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传统股静脉釆血与颈静脉采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抽血室静脉采血的128例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4例患儿行以传统股静脉釆血,研究组64例患儿行以颈静脉采血,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1%)明显比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5.00%)高,并发症发生率(3.13%)。结论在小儿静脉采血中,颈静脉采血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股静脉釆血,临床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小儿静脉采血 传统股静脉采血法 颈静脉采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和末梢采血的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中选取200例,随机均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末梢采血)和研究组(静脉采血),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指标。结果 研究组血常规相关指标水平(如WBC、RBC、HB、HCT、PLT等)均比对照组显著优(P<0.05),但两组MCH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末梢采血和静脉采血均有效果,但静脉采血更显优势,可综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法 末梢采血法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分成对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用奥拉西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所有改善,研究组改善结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拉西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效果显著,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当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依达拉奉 奥拉西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中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分次手术植皮与一次手术植皮的临床效果及愈后结果。方法选择78例TBSA≤30%深度肢体烧伤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43例,应用分次手术治疗深度烧伤创面,即第1次削痂手术后,创面覆盖异体皮或人工水凝胶敷料,3~7d后再次行创面扩创+自体皮覆盖术;B组35例,削痂后创面立即覆盖自体皮;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在皮片成活率、创面感染发生率、皮下血肿发生率、瘢痕增生发生率的差异,以及病人在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上的差异。结果分次手术组(A组)皮片成活率高于一次手术组(B组)(P〈0.01),创面感染发生率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血肿发生率、瘢痕增生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P〈0.01)。A组病人住院天数比B组病人平均长(5.3±1.2)d,住院费用也有少量增加。结论在中小面积深度烧伤分次手术可以有效的提高皮片成活率,减少皮片下血肿发生率和瘢痕增生发生率;但是病人病程延长,费用增加。一次手术植皮可以缩短病人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如果手术中病人创面间生态较少,也可以一次手术植皮。

  • 标签: 分次手术 植皮 烧伤创面
  • 简介:目的探讨严重烧伤后早期大面积切痂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1)烧伤血清体外刺激内皮细胞;选用10例男性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切痂组(A组)和非早期切痂组(B组),每组各5例。两组患者均于A组首次切痂植皮术后1,3,7d抽取静脉血,另取6例健康志愿者静脉血作正常对照。采用上述各组血清,分别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观察细胞活力及通透性的改变。(2)60只Wistar大鼠,制成30%TBSA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早期切痂组(C组,30只)和非切痂组(D组,30只),每组各另设5只大鼠为正常对照。两组动物于伤后1,3,6,12,24和48h行腹腔补液,C组于伤后3h首次切痂植皮,补液后1h放血处死大鼠(每组每时相点5只),检测腹腔巨程式细胞(PMφ)的激活情况和血浆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磷脂酶A2(PLA2),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1)与B组比较,A组患者血清与内皮细胞共同孵育后,内皮细胞活力和内皮单层通透性均有明显改善;(2)C组大鼠PMφ的活化程度及血浆LPS,IL-8,PLA2,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严重烧伤后尽早清除机体失活组织。能减轻内皮细胞的损害程度,阻止炎性细胞进一步活化,对防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严重烧伤 大面积切痂 脏器损害 实验研究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巨噬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将2016年至2017年收治的90例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n=45,实施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急诊观察指标,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56%和82.22%,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4%和20%,P<0.05;组间急诊观察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大面积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大面积脑出血 优质护理服务 急诊指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干预结合健康宣教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9 月在我院烧伤整形科进行接受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 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形式的健康宣讲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情况。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 P <0.05 )。 结论:在一般性健康宣教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健康宣教 不良情绪 大面积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义齿修复术和粘结充填技术治疗未成年人恒牙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名未成年患者的56颗恒牙牙冠大面积缺损的无髓牙,均已经过完善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形成根尖封闭后根管充填,或已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其中21颗使用义齿修复,35颗使用树脂粘结充填作为对照。术后3、6、12、24个月复查,进行疗效评价和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24个月实验组成功率100%,对照组成功率60.61%,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未成年人义齿修复术的临床效果优于充填修复技术,是一种良好的外形恢复方法。

  • 标签: 未成年人 外形修复 义齿 修复治疗
  • 简介:患者男,22岁,不慎被热水烫伤。伤后即在当地医院行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疗,效果不佳,于伤后29h转入笔者单位。入院查体:脉搏112次/min,血压110/60mmHg(1mmHg=0.133kPa),末梢循环较差,全身多处烫伤。心电图检查结果示窦性心动过速,QT为0.46s。诊断:(1)烫伤总面积31%TBSA,深Ⅱ度。(2)休克。入院后给予抗感染、抗休克、创面行暴露保痂治疗。患者入院后2~3d共晕厥3次,历时10~60s后自行苏醒。

  • 标签: 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 大面积烫伤 发作 窦性心动过速 保痂治疗 抗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VSD负压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创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创伤患者按数字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均行手术清创后,对照组采取常规换药方法,治疗组采取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VSD负压引流减少了创面感染,缩短了治疗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 标签: VSD 负压引流 软组织创伤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与MRI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和MRI诊断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检出率和各个阶段脑梗塞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和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不同;CT检出率为72.7%,MRI检出率为94.8%,CT和MRI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CT和MRI均可有效诊断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MRI的检出效果更好,更适合用于临床诊断。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CT MRI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行为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 6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予以綜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疼痛情况、抑郁及焦虑情况、生活质量、创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汉密尔顿抑郁评分( HMAD)、汉密尔顿焦虑评分( HAM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创面感染、肺部感染、压力性损伤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够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缓解疼痛,改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抑郁情况,降低 HAMD评分。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大面积烧伤 ;汉密尔顿抑郁评分 ;创面愈合情况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on psychological behavior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burn.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large area bur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pai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quality of life, wound healing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s of wound healing time, Hamilton depression score (HMAD), Hamilton anxiety score (HAMA), 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 (VAS), wound infection, lung infection and pressure inju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cores of wound healing rat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wound healing, shorten the healing time, relieve the pain, improve the depression of patients during the treatment, and reduce the HAMD score.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