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光动力疗法与食管支架置入术用于改善中晚期食管患者恶性梗阻所致吞咽困难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青岛市黄岛区中心医院就诊的45例中晚期食管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60岁的29例,鳞癌41例,腺癌4例,单纯行光动力治疗20例,单纯行食管支架置入术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部位、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治疗后3 d,1、3个月根据吞咽困难Stooler分级标准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再次出现吞咽困难症状的时间。结果在治疗后3 d,1、3个月吞咽困难分级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 d能正常进食者(0级),食管支架组优于光动力治疗组[40%(10/25)比0(0/20),P<0.05],治疗后1、3个月能正常进食者(0级)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组患者晚于支架组再次出现梗阻症状(P<0.05)。结论食管支架置入术能快速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光动力疗法在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基础上还能延长患者出现食管再梗阻的时间,治疗中晚期食管更安全、有效。

  • 标签: 食管肿瘤 吞咽障碍 支架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进行食管鳞状细胞同步放化疗,比较60 Gy的放疗剂量是否优于国际标准的50 Gy。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5月将来自22家医院的331例经病理证实的无法手术的ⅡA~ⅣA期食管鳞状细胞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0 Gy和50 Gy两组接受放疗。最后纳入可分析病例305例,其中60 Gy组152例,50 Gy组153例。中位年龄63岁,男242例(79.3%),女63例(20.7%)。原发灶中位长度5.6 cm。两组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放疗2 Gy/次,每周5次。同步化疗5周,每周1次:多西紫杉醇(25 mg/m2)+顺铂(25 mg/m2);巩固化疗2周期,3周重复:多西紫杉醇(70 mg/m2),d1+顺铂(25 mg/m2),d1~3。首要研究终点为局部区域无进展生存期(LRPFS)。两组分类变量比较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中位随访27.3个月,60 Gy组疾病进展率为37.5%(57/152),50 Gy组为43.8%(67/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1,P=0.263)。60 Gy组和50 Gy组1、2、3年LRPFS分别为75.4%、56.8%、52.1%和74.2%、58.4%、50.1%(HR:0.95,95%CI:0.69~1.31,P=0.761)。两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1%、64.8%、54.1%和85.4%、62.9%、54.0%(HR:0.98,95%CI:0.71~1.38,P=0.927)。两组1、2、3年无进展生存分别为70.8%、54.2%、48.5%和65.5%、51.9%、45.1%(HR:0.93,95%CI:0.68~1.26,P=0.621)。60 Gy组3级以上肺炎发生率为7.2%,50 Gy组为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96,P=0.021),其他毒副作用两组相似。结论同步放化疗模式治疗食管,50 Gy与60 Gy的疗效无差异,推荐50 Gy为常用放疗剂量。

  • 标签: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放射治疗 放射剂量 预后
  • 简介:摘要3-6岁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新陈代谢旺盛,需要足够的营养素来满足身体发育的需要,而这些营养素只能来源于食物。因此,选择多种食物,合理搭配,调整食物结构,优化膳食模式,让幼儿从均衡膳食中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一直是我们坚持的幼儿园膳食管理的根本宗旨。

  • 标签: 幼儿均衡膳食膳食模式
  • 简介:摘要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组少见的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异质性恶性肿瘤,肺部是其好发部位之一。肺类是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类型,包括典型类和非典型类。由于肺类发病率和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在临床上容易被忽视;而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拟对肺类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神经内分泌瘤 肺类癌 治疗
  • 简介:摘要:幼儿时期是促进个体身体、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基础阶段,幼儿教育通常应具备多样性、全面性、趣味性等。基于此,可通过加入一定的食育课程,强化对幼儿饮食习惯、卫生安全习惯等的培养。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提升对幼儿食育课程的重视,进行相应的环境创建、优化与完善。

  • 标签: 幼儿园膳食管理 幼儿饮食健康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转移是恶性实体瘤最常见和最主要的特征。大多数实体瘤一般在原发瘤周围先形成栓,再远处转移。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侵入脉管,即与脉管内的异种细胞结合,形成微小转移灶,这就是栓。栓在实体瘤中发生率高,是所有实体瘤共有的特征;栓危害性大,是实体瘤治疗的瓶颈;栓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有必要作为学科重点研究和发展,建立"栓学"意义重大。本文就"栓学"的定义、建立"栓学"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其研究内容进行述评。

  • 标签: 肿瘤 癌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游离皮片和皮瓣整形技术在会阴湿疹样术后创面覆盖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的6例会阴部湿疹样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切除病灶之后,分别采用游离皮片或者推进皮瓣覆盖创面,记录手术时间、皮片或者皮瓣的存活情况、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总共6例会阴部湿疹样癌肿瘤患者,Ray分期:A1期1例,A2期5例;年龄(68±9)岁,住院时间(14.8±8.1)d,体质指数(25.6±3.7)kg/m2,手术时间(132.0±80.7)min,出血量(18.3±11.7)ml;其中病理证实湿疹样5例,皮肤腺癌伴湿疹样1例。所有患者切除肿瘤后,其中4例患者接受阴囊局部推进皮瓣转移术,2例患者接受游离皮片移植术。术后随访(15.3±8.1)个月,皮片和皮瓣存活良好,且局部无肿瘤复发,4例患者术后出现包皮水肿,1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余无其他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男性会阴部湿疹样切除后创面的覆盖可根据创面大小、位置选择游离皮片或者皮瓣移植技术,其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会阴 湿疹样癌,乳房外 整形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胃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恶性疾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以及诊断技术的进步、综合治疗的发展,胃癌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胃癌合并多原发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大量的研究表明,多原发的预后与单原发相似,但是临床工作中遇到此类患者,我们很多医务工作者往往对患者预后失去信心,多以姑息治疗为主。本文通过对胃癌合并多原发的发病率、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做一总结,期望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胃肿瘤 多原发癌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1例多发序贯性食管、鼻腔黑色素瘤。食管黏膜、鼻腔黏膜起源的黑色素瘤发病率均很低,前者更为罕见。本病例胃镜显示距门齿30 cm处食管前壁可见一大小约3 cm×5 cm黏膜菜花样隆起。先后2次手术,第2次在全身麻醉下行右颈外动脉阻断+右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及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失访。

  • 标签: 黑色素瘤 食管 鼻腔
  • 简介:摘要自控镇痛技术(PCA)是经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和身体情况,预先设置镇痛药物的剂量,再交由患者自我管理的一种疼痛控制技术。其作为传统口服药物镇痛的一种重要补充方式,是控制痛的有效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痛治疗。本文就PCA在痛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镇痛,病人控制 癌痛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999至2019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9例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PSCCT)患者超声声像图特点。9例PSCCT患者,占同期原发性甲状腺癌的0.23%(9/3 920)。男7例,女2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57.1岁。共10个肿块,8例患者肿块位于甲状腺单侧叶,其中3例延伸至峡部,1例患者甲状腺双叶各1个瘤灶。总结PSCCT声像图特点如下:(1)肿块较大,多>2.0 cm(9/10);(2)均为不同程度低回声,低回声内混杂多种形态高回声、极低回声区及不规则竖条纹状衰减带,伴钙化2例;(3)形态不规则,4个呈分叶状,3个纵横比>1;(4)边界模糊不清或部分边界不清晰(6/10);(5)后方回声可增强、衰减或无变化;(6)肿块内部均可见形态紊乱的动脉血流;(7)颈部淋巴结受累(4/9)。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鳞状细胞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类综合征、支气管类患者易出现喘息,临床上应与哮喘相鉴别。本例患者诊断哮喘10年,在规范的哮喘治疗后仍为未控制,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多发结节及斑片影,对肺内结节行外科肺活检提示肺类,后给予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后,喘息症状明显缓解。因此,对于使用了恰当治疗级别并规范治疗及管理后仍不能达到良好控制的哮喘患者,在临床鉴别诊断时也应注意排查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可能。

  • 标签: 哮喘 类癌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共振对宫颈的诊断价值,包括术前分期、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9年4月入住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的宫颈患者,共11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检查。所有患者最终均行手术治疗。釆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患者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宫颈的金标准。采用χ2检验,对磁共振术前分期、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计数资料率比较,釆用Mcnemar χ2检验对术前磁共振对宫颈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诊断方面和术后病理结果计数率比较。结果(1)116例宫颈患者磁共振分期与术前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磁共振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病理学分期结果为参照,术前临床分期准确度仅67.5%(78/116),而术前磁共振检查总体分期准确度为95%(110/116);(2)术前磁共振诊断与术后病理学结果在宫颈阴道受累及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均有较高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达到97.0%、96.2%,93.2%及97.8%。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联合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可以使宫颈分期更加准确,磁共振可以作为评估宫颈术前准确分期的重要工具,并以此来选择、制定合理的子宫颈治疗计划。

  • 标签: 宫颈癌 磁共振 术前分期 淋巴转移 病理学分期
  • 简介:摘要患者男,48岁,主因"皮肤、巩膜黄染伴尿色加深15 d"入院治疗。完善检查,考虑胆管占位性病变,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理提示:胆管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病理分期:T2N0M0。术后恢复良好,行辅助性化疗及生物治疗,术后12个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显示无复发。

  • 标签: 癌,神经内分泌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胆管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符合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诊断标准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患者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共发现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患者29例,占同期1 741例胃癌患者的1.7%。其中>70岁17例,占58.6%。男性25例,占86.2%。术后病理分期以早期胃癌为主(63.2%)。29例即时性双原发中,结直肠癌8例(27.6%),其次为食管7例(24.1%)。其余包括肺癌6例(20.7%),胰腺癌2例(6.9%),前列腺癌2例(6.9%),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3.4%),壶腹部肿瘤1例(3.4%),胆管1例(3.4%),喉癌1例(3.4%)。手术治疗组的预后明显好于非手术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21.0个月与13.0个月,P=0.014)。结论胃癌合并即时性双原发多发生于老年男性,胃癌早期的患者。在合并肿瘤中,以结直肠癌为主,应重视消化系统的筛查。治疗上应尽可能对每一原发肿瘤行根治性手术治疗。

  • 标签: 胃肿瘤 即时性双原发癌 消化道肿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左侧颌下腺腺样囊性细胞的超声表现。腺样囊性细胞是临床上少见的恶性肿瘤,通过超声表现可辅助该病诊断,但目前缺少对该病常规超声表现的积累。

  • 标签: 颌下腺肿瘤 癌,腺样囊性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胃癌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常见肿瘤,其诊断及治疗较成熟,但胃癌合并GIST同时在一个消化器官发生则十分少见,占恶性肿瘤的0.25%。其诊疗目前缺乏规范性,贲门黏膜内合并极低危GIST在临床上更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影像学发现并行手术治疗的该病患者。

  • 标签: 贲门 黏膜内癌 胃肠道间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唾液胃蛋白酶及胆汁酸检测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04例GERD患者为GERD组,再将其分为食管表现组、食管外表现组、焦虑抑郁组、非焦虑抑郁组4个亚组,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43名,收集两组晨起及午餐后2 h唾液,用ELISA方法检测唾液中总胃蛋白酶(TPP)及总胆汁酸(TBA)浓度,比较其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唾液TPP、TBA检测的诊断效能及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GERD组晨起唾液TPP,午餐后2 h唾液TPP、TBA浓度分别为27.1(9.7,50.3)μg/L、32.4(14.0,58.7)μg/L、(18.4±2.3)μmol/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7.0(5.1,9.1)μg/L、7.4(5.2,9.4)μg/L、(12.6±5.0)μmol/L](P<0.01)。两组晨起唾液TB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各亚组间的TPP、TBA浓度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午餐后唾液TPP检测的诊断效能中等,当午餐后唾液TPP>41.33 μg/L时,其诊断GER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8%、73.3%,而唾液TBA检测无明显诊断效能。结论唾液胃蛋白酶检测对诊断GERD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唾液胆汁酸检测对GERD无明显诊断价值。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唾液 胃蛋白酶 胆汁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3期胆囊(GBC)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7家肝胆中心接受区域性根治术和扩大性根治术的323例pT3期GB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区域性根治术组(A1组)和扩大性根治术组(B1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总体生存情况,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B1组阳性淋巴结个数[2(0,3)枚]和切除淋巴结总数[3(1,4)枚]均高于A1组[1(0,1)枚,4(2,7)枚)](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及病理因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1组,分别为75%、44%、29%和50%、15%、11%(χ2=11.311,均P<0.001)。扩大性根治术(HR=2.161,95%CI:1.222~3.821)、肝脏侵犯(HR=2.324,95%CI:1.305~4.139)、阳性淋巴结比率≥1/3(HR=2.927,95%CI:1.641~5.220)和ⅢB/ⅣB分期(HR=3.325,95%CI:1.750~6.320)是G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扩大性根治术(HR=1.969,95%CI:1.083~3.58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阳性淋巴结比率<1/3和肿瘤侵及肝脏时B1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A1组(均P<0.05)。结论对阳性淋巴结比率<1/3和(或)肿瘤侵及肝脏的pT3期GBC施行扩大根治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扩大性根治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胆囊癌 pT3期 扩大根治术 多中心回顾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