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1 个结果
  • 简介:背景:为仿生软骨和软骨下骨的生理和功能需求,近年来一些研究通过制备双层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来修复软骨缺损。但大多研究使用了不同的复合生物材料,很少文献报道使用单一生物材料制备双层多孔支架。目的:研究一体化双层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de),PLGA)多孔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探讨其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的可行性。方法:使用PLGA作为生物材料,采用室温模压/粒子浸出法制备一体化双层多孔支架。①体外实验: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层多孔支架上,接种1周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接种48h后进行LIVE/DEAD荧光染色;②体内实验: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双层多孔支架复合物、双层多孔支架分别植入裸鼠皮下,4,8周后取出植入物,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DAPI染色。结果与结论:①成功获得一体化双层多孔支架,支架上层(软骨层)孔径为100-200μm,下层(软骨下骨层)孔径为300-450μm,孔隙率为85%;②体外实验:LIVE/DEAD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支架良好存活;扫描电镜可见细胞黏附在支架孔壁上,并可见大量沉积的细胞外基质;③体内实验:植入后8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实验组支架上层纤维组织中夹杂有少量软骨细胞,下层可见大量骨小梁样组织形成,上下层组织紧密结合,支架部分降解,DAPI染色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裸鼠体内存活8周;对照组支架上下层可见少量纤维组织,未见软骨细胞及明显的小梁骨组织形成,支架部分降解;④结果表明:单一生物材料PLGA制备的一体化双层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软骨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软骨组织工程 双层支架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P450酶活性中心铁卟啉CpdI催化二乙基亚硝胺(NDEA)代谢活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pdI催化NDEA羟基化的过程包含氢抽提反应和回弹反应2个步骤.其中,氢抽提反应为控速步骤,氢自由基从NDEA转移到铁卟啉的FeO上,是典型的氢原子传递(HAT)过程;紧接着铁卟啉上的羟基经历无能垒的反应过程回弹到NDEA自由基上,形成羟基化代谢产物.NDEA羟基化过程中高自旋态(HS)和低自旋态(LS)均参与反应,整个羟基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双态反应性(TSR).研究比较了NDEA分子侧链上C^αH和C^βH羟基化反应的差异,得到C^αH和C^βH羟基化所需跨越的能垒分别为57.7/57.7kJ/mol(LS/HS)和76.4/74.3kJ/mol(LS/HS),表明C^αH比C^βH更易于在P450作用下发生羟基化;此外,C^βH羟基化所需克服的能垒并未过高,使得C^βH羟基化在生理条件下完全也有可能发生.本研究为深入揭示亚硝胺经代谢活化导致癌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亚硝胺 细胞色素P450 羟基化反应 代谢活化 密度泛函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羟基磷灰石在眼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出本科室的92例眼部整形手术患者,均应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手术治疗,按照不同植入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自体巩膜壳内I期植入,观察组行双层巩膜帽覆盖义眼台肌锥内I期植入,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优良率是82.6%,观察组是93.5%,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15.2%,观察组是6.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羟基磷灰石在眼部整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双层巩膜帽覆盖义眼台肌锥内I期植入可明显改善眼球活动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行。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眼部 整形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在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8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9例,对照组实施根面平整术治疗,试验组实施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填充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明显低于试验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根面平整术,可作为临床优先选择治疗方案全面推广。

  • 标签: 慢性牙周炎 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 应用价值
  • 简介:背景: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在结构上与天然骨十分类似,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能够发挥不同材料的性能。目的:观察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左侧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2组,实验组与软骨缺损处置入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置入透明质酸钠凝胶。置入后4,8,12周,取软骨损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组织学Wakitani与Mankin评分:实验组置入后4,8,12周Wakitan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置入4,12周的Man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番红-O染色:置入后4周,对照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明显的褶皱状小突起,细胞相对不规则;实验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轻微的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核略大,排列相对有序。置入后8周,对照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排列欠规则;实验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核较大,排列规则;置入后12周,对照组软骨细胞表面存在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核变大,排列基本有序;实验组软骨细胞表面无褶皱状小突起;细胞核变大,排列规则;③结果表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可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羟基磷灰石类 壳聚糖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羟基磷灰石
  • 简介:背景:随着生物降解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对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传统的医学金属材料弊端日益显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员把焦点集中到以高分子聚乳酸为代表的可降解材料上,旨在脊柱失稳领域寻求新的突破。目的:观察聚乳酸-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在体内的生物力学变化,探讨其治疗脊柱节段失稳的可行性。方法:将42只9月龄猪随机分为2组(n=21),均摘除L4/5椎间盘髓核,实验组在椎间置入充满碎骨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对照组植入自体骨。术后4,12,72周拍摄X射线片观察手术节段的融合情况,通过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检测融合节段的稳定性,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与结论:(1)影像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两组动物植骨区均未见融合迹象。术后12周,实验组可见融合器有增大迹象;对照组可见部分骨桥,其中有1例融合。术后72周,实验组可见融合器降解,有1例融合,对照组有2例融合;(2)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术后4周两组在各个状态下的脊柱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72周大部分状态脊柱活动度较4周时显著减小;(3)组织学观察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验组材料逐渐降解,新生骨组织生长先快后慢,实现逐步融合,融合效果与对照组相似;(4)结果表明,聚乳酸-羟基乙酸腰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个别状态(左屈)外其力学性能与自体骨相当,最大程度地重建了猪脊柱节段稳定性。

  • 标签: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聚乳酸聚酯 腰椎间融合器 脊柱节段失稳
  • 简介:目的评价羟基脲治疗类白血病反应的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1例男性肺腺癌Ⅳ期合并类白血病反应患者应用羟基脲降低白细胞,同时联合培美曲塞+卡铂化疗的治疗方案,从羟基脲药物剂量、用药疗程及化疗方案的选择等方面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有缓解但随后出现Ⅳ度骨髓抑制,经药物及输血治疗后未见好转,其治疗过程中羟基脲的用量偏高,采用含卡铂两药联合方案,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骨髓抑制。结论羟基脲具有降低白细胞的作用,但是在治疗实体瘤合并类白血病反应中的用法以及与化疗方案的联合方式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更多临床数据的支持。

  • 标签: 羟基脲 肺腺癌 类白血病反应 合理性评价
  • 简介:摘要文章通过试验证明了采用加压反应工艺制备树脂较常压工艺粘度低很多,分析了引发剂种类、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黏度的影响,得出玻璃化温度越低树脂黏度越小,采用TBPO/DBPO复配的引发剂不仅树脂黏度较低,残留单体少而且反应釜压力最低,是一种理想的引发剂组合。

  • 标签: 高固低黏 涂料黏度 丙烯酸树脂 温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男性患者80例(60岁以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60岁以上)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肌酐水平将老年男性患者分为血肌酐水平正常组和血肌酐水平升高组。检测三组患者的25羟基维生素D、胱抑素C水平。结果较健康对照组而言,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降低(P<0.05),肌酐升高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降低尤为明显(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低,可能与肾损伤双向相关。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将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制备成亚微乳(SN38-SME),并对其性质进行体外表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SN38-SME,并采用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考察亚微乳的形态,葡聚糖凝胶柱法测量包封率、载药量。结果SN38-SME呈类球形,粒径在100-200nm,稳定性好,包封率、载药量较高。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SN38-SME,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7-乙基-10-羟基喜树碱 亚微乳 制备 表征
  • 简介: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多潜能性及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女性下颌骨来源BMSC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SYA对BMSCs生长的影响;Westernblot及RTPCR方法检测加入HYSA的BMSCs的多潜能转录因子NANOG、SOX2、OCT4的表达,比较两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茜素红染色、Westernblot、实时定量RT-PCR检测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的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多潜能因子NANOG、SOX2及OCT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外成骨诱导7d后,实验组BMSCs中Runx2等成骨分化基因表达上升,诱导14d后,钙结节形成较空白组及标准组多。结论:HYSA能促进BMSCs的增殖,同时在Runx2、OCN、OSX、OPN的参与下,诱导其向成骨方向分化。

  • 标签: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潜能转录因子 成骨分化
  • 简介:选取3种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类化合物,测定其对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5-二羟基萘在120~600μmol·L-1范围内对酪氨酸酶的激活活性〉450%,最高为537%;2,2′-联苯酚的激活活性最大为284%;2,2′-联吡啶-3,3′二醇无激活活性。动力学研究表明,1,5-二羟基萘表现为非竞争性激活;2,2′-联苯酚为混合性激活作用,在酶促反应体系中,既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又改变酶的空间构型,综合提高反应速度。

  • 标签: 酪氨酸酶 激活剂 1 5-二羟基萘 2 2′-联苯酚 动力学研究
  • 简介:目的:检测DNA氧化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NA氧化损伤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我科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35例,并收集术眼颞上方正常球结膜标本5例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翼状胬肉标本中8-OHdG的表达,并与正常球结膜组织的标本进行对照。结果:在35例翼状胬肉组织中有24例呈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69%,而正常结膜组织中无8-OHdG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7)。8-OHdG的阳性表达位于胬肉组织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呈棕黄色着染,上皮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及正常结膜组织无表达。结论:在翼状胬肉组织中8-OHdG呈阳性表达,而正常结膜组织中不表达,提示DNA氧化损伤在翼状胬肉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8-羟基脱氧鸟苷 DNA氧化损伤
  • 简介:目的:通过对1例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的分析,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为该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这名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血、尿串联质谱和气相质谱检查结果、X光胸片、彩超、头颅MR、脑电图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患儿3岁,主要临床表现初期以腹泻、呕吐为主,后来出现嗜睡、意识障碍,气促、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头颅MRI显示双侧侧脑室轻度扩张,脑沟、脑裂稍增宽。脑电图检查结果为界线性幼儿期脑电图,额、中央区尖波数次发放。血串联质谱检查天冬氨酸等氨基酸升高,尿气相质谱2-甲基-3-羟基丁酸明显增高,但未发现甲基巴豆酰甘氨酸和2-甲基乙酰已酸的异常,基因检测结果为hadh2基因第4外显子p.R130C突变。结论: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极为罕见,对有不明原因的难于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高氨血症、或不明原因的精神萎靡、意识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应警惕该病,可送血或尿标本进行串联质谱、气相质谱及基因分析,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

  • 标签: 遗传代谢病 2-甲基3-羟基丁酰辅酶A脱氢酶缺陷症 串联质谱技术 气相质谱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单用羟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膀胱内灌注与羟基喜树碱联合卡介苗(HCPT+BCG)膀胱腔内灌注对肾盂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及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121例肾盂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后分为两组:组1为单用HCPT组(58例),术后单用HCPT定期膀胱腔内灌注治疗;组2为HCPT+BCG组(63例),术后1周内单次HCPT膀胱腔内灌注,第2周后开始定期卡介苗膀胱腔内灌注。术后定期膀胱镜等检查和随访。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HCPT+BCG组患者的生存期显著高于单用HCPT组,且复发率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灌注中及灌注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羟基喜树碱联合卡介苗膀胱腔内灌注对预防后腹腔镜下肾盂癌根治术后复发疗效肯定,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盂癌 羟喜树碱 卡介苗 灌注法
  • 简介:背景:目前骨组织工程中,支架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都不尽满意,后续的材料降解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材料、方法、技术以及医学研究相结合,可以使骨组织工程中支架的外形与结构、生物相容性、降解速率都有很好的改进.目的:通过介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nano-hydroxyapatite/polylacticacid,nHA/PLLA)复合物的支架构建以及与成骨细胞的相容性研究,旨在开发由2种材料复合而成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方法:采取冷冻快速成型法制备nHA/PLLA复合物,BET法测定孔隙率,扫描电镜(scanningelectronmiscroscopy,SEM)观察材料内部结构等进行物理性能表征,X线衍射(X-raydiffraction,XRD)表征材料物理学特性.SEM观察成骨细胞在nHA/PLLA内生长、黏附、增殖情况;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计算细胞在该支架材料内的存活情况;MTT实验测定nHA/PLLA复合物对成骨细胞的活性影响.结果:制备的nHA/PLLA复合物,通道孔径为(164±52)μm,介孔率为89.3%±1.4%;干性和湿性nHA/PLLA复合支架的压缩模量分别为(1354.6±53.7)kPa和(1012.8±61.3)kPa.MTT实验结果表明,nHA/PLLA复合物对成骨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黏附在复合物表面及介孔中的细胞数量逐渐增加.结论:nHA-PLLA复合物是一种性能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制备简单、外形及内部结构符合组织工程支架要求、与成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

  • 标签: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物 生物相容性 组织工程 成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采用羟基脲加干扰素a-2b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患者单独采用羟基脲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37例患者采用羟基脲加干扰素a-2b治疗,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液学疗效,包括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无效或进展率、临床总有效率,并以PH染色体下降率、急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学疗效优于对照组,体现在完全缓解率、临床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无效或进展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PH染色体下降率大于对照组,急变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以轻度的不良反应为主,未见重度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或经对症处理后显著缓解,不影响治疗方案的顺利开展。结论羟基脲加干扰素a-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可协同提高血液学疗效,对于减少PH染色体阳性细胞数量、抑制病情恶化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 标签: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羟基脲 干扰素a-2
  • 简介:目的探讨髓芯减压联合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一科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4例(84髋),采用信封法行简单随机分组,分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移植物组(治疗组,29例38髋)及髓芯减压联合自体松质骨移植组(对照组,35例46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HHS)、VAS及其变化,随访终点时临床及影像学失败率,并应用生存曲线分析两组髋关节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HH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访终点时,治疗组VAS、HH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1);与术前比较,两组随访终点VAS、HHS评分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HHS评分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1、2.242、4.435,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除SteinbergⅡB、ⅡC、ⅢA患者间术前与术后随访终点VAS评分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3、2.119、3.513,P值均〈0.05)外,其余分期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发现,在随访期内治疗组髋关节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经Log-rank检验提示两组之间髋关节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53,P〈0.05)。治疗组影像学失败率为21.05%(8/38),低于对照组的45.65%(21/46);临床失败率23.68%(9/38),亦低于对照组的52.17%(2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571、7.081,P值均〈0.05)。结论髓芯减压联合n-HA/PA66杆及多孔生物玻璃骨�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假体和植入物 羟基磷灰石类 髓芯减压 生物相容性材料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IV)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配伍治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ST—IV组、HSYA组、AST-IV和HSYA配伍组等5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再灌注72h评分后处死;脑组织制片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表达;氧化炎症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疗效,AST.IV组、HSYA组、AST.IV和HSYA配伍组均能改善大鼠神经损伤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CD31表达,改善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TNF-α和IL-β水平,其中配伍组的治疗效果最为显著。结论AST-IV和HSYA配伍可以显著发挥协同抗脑损伤作用,其抗炎、抗氧化和促血管新生作用是潜在作用机制。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黄芪甲苷 羟基红花黄色素A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体外三种类型钛表面对促进成骨的作用:掺锶羟基磷灰石(Sr-HA)涂层表面.纳米HA涂层表面以及无涂层的粗糙表面。材料和方法: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将Sr-HA和HA沉积于粗糙的钛表面上。在Sr-HA涂层、HA涂层和无涂层的粗糙钛表面上进行MC3T3-E1前成骨细胞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在不同时间点测定细胞的黏附、增殖、存活、分化和矿化结节形成。结果:对比于无涂层的粗糙钛表面和纳米HA涂层表面,通过简单的电化学沉积处理,Sr-HA涂层明显提高了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MC3T3-E1细胞黏附、铺展,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外基质钙矿化。结论:这项研究表明.通过电化学沉积产生的掺锶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层Sr-HA提高了微粗糙钛表面的骨传导性。

  • 标签: 牙科种植体 电化学沉积 骨结合 掺锶羟基磷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