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没有听众的音乐会德国作曲家亨德尔在完成了几部音乐作品之后,决定开一场音乐会,可是到了预定的时间,邀请的客人却一个都没有来。亨德尔对乐手们说:“不要紧,在没有听众的宽敞厅堂中演奏,音乐一定会更好!”

  • 标签: 音乐家 故事 音乐作品 音乐会 亨德尔 作曲家
  • 简介:在十世纪,爱尔兰最著名的音乐家是:金·布赖恩·波如(kingBrianBorub)。他的竖琴有28根弦,现存放在都柏林博物馆里。复调写作要归功于英国人约翰·邓斯坦伯,(JohnDunstabIe),复调写作的最初作品一般认为是英国两重轮唱古曲《夏天来临》。

  • 标签: 邓斯坦 英国音乐 复调 布赖恩 重轮 托马斯
  • 简介:一、广东音乐的文化属性现代广东音乐(又称粤乐、广府音乐),是在岭南文化背景中诞生的。当代岭南文化,则是传统华夏精神与现代海洋文明的交汇。华夏精神对岭南文化的影响,历来很多史料作证:早在二千多年前的秦末,任嚣为南海尉,他是中原人。当时秦已乱,任嚣病危之际

  • 标签: 广东音乐 轻音乐 岭南文化 小提琴 高胡协奏曲 现代意义
  • 简介:彼得·谢弗是二战后英国著名剧作家,在他的剧本《上帝的宠儿》中,对于音乐元素尤其是莫扎特音乐的运用,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从《上帝的宠儿》作品本身看.作曲家巧妙运用音乐,来推动整体事件与戏剧的冲突向前发展。从而以音乐元素,来揭示人物性格、心理,表现和强化主题;由此,我们看到:在这部剧中,是以音乐创造激动人心的戏剧性场面,阐示了戏剧内涵诸多种发展的可能性。

  • 标签: 彼得·谢弗 莫扎特 《上帝的宠儿》音乐
  • 简介:筝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从战国时代(公元前403—221)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筝在我国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演奏技法和大量的传统曲目,并形成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流派。以山东鲁西南菏泽地区为代表的山东筝派就是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流派之一,它不仅有丰富的传统古曲,还善于不断地吸收新的民间音乐营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曲目及演奏技法。一代代的古筝艺人曾不断地把山东琴书、民歌、曲牌音乐改编成一首首

  • 标签: 筝曲 创作技法 音乐分析 传统曲目 演奏技法 民间音乐
  • 简介:我国的戏曲剧种,都始终把音乐的戏剧化和戏曲化程度作为衡量剧种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所谓音乐戏剧化,就是通过音乐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剧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剧中人物性格的对比与冲突,推动戏剧矛盾和情节的展开与发展。所谓音乐戏曲化,就是有一整套科学的、完善的戏剧化表现功能和表现手段的音乐体制,即音乐的表现程式。

  • 标签: 音乐表现 戏曲化 剧种 戏曲音乐 曲剧 戏剧化
  • 简介:2008年5月26日至29日,文化部艺术司联合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在厦门市召开了全国戏曲音乐创作研讨会,旨在深入总结60年来,特别是30年来我国几代戏曲工作者在戏曲音乐创作实践中积累的正反经验;探讨在"全球本土化"、"文化多样性"的当代语境下,戏曲音乐创作应践行的改革创新之路;为即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文化建设新高潮厉兵秣马。文化部艺术司领导深谙戏曲艺术创作规律,对音乐在戏曲艺术整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与功能予以特别关注,颇具战略眼光。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湖北、福建等省、市,涉足京剧、昆曲、评剧、河北梆子、越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晋剧、秦腔。眉户、碗碗腔、楚剧、淮剧、扬剧、梨园戏、歌仔戏等20余个戏曲剧种的30余位在戏曲音乐领域造诣精深的理论家、教育家、作曲家们聚首美丽的鹭岛,共襄戏曲音乐发展大计。从他们带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理性思考中,似乎可以勾勒出我国戏曲音乐当代建构的状貌。大会组织了五场研讨。文化部艺术司蔺永钧副司长致开幕词。艺术司于平司长也亲临盛会,并作了题为《音乐是戏曲的灵魂》的学术演讲。共收到论文近20篇。为期3天的研讨会气氛热烈、情绪高涨,不仅有广泛交流与碰撞,也在相互切磋中获取感悟与启迪。

  • 标签: 戏曲音乐 音乐创作 戏曲作曲 作曲家 研讨会 理性思考
  • 简介:对于一部音乐剧来说.各类旋律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旋律主题.一转型.比如大调变小调,或音程关系的调整,都会使整部剧的感觉发生变化。好的作品是对观众智力和情感的挑战,而差的作品则让观众疲惫。

  • 标签: 原创音乐剧 创作 音程关系 旋律 观众 作品
  • 简介:<正>"回族音乐汇宁夏"项目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文化强区"战略,挖掘回族文化艺术,创作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展示地域风格的"文化精品"工程。该项目旨在运用音乐创作和研究的理论方法,结合美学和历史的双重观点,深入挖掘回族文化的思想内涵,从不同地域的各种音乐类型中提炼回族音乐的基本元素,在资料翔实和论证严密的基

  • 标签: 赵季平 文化精品 刘同生 民间歌曲 时代精神 集成志书
  • 简介:没有传统就意味着无可遗赠给未来的遗言。【1】——阿伦特让我们从《庄子》的一个故事开始切入讨论: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 标签: 帖学 《庄子》 阿伦特 读书 读者 圣人
  • 简介:<正>一、艺术研究的第三条道路以往的美学、艺术中的艺术研究,大而分之,有两种立场。即强调“为艺术而艺术”(l’artpourl’art)的立场与重视“为人生的艺术”(l’artpourlavie)的立场。“为艺术而艺术”的想法重视艺术的自律性,试图在超越日常性或目的性的领域寻求艺术的本质。与此相对,“为人生的艺术”的想法把艺术作为有益于生活的东西,强调受宗教、道德等制约的所谓艺术的他律性。重视艺术的自律性的看法,在观念论的美学中特别显著,在康德和哈特曼等人的假象说中直接地表现出来。这一学说由于把支配现实的原理与支配艺术的原理严加区分,强调与日常的现实性相对立的审美的假象性,试图确立艺术的自律性。就是说,他

  • 标签: 民族艺术 艺术家 艺术学 为艺术而艺术 自律性 第三条道路
  • 简介:<正>承蒙《民族艺术》季刊的厚爱,我曾在该刊1991年第1期发表一篇长达两万余字的论文《民族艺术试想》。转眼之间,时光老人已把我们带到90年代末,同时也是世纪之末。在这里,我想再来谈一下民族艺术及民族艺术的话题,以期引起大家共同的思考乃至争鸣和商榷。我主要想谈这样两个问题:一是

  • 标签: 民族艺术 现代艺术学 再谈 艺术世界 分支学科 艺术类型
  • 简介:由两个既有对比,又比较统一的乐段所组成的歌曲称为“二段体”。从形式上看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乐段,而从内容上看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乐段(A)为陈述段,第二乐段(B)为发展段。陈述段有鲜明的音乐形象,虽有较明显的结束感,但只是相对稳定而已,

  • 标签: 作曲 相对独立 音乐形象 相对稳定 乐段 陈述
  • 简介:伊万·勃拉迪主编的《人类诗论》的第十章题为《寻求经验——评斯坦利·戴蒙的人类诗作》,乃是诗人丹·罗斯(DanRose)阅读了人类学家兼诗人戴蒙(StanleyDiamond)的第一本诗作《图腾集》(1982年)后,在采访他的基础上写就的书评。全文共两节,第一节标题为“环境”,这里选择的是第二节,中译文的正题是原来的小节标题。前此,我俩曾经译出伊万·勃拉迪为这第十章加的按语(“诗:探索人类作品的表现手法”,刊载于《诗探索》1996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勃拉迪十分精辟地指出:“看来认识他者与永远无法成为他者的矛盾是不能用科学来详尽解释的。”我们以为,不论对于比较文学还是人类,他者与自我的关系始终是个焦点,上面这样一种认识论和观察视角都是很值得重视的。

  • 标签: 诗论 经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年 1996年 人类学家
  • 简介:根据作品所表现出的内容、音乐形象及演唱者年龄段的需要,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结构形式也各有不同。所谓一段体,即是一首歌里仅含有一个乐段,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及意境也集中单一、结构短小、精炼,一般为幼儿歌曲创作所常用。

  • 标签: 作曲 音乐形象 创作过程 歌曲创作 年龄段 演唱者
  • 简介:构成教育的特征日本构成学家朝仓直已教授在日本设计学会的年会论文演讲中说,"构成"的概念与"基础造形"的概念相同,重点在于"造形",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形的过程

  • 标签: 构成教育 造形 引导学生 构成原理 学习 构成方法
  • 简介:去年冬天,为了完成我的教育硕士论文,我对当地11所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和学生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研究,采用的方法有:无记名调查问卷;实地考

  • 标签: 中小学音乐教育 出路中小学 困境出路
  • 简介:七个乐章、德语唱词、分段导赏、近两小时献唱,这几个要素加在一起,哪怕是音乐专业合唱团都会觉得十分吃力。然而,2017年9月16、17日,上海国际礼拜堂唱诗班上演了这部音乐巨作—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在上海众多基督教堂中,国际礼拜堂是最具知名度的教堂之一。1917年3月25日,一些爱好唱诗的美国教徒自发组织唱诗班,至1920年便已发展到200多人,遂正式成立教堂。

  • 标签: 《德意志安魂曲》 勃拉姆斯 国际礼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