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美国大学学术独立的8项原则:1.学术自由,并以职业安全保障学术自由。2.不允许商人学者或学者商人存在。3.官员不能读在职博士。4.不允许政府官员任兼职教授。5.不允许称导师为领导。6.不允许给人提包和开车门。

  • 标签: 美国大学 学术独立 学术自由 不允许 安全保障 政府官员
  • 简介:《满江风雨一帆归》是三十多年前潘韵先生赠送我的一幅山水画。当年,我还是一个下乡知青,每天忙于农活,虽然很劳累,但一有时间还是很喜欢画画,自得其乐。一次偶然机会,通过杭州西泠印社丁茂鲁先生(原西泠印社主任,全国著名人物画家、书法家)牵线,我认识了潘韵先生。那时候我是个世事不知的“小鬼”,潘先生头上顶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饱经风霜的面庞,浓墨眉毛下的睿智的双眼却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认识潘先生,我开心死了,哪里忌讳他的“反动”,而是用一双稚嫩的眼睛真诚地羡慕地仰视他。

  • 标签: 学术权威 西泠印社 著名人物 山水画 书法家
  • 简介:一代宗师,"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堪称是中国民俗学界之泰斗.本文从构建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理论框架、不断开拓和持之以恒的民间文学理论研究、悉心培育民俗文化人才三方面,介绍了钟敬文先生对中国民俗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治学风格.

  • 标签: 钟敬文 学术贡献 治学风格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初的中国学术界,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以及广义的生态批评在寂静、冷清的氛围中出场,十年来经过一些人持续不断的努力,竞也渐渐铺下一片日渐蓊郁的绿荫.在青岛,这次"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成功召开就是一个证明.与会的100多位中外学者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就"生态美学"、"生态文艺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就足以证明人们对这一学术领域的关注,正在与日俱增.

  • 标签: 学术精神 生态时代 20世纪90年代初 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态文艺学 中西
  • 简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杭生先生发言指出:林耀华先生是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的重要开拓者,林耀华先生本人既是人类学民族学的学界泰斗,也同时是一位值得称道的教育家和学术播种人。林耀华先生的一生,在发展人类学民族学理论,

  • 标签: 100周年诞辰 林耀华 学术 民族学理论 纪念 中国人民
  • 简介:<正>瓦氏夫人是我国明代一位贤明而杰出的壮族女士官,海内闻名的抗倭巾帼英雄。在抗倭疆场上,曾舍生忘死,奋勇杀敌,战功显赫,威名远扬,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抗倭巾帼英雄。为了全面揭示瓦氏夫人的历史功绩及其爱国主义思想,客观评价瓦氏夫人在壮族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在抗倭斗争中的作用,澄清有关的历史真相,宣传瓦氏

  • 标签: 瓦氏夫人 狼兵 学术研讨会 倭寇 土司 壮族妇女
  • 简介:1990年,我刚从法国回来就踏上了前往广西富川、贺县(即贺州)的道路,开始了我在国内的瑶族调研。徐杰舜教授几乎也在同时到贺县调研。我们都在追随费孝通先生瑶族研究的足迹。费先生早年所做的花蓝瑶调查就发生在广西的同一个地区,都属于历史上的“大瑶山”①。此前,徐教授在广西民族大学,在张有隽教授的带领下,已经进入到了瑶学领域。我与徐教授对瑶族研究,没有约定,只是邂逅;这一缘分从此便再未拆开,一直封存包裹着。那时与徐教授一起做瑶族研究,他是兼做,我是专做。

  • 标签: 徐杰舜 瑶族研究 年谱 学术 挚友 民族大学
  • 简介:周承武《余昊集》的出版,既具有相当的文献史料价值,也是作者数十年躬耕地方文史研究的总结。若在近代地方文史学术之变的历史视野作一观察,此书还表征着被现代知识分工与学科建置所排斥在外的地方文史研究者、不断与这一趋势进行抗争的努力,就此而言,其努力应予充分肯定,至于其中所折射的问题,亦须学界内外省思。

  • 标签: 地方文史 学术史 学术体制 《余昊集》
  • 简介:当我们沿着现存古籍去探寻中国古代社会的踪迹时,至少在学术思想领域,我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一个强烈的印象:古代中国的学术思想实在是过于单调和乏味,跳入眼帘的全是儒学的六经和道貌岸然的孔孟说教,对经书的不厌其烦但多是千篇一律的注疏,更是使人趣味索然。但事实上,这是历代统治者对典籍禁毁、篡改而给我们造成的错觉,其实,就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实际状况而言,可以说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而令人目不暇接的,其中,与正统儒学针锋相对的异端学术思想,屡经历代统治者禁毁而不绝,可谓学术思想领域的奇葩,为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文化 异端 正统儒学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中国古代社会
  • 简介: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黑龙江省志》副总编、《黑龙江史志》主编梁滨久编审在《地方志增强学术性的方法》(载《西藏地方志》2002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了增强编写志书学术性的5条办法,其中第2条“充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学术性 精品意识
  • 简介:改革开放前,陈独秀头上戴有九顶'帽子':机会主义的二次革命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托陈取消派、反共产国际、反党、反革命、汉奸、叛徒。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术界遵照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陈独秀一生的思想和活动,重

  • 标签: 二次革命论 中共党史人物传 五四运动时期 解放思想 中国托派 中国大革命
  • 简介:学术风气史的思考是章学诚反省学风演变及流弊、寻找学术出路的关键环节。他认为三代道器合一、官师合一体制反映了知识自我满足的理想状态,由于官师合一体制的瓦解,人性的局限失去了原有的规范而奔竞好名,学术泥于三代经典内涵的义理、考据、辞章之一端迭起风气门户。章氏以为扬弃风气循环的最好途径就是史学经世,史学的优势在于它通过道器合一又一次提供了人性的规范,继承了先王的合道"道法"即"史意",熔义理、考据、辞章于一炉,又是包含一切根据个人性情产生的著述之学的根源性学术。章氏的史学经世最终从《春秋》经世深化到《尚书》经世,完成了扬弃风气循环的理论。

  • 标签: 章学诚 学术风气史 史学经世
  • 简介:明末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晚年讲学于河南辉县夏峰村,于清初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持调和态度,努力熔诸儒学说于一炉,提出"以慎独为宗,体认天理为要,日用伦常为实际"的一整套学习内容和方法,而尤为注重践履,反对清谈。他一生培养了大批弟子,夏峰亦成为当时著名的学术胜地,被目为"北学重镇"。然而,学界关于孙奇逢的学术取向,见仁见智,迄无定论。本文分三个阶段,对孙奇逢学术取向的演进,做了进一步梳理。

  • 标签: 明末清初 孙奇逢 北学重镇 学术取向
  • 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卫拉特历史档案开始整理、翻译、出版。至今中国出版13部,外国出版10部,共23部,37册,均为1694年至1991年间的档案,共11,000多件。档案的发现和公布促进了卫拉特历史文化研究。

  • 标签: 历史档案 卫拉特学 关系 认识 学术意义
  • 简介: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实而不动声色地规定了阳明哲学的出发...

  • 标签: 王阳明 龙场悟道 学术 朱子学 格物致知之旨 阳明学
  • 简介:《史志学刊》自2015年创办以来,得到学术界的点赞2016年共出版6期,发表稿件102篇。《史志学刊》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显著扩大,《史志学刊》社会反响强烈,全年刊发的102篇论文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篇,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篇,省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5篇,市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篇,

  • 标签: 学术论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学刊 史志 统计情况 社会影响
  • 简介:由中国民族学会回族学分会主办、西安市丝路回商商会和陕西怡兰集团承办的回族红色记忆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8月25-26日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围绕“回族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历史贡献”的中心议题.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红色记忆 西安市 回族 中国现代史 民族学会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悄然进入一个范式大转变的多元化发展时期.在社会和学术双重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界引人注目地出现了学术规范大讨论.在讨论中,来自不同学科的学术从业者基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就学术规范的内容及其体系结构、学术规范的作用与功能、学术规范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等重要问题,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这场历时十余年的学术规范讨论,既是社会转型期新旧中西冲突和学术范式转换的产物,也是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诸学科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识.

  • 标签: 学术规范 学术范式 学术从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