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伽达默尔认为教化是精神科学的基础,教化的本质是超越个体的局限,走向普遍性。教化理论的前提是人与世界的连续性与审美的无区分,其目标是“在”的扩充与把握。教化哲学与美育理论的关系十分密切,二者相互阐发,互文见义。教化哲学对近代科学方法论展开批判的同时,也动摇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根基,与教化哲学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发生摩擦,主体的教化因真理的追寻一再被悬搁。

  • 标签: 教化 人文主义 美育
  • 简介: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的遗产,是人类的思想财富。对历史科学的探索.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发现,都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的构成。正如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观有其形成、成熟和发展一样,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也同样经历了探索、形成和发展等时期。《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研究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思想的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它标志着马克思的科学历史观的形成。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站在新唯物主义的立场上,不仅明确了历史是现实的历史;而且还发现了历史演进的机理,即生产与交往:甚至首次明确地提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科学论断。

  • 标签: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生产与交往 世界历史
  • 简介:作为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的哲学家,却始终拒绝承认自己的“哲学家”地位,这是汤一介先生留给我们的一个难题。我们需要郑重地面对这个难题.认识到汤先生思想的基本底蕴是平正的理性精神,而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接受则决定了汤先生的思考方向。汤先生尝试将传统及现代思想整合进一个综合的系统当中,且一直关注体系化哲学的建构,但又未采取体系化哲学的写作方式: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抱有对于体系化写作的流弊的顾虑,另一方面还源于汤先生在最后几年里开始深入思考如何从中国传统哲学中生发出人类普遍价值的问题,而这又和他创建真正的中国解释学的探索紧密相关。总之,汤先生的思想是诠释的、体系化的系统综合,尽管这一思想的综合并未完成,却给后来的思想者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 标签: 理性精神 唯物辩证法 天人合一 体系化哲学 中国解释学
  • 简介:武术由野蛮到文明这一历史嬗变体现了人类普世价值观的进步,文明的进程包含了自我的克制。散打运动通过攻防对抗的形式将武术的技击本质完美地予以展现,并在对抗中实现攻击欲望的表达与释放,从而展现出典型的力量美特征。任何体育运动项目都是力量美的表现载体。然而,散打运动的力量美比其他运动项目更具代表性。作为以传统武术改良后形成的现代武术搏击对抗形式,由于其动作技术的全面性和发力的独特性(尤以贴身摔技术动作最为明显),使得散打运动相对于西方的拳击更能体现运动员的快速力量与最大力量。力量美作为审视武术散打运动的独特视角契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文明社会中,散打运动的存在满足了人们的价值期待,这种期待是散打运动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道安全阀和克服人类自身异化的手段之一。

  • 标签: 散打运动 力量美 哲学审视 价值回归
  • 简介: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在我国率先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先河,全书以通俗化的形式、大众化的语言吸引了群众读者,堪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范例。研读《大众哲学》,对于我们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人民大众的实际出发,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着力点,要充分运用大众化的语言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素养。

  • 标签: 《大众哲学》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艾思奇
  • 简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已经成为新时期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原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是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运用;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是对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运用;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运用;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是对内因和外因相互关系原理的运用;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树立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运用。

  • 标签: 五大发展理念 全面小康社会 哲学原理
  • 简介:地球村是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1964年首次提出的一个传播概念.莱文森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地球村史理论,即地球村三个发展阶段:广播地球村、电视地球村及赛博空间地球村,即网络空间地球村.地球语是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创造的国际辅助语,即世界语.它与马克思主义同时诞生,它绝不是历史的巧合,而是历史的必然.它是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终于在全世界传播开来,它以民族语为基础发展为地球语,即国际普通话.地球语是世界语即国际语的新概念.地球传播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历史现象,至今地球传播由地球广播传播、地球电视传播进入地球网络空间传播.未来走向太阳系传播、银河系传播、宇宙传播新时代.地球传播是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传播的新概念.地球传播即全球传播或世界传播.

  • 标签: 地球村 地球语 地球传播 哲学反思
  • 简介:一般而言,非理性主义是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其表现既对传统哲学理性中心主义的解构,也对19世纪中叶以来的非理性本体论建构的反对,打破了寻求绝对真理、本质和基础的传统形而上学,表明了人的认识、价值和主体不存在抽象的原则,并由此产生了生活和审美的新模式。休闲在当代兴起也是反对现代性——劳动、资本、消费等所导致的危机,休闲的直接方式是将人的存在纳入到自身的丰富、开放、创造和自由的本真生活中。休闲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正如后现代哲学的非理性并非完全抛弃理性本身一样,并没有舍弃现代性而是自由和创造的融入。因而,休闲与后现代哲学的非理性观念遥相呼应。

  • 标签: 后现代哲学 非理性主义}理性主义 休闲
  • 简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一个多维价值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近期价值目标与长远价值目标的统一、具体价值取向与核心价值原则的统一,以及价值取向与价值实践的统一。准确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的价值意蕴,对于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系统地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开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五大发展理念 价值哲学 三重统一
  • 简介: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集中阐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黑格尔哲学的评价。在这其中,超出以往学术界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否定性批判关系',恩格斯似乎更加注重的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肯定性继承关系'。其中包括三个方面: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哲学'潜隐着的革命性观念的肯定性继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中隐匿着的现实基础的肯定性继承;马克思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隐匿的理想国蓝图的肯定性继承关系。

  • 标签: 马克思 黑格尔 肯定性继承关系
  • 简介:长期以来,针对卢梭政治思想是否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学界一直存在悬而未决的争论。卢梭的思想就像多面的棱镜,相互对立的诠释者都能在其中找到与其立场相呼应的证据。作为卢梭著作中最早出现和最受关注的主题词,“平等”能够真正地反映其思想全貌,并成为统辖卢梭政治哲学的思想原则,它与自由共同构成卢梭的政治理想。卢梭应当作为平等主义者出现,而不应被定义为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的驳杂面孔;在平等与自由两种价值中,卢梭选择了平等来规定和实现自由。表征为繁多镜像的卢梭政治哲学,其本体是平等主义的理想描述。

  • 标签: 平等 自由 平等主义 自由主义
  • 简介: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将西方传统哲学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单一的理性范围之外,将人文研究纳入了哲学研究的范围。人、符号、文化是理解卡西尔符号形式哲学的三个重要维度,卡西尔用“人是符号的动物”取代了“人是理性的动物”。文化符号是功能、形式和意义,人的本性体现在创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中,只有在创造文化符号的过程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文化的核心是自由。语言、神话、宗教、艺术、诗歌、历史、科学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文化符号共同构建了人类精神的理想家园。

  • 标签: 符号 文化 理性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的普遍意志,其实现的基础在于现实的生活世界,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实践路径的构建,必须回到社会文明形态的现实转换与变化了的生活实践之中,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其主体性的依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首先要“以民为本”,在物质利益满足的基础上寻求其主体性依据;其次要“自我扬弃”,在多元价值理念间构建价值共识;最后要“化礼成俗”,在批判继承中重新达到自我的规定性。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做到“百姓日用而不知”。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路径 以民为本 寓教于乐 化礼成俗
  • 简介:虽然范仲淹经典形象生成与传播已经有很多论述,但是由于学科界限的封闭,鲜见有专文将其置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下进行当代考察和论述,因而本文尝试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理论——"场域理论"和"想象的共同体"理论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从当代政治哲学理论视阈来看,范仲淹个人形象的生成和经典化主要有四个原因:在政治、军事、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范仲淹均有杰出成就;在意识形态方面,与范仲淹具有同样出身的士人出于掌握话语权力的需要将其权威加以经典化;在范仲淹去世后,当时在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领袖,描述、塑造其形象并进而造就了一个影响大而且范围广的话语场域;士人出于构建自身共同体的需要,将范仲淹经典化,而统治者和普通百姓在认识到范仲淹的重要性之后,也进一步推波助澜,从而强化了范仲淹的经典地位。

  • 标签: 范仲淹 经典形象 生成与传播 政治哲学
  • 简介:“认识你自己”,何其难矣,甚而可说是个亘古的哲学难题。但也只有认清了自己,才会更自觉地思考“我从哪里来”与“我要到哪里去”。人。最难得的生命状态是清醒,是自觉回到生命的“零度”,回到周国平所说的“人生最好的状态——安静”。因为此刻,一个生命主体才能慢慢看清自我,才有可能逐步逼近“认识你自己”这个亘古的生命哲学难题的本质。

  • 标签: 生命哲学 哲学意义 地坛 逐步逼近 自觉 状态
  • 简介:哲学对于许多人来说抽象难懂,似乎距离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很遥远,其实这是误解.哲学是一门关心人的生活并为人们提供智慧和思想的学问.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句话说的很对,修炼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的安身之命之本,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奉标准.如何应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 标签: 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 实践思维方式
  • 简介:1972年2月21日,来华访问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毛泽东在中南海进行了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谈,会谈主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为什么要谈"哲学问题",对此学术界以及社会上流传着多种看法,主要是毛泽东提议要谈哲学问题。其实,仔细阅读相关档案材料就能发现,毛泽东是回应尼克松的提议而主张谈哲学问题的。之所以要围绕哲学问题展开会谈,又有其必然性,主要是基于如下因素的考虑:中美领导人会谈的目的是要取得政治上的互信;中美两国因为长期敌对,一次短时间的会谈难以解决众多问题,而重在弥合分歧;会谈要有共同话题,而毛泽东和尼克松对于哲学问题都有深入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到,哲学问题是在围绕台湾问题的争执中逐步推出的。

  • 标签: 毛泽东 尼克松 会谈 哲学问题
  • 简介:一年来,内蒙古财经大学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大力推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改善工作领导,把中央要求与学校“十三五”规划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水平。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建设 社会科学发展 立德树人 教育教学改革 财经大学 顶层设计
  • 简介: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是欧洲现代派电影大师,与费德里柯•费里尼和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并称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的“圣三位一体”,他的电影多隐喻象征,哲学意味儿浓厚,本论文将从影像和声音两个方面解读伯格曼独特的电影表达方式和人生哲学,以此纪念这位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师逝世10周年。

  • 标签: 隐喻性的镜头语言 凝重的光影色彩 深邃旋律 诗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