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让音乐研究更全面”的重点是讲如何填补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的某些空白,如何补充某些残缺。由于受到左倾政治的钳制和其他的原因,以往的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是不够全面,甚至是残缺不全的。完整的中国音乐不能缺少了对台湾、香港音乐研究

  • 标签: 填补空白 台湾音乐 香港音乐 中国现当代音乐史
  • 简介:韩悠韩是一位活跃在中国近现代音乐舞台上的韩国音乐家,但有关他的音乐研究却并不多见。本文作者介绍了他收集韩悠韩音乐作品的过程和韩悠韩的部分音乐作品。作者希望通过再现作曲家作品的方式使音乐研究活起来,并提出在中国近现代音乐研究中有更多的可待挖掘的新史料。

  • 标签: 韩悠韩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音乐史研究
  • 简介:<正>刘天华在短短的一生中,把主要精力放在国乐改进工作、放在民族乐器教学和创作上。他著述不很多,较重要的有:《我对于本社的计划》、《向本社执行委员会提出举办夏令音乐学校的意见》、《<除夜小唱>、<月夜>说明》、《梅兰芳歌曲谱·编者序》等;另外,当时他与其他音乐家联名发表的文章如《国乐改进社缘起》、《国乐改进社成立刊·发刊词》、《北平音乐界同

  • 标签: 刘天华 音乐思想 音乐学校 民族乐器 音乐家 执行委员会
  • 简介:西方钢琴在17世纪进入中国,经过20世纪100年的发展变化,已成为对中国人民的音乐生活影响最大的西方乐器之一。中国钢琴音乐成为典型的“跨文化音乐”现象。

  • 标签: 钢琴音乐 民族化 历程
  • 简介:《梁茂春音乐评论选》一书即将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文章作者自撰的《序》,分别介绍了该书的七个专辑:一、评音乐家;二、评音乐作品;三、评音乐会;四、评音乐论著;五、评音乐事件;六、序和跋;七、乐评诗。七辑中共收入了作者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发表的音乐评论文章60余篇,以及从未发表过的乐评诗30余首。文章主要是谈这些乐评文字和小诗背后的情景与故事。

  • 标签: 音乐评论 历史乐评 相对乐评 直言评论 辩证乐评 诗化乐评
  • 简介:<正>引言在中国传统音乐的曲式结构中,积淀着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音乐观念,表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结构美,体现了中华民族在音乐艺术总体构思上共同的审美情趣及音乐逻辑上的某些美学原则。中国传统音乐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素有重视章法结构的悠久历史。《礼·艮》云:“有序。”《闲情偶记》云:“结构第一。”要求艺术作品有始有终、首尾一体、均衡对称,成为民族的重要的传统欣赏习惯。传统艺术又很注重艺术创作者的主观创造性,所谓“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类似民间音乐即兴挥洒、随意铺陈的特点。我国传统艺术结构的重要原则是:有利

  • 标签: 音乐结构 曲式结构 中国传统音乐 民间音乐 中国作曲家 专业创作
  • 简介:2015年是我国第一代钢琴家之一的夏国琼(1915-2012)诞辰一百周年,2015年5月20日在中央音乐学院隆重举办了“夏国琼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会”。钢琴家周广仁主持纪念会,钢琴家刘诗昆、李名强、鲍蕙荞、李坚、吴迎、丁柬诺、泰尔、吴道威和丘曦明等与会,学者满新颖、肖扬和卞租善等作了专题学术报告。我参与了这一盛大的纪念活动,并在夏国琼家族提供的大量珍贵照片、史料的基础上,撰写了这篇纪念文章。

  • 标签: 诞辰一百周年 中央音乐学院 诞辰纪念会 钢琴家 夏国 早期
  • 简介:1938年3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汉口成立,在它的领导之下,各地相继建立了难童保育院。1940年,“陕西第二保育院”创办于西安后宰门。1941年春,第二保育院还创办了附属的“儿童艺术班”。班主任是韩国音乐家韩悠韩。韩悠韩在这里一直工作到1944年秋,此后由小提琴家关筑声接任班主任,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儿童艺术班解散。儿童艺术班前后办了四年多,从这里培养出了张孔凡、袁世正、高经华、梁庆林、杜梦山等日后的音乐家。这个儿童艺术班,为抗战时期的儿童音乐教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梁茂春教授在2004年10月赴韩国釜山大学讲学时,与韩悠韩的儿子韩宗洙会面。在多年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实地调研考察的过程中,梁茂春悉心撰写了此篇文章,为我们开启了尘封已久的抗日战争时期“儿童艺术班”开办的历史。该篇文章将分为上、下两部分连载刊登。

  • 标签: 儿童音乐教育 儿童艺术 抗战时期 保育院 韩悠韩 陕西
  • 简介:华丽丝是一位已经被历史湮没无闻之人,她原名荫嘉·亨利希,是位德国姑娘,1921年嫁给留学德国的中国人青主。1926年来到中国,直到1950年去阿根廷定居。华丽丝在中国前后共生活了24年。她曾在上海国立音专任教,并谱写了近20首艺术歌曲,这些艺术歌曲在20世纪中国音乐上留下了一段轻浅而特殊的足迹。

  • 标签: 华丽丝 艺术歌曲 廖玉玑 《浪淘沙》 《易水的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