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第七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定于2019年8月29日在韩国大田举行。本次会议由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韩国文化财保存科学会主办,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等单位协办。会议会场设在韩国大田市KT&G人才开发院。本次会议旨在:1.增进东亚地区文化遗产保护科学领域的交流;2.交流东亚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与方法;3.探讨东亚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的发展方向;4.建立东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交流平台。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国际学术研讨会
  • 简介:《宋文鉴》的编纂凝聚了吕祖谦的文学思想与学术关怀。吕祖谦秉持融会理文的文道观,以编纂《宋文鉴》为契机,致力于弥合自北宋以来文道分裂与对立的局面,对于南宋中期文坛中兴局面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进之功和启示意义。《宋文鉴》是吕祖谦开创的历史谱系学中关键的一环,它将当代纳入其中,通过诗文把北宋一代的历史关节、治体统纪建构在古今连贯、前后延续的历史序列之中,并"约一代治体归之于道"。可以说,《宋文鉴》是全面认识吕祖谦文学与学术思想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面相,无论在宋代文学思想发展史还是学术史上,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不可忽视的地位。

  • 标签: 吕祖谦 《宋文鉴》 文道观 历史序列
  • 简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路线问题。从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对党的组织进行规定,到党的六大首次明确提出'组织路线'概念,党的组织路线逐步形成和确立,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部署各地武装起义的同时,还努力整顿遭受严重打击的党在国统区的组织

  • 标签: 组织路线 党组织 支部生活
  • 简介:爯簋铭文"[币廾]弈"字当读作"师",可训为"长";比照宗人簋、姬季尊等铭文资料可知,"师倗"一语可视作"厥师曰倗"之省辞,即某组织首领私名曰倗,倗负责遣氏家族采邑逆地"小子"之管理。铭文所涉及的人物关系为:遣氏夫妇为遣族族长与宗妇;器主爯是遣氏新立分族之首领;以倗为首的31家小子,与分宗立氏的分族组织如遣仲、遣叔者不同,是遣氏宗氏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人身受遣氏宗族尤其是宗妇遣姬之支配。遣氏宗族内宗氏、分族界限清晰,是西周贵族大家族组织层阶化特点的体现。"小子"是"宗氏"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同于分族,尤须注意。周代类似遣氏之世家大族,各类家族庶务须由专人管理,家臣员额较多,层层统属,最后统辖于宗妇之手。此类家族管理形式,亦有助于对周代国家行政管理模式的理解。

  • 标签: 爯簋 小子 分族 家族形态 家族管理
  • 简介: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ICOM-CC)将于2020年9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ICOM-CC第19届大会。会议主题为'打破边界:论文物保护学科的综合性'(TranscendingBoundaries:IntegratedApproachestoConservation)。ICOM-CC是国际博协下设国际专业委员会中规模最大的委员会,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交流和推广。

  • 标签: 委员会 博物馆
  • 简介:2018年12月7日至12月8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的第23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中国民居学术会议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是一次学术交流盛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民居文化传承与建筑创新研究"这一主题与"乡村振兴战略与传统聚落(民居)的保护与更新"、"传统聚落(民居)的营建智慧与文化传承"、"传统聚落(民居)研究的学术传承与发展创新"三个分议题展开交流,集中展示了中国民居建筑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民居建筑学术研究的新动向。

  • 标签: 乡村振兴 民居研究 文化传承 学术会议 三十周年纪念
  • 简介:乡村是文化多样性的保障,也是城市的"蓄水池"和"稳定器"。然而近些年来,乡村的发展逐渐趋于老龄化和空心化,由于宏观政策上城乡结构的整体性策略,乡村逐渐演变成城市型聚落结构的住屋形式,"地域性"特征在快速流逝,并且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化倾向。如何进行乡村活化,并实现活化过程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面对的难题。采用自组织再生实践的活化方法,从最本源进行探索,先提高村民的文化自豪感,让他们先认可现存文化的价值,以至于在后续采取的一系列物质手段的过程中,不会遗失活化的根本。从源头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参与乡村建设,共同提升和改善乡村面貌和原住民的生活水平,由此达到乡村活化的再生繁荣。

  • 标签: 乡村活化 文化多样性 自组织 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