随访时间为652(414,1 880)d。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MI患者PCI术后D-二体和hs-CRP水平与全因死亡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D-二体<220 μg/L患者比较,≥580 μg/L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HR=2.03,95%CI 1.22~3.38,P=0.006);样条回归显示D-二体达到500 μg/L后全因死亡风险维持在较高水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hs-CRP 2.74~7.18 mg/L组比较,hs-CRP<2.74 mg/L组(HR=1.86,95%CI 1.10~3.15,P=0.020)和hs-CRP≥11.99 mg/L组(HR=2.14,95%CI 1.35~3.40,P=0.001)的全因死亡风险均明显上升;样条回归显示远期全因死亡风险与hs-CRP水平呈J形关系,hs-CRP水平<2 mg/L或≥10 mg/L的患者死亡风险均明显升高。LDL-C水平与远期预后无显著关联(P均>0.05)。结论AMI患者在PCI术后的D-二体水平升高增加全因死亡风险,hs-CRP水平过低或过高患者不良预后增加。对于高血栓风险以及炎症风险极高或极低的患者需要优化抗栓和抗炎治疗。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预后
  • 作者: 张婕 高晓玲 李登举 蒋毅 刘燕 庞玲 许东 杨林花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20
  • 出处:《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山西医科大学,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太原 030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科,武汉 430030,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太原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太原 03000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武汉 430030,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太原 030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及危重型患者D-二体、炎症指标、细胞因子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山西援鄂国家医疗一队2020年2月8日至3月25日收治的41例COVID-19患者病例资料,重型28例,危重型13例,比较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入院时D-二体、炎症指标[WBC、ANC、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水平;比较有无D-二体异常患者的细胞因子(IL-2R、IL-6、IL-8、TNF-α)水平;并比较抗凝治疗前后患者D-二体、细胞因子指标(IL-2R、IL-6、IL-8、TNF-α)水平变化。结果41例患者中,男23例(56.1%),女18例(43.9%),平均年龄(55.4±11.9)岁。危重型患者平均年龄[(61.1±10.4)岁]高于重型患者[(52.8±11.7)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4,P=0.032)。危重型患者合并高血压(χ2=10.420,P=0.001)、心血管疾病(χ2=6.972,P=0.008)、脑血管疾病(χ2=6.972,P=0.008)比例高于重型患者。危重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盗汗及乏力症状比例均高于重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898、6.972、7.823,P值分别为<0.001、0.008、0.005)。危重型患者D-二体、WBC、ANC、PCT、hsCRP、IL-8水平均高于重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二体异常患者IL-2R、IL-8、TNF-α水平均较D-二体正常者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例预防性抗凝治疗患者D-二体、IL-2R、IL-6、IL-8抗凝治疗后比治疗前水平降低。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存在更严重的凝血-免疫功能紊乱,动态监测D-二体、细胞因子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COVID-19危重型患者,抗凝治疗可能通过纠正凝血-免疫功能紊乱促进疾病好转。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凝血功能 D-二聚体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D-二体(D-D)、纤维蛋白原(Fib)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低氧血症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50例,根据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分为单纯AECOPD组75例和AECOPD合并低氧血症组75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75例作为对照。各受试者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D-D、Fib及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并统计分析各组间这些指标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AECOPD合并低氧血症组的D-D及Fib明显高于单纯AE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且AECOPD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AECOPD组中,血浆Fib、D-D与CRP呈正相关(r=0.617,P<0.001;r=0.300,P=0.009),与PLT、WBC无相关性(P>0.05);在AECOPD合并低氧血症组中,血浆Fib与CRP、WBC及PLT均呈正相关(r=0.854,P<0.001;r=0.345,P=0.002;r=0.272,P=0.018),血浆D-D与CRP、WBC及PLT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浆D-D与Fib水平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可作为COPD进程中炎症评价的潜在标志物。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低氧血症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D-二体、糖类抗原199(CA19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监测和生存期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可手术切除的119例胰腺癌患者资料。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时D-二体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A199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GFBP2水平。以30名健康体检者和40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为对照。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前D-二体、CA199、IGFBP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患者术前D-二体、CA199、IGFBP2均高于两对照组(均P<0.01)。与术后疾病稳定期相比,胰腺癌患者疾病进展后血清D-二体、CA199和IGFBP2水平均升高[1 496.0 ng/ml(590.0 ng/ml,2 280.4 ng/ml)比578.1 ng/ml(381.7 ng/ml,671.5 ng/ml),207.0 U/ml(54.5 U/ml,736.5 U/ml)比31.9 U/ml(14.1 U/ml,44.0 U/ml),(435±107)ng/ml比(249±83)ng/ml,均P<0.01]。各临床病理因素分层胰腺癌患者间术前D-二体水平升高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A199和IGFBP2水平升高者比例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均P<0.05),其他因素与二者表达水平是否升高均无关(均P>0.05)。术前D-二体水平升高胰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生存(OS)时间均短于D-二体水平正常者[(10.6±1.2)个月比(20.4±2.4)个月,(18.9±1.9)个月比(29.2±2.6)个月,均P<0.01]。当CA199以37 U/ml为分界值时,术前CA199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无相关性(均P>0.05);当分界值分别为253.8 U/ml(入组时CA199中位数)和1 000 U/ml时,CA199水平升高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短于CA199水平正常者[253.8 U/ml:(11.5±1.5)个月比(21.0±2.6)个月,(19.9±2.1)个月比(29.0±2.7)个月,均P<0.01;1 000 U/ml:(8.9±1.9)个月比(19.1±1.9)个月,(15.5±2.3)个月比(28.0±2.0)个月,均P<0.01]。当IGFBP2以339.1 ng/ml为分界值时,术前IGFBP2水平升高胰腺癌患者PFS时间和OS时间均短于IGFBP2水平正常者[(10.8±1.1)个月比(21.1±2.6)个月,(18.9±1.8)个月比(30.3±2.8)个月,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体、IGFBP2水平是胰腺癌患者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D-二体:HR=0.561,95% CI 0.336~0.936,P=0.027;HR=0.515,95% CI 0.303~0.874,P=0.014;IGFBP2:HR=0.430,95% CI 0.253~0.731,P=0.002;HR=0.361,95% CI 0.202~0.644,P=0.001)。结论对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D-二体、CA199和IGFBP2可用于术后病情监测,术前D-二体和IGFBP2可用于生存期预测。

  • 标签: 胰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D-二聚体 糖类抗原19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2 术后监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D-二体与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出血转化及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外科及重症监护病房行溶栓治疗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静脉溶栓后发生超急性期出血转化者29例(发生组)、无出血转化者131例(未发生组);前循环脑梗死者132例,后循环脑梗死者28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溶栓后次日晨血清CTRP-3、D-二体对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血清CTRP-3、D-二体水平与患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发生组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灶直径≥5 cm占比、心房颤动占比、血清D-二体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18.6±2.2)比(14.0±2.1)分,69.0%(20/29)比39.7%(52/131),72.4%(21/29)比44.3%(58/131),(3.02±0.31)比(2.24±0.23)mg/L],血清CTRP-3水平低于未发生组[(251.3±26.9)比(285.7±29.2)μg/L],发病至治疗时间长于未发生组[(4.61±0.43)比(2.96±0.5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62,P<0.01;χ2=8.22,P<0.01;χ2=7.52,P<0.01;t=15.44,P<0.01;t=5.82,P<0.01;t=15.91,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NIHSS评分(OR=1.69,95%CI:1.02~2.15,P<0.01)、梗死灶直径>5 cm占比(OR=3.73,95%CI:1.96~5.10,P<0.01)、心房颤动(OR=2.14,95%CI:1.25~2.96,P<0.01)、发病至治疗时间(OR=3.44,95%CI:1.85~5.02,P<0.01)、血清D-二体(OR=2.37,95%CI:1.56~3.30,P<0.01)、血清CTRP-3(OR=2.90,95%CI:1.91~4.25,P<0.01)均为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脑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以CTRP-3为262.58 μg/L、D-二体为2.96 mg/L为界值,对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出血转化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796,两者联合的AUC为0.823。28例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为(18.7±2.1)分,Rankin修订量表(mRS)评分为(3.8±0.5)分,132例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别为(14.0±1.9)分和(3.2±0.6)分,前、后循环脑梗死患者CTRP3水平分别为(253.7±28.5)μg/L、(284.9±32.4)μg/L,D-二体水平分别为(3.1±0.4)mg/L、(2.2±0.3)mg/L,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CTRP-3水平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强负相关(r=-0.72,P<0.01),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弱负相关(r=-0.35,P<0.01),与脑损伤mRS评分呈强正相关(r=0.80,P<0.01);血清D-二体水平与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强正相关(r=0.88,P<0.01),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脑损伤NIHSS评分呈弱正相关(r=0.24,P<0.01),与脑损伤mRS评分呈强负相关(r=-0.76,P<0.01)。结论血清CTRP-3、D-二体联合检测对脑梗死溶栓后超急性期发生脑出血转化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梗塞 脑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肽和相关蛋白质类 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