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曾国藩传接桐城派"文以载道"传统,主张"卫道"与"立言"相结合,要求"道与文兼至交尽",发挥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实现"文治"的需要.但桐城文过于被"义法说"所囿,而愈显萎弱乏味的文风.曾氏强调"文"的艺术审美特质,把文学从道学束缚下解放出来,倡导"道与文竟不能不离为二".道与文分合矛盾的文学理论,是曾国藩作为政治家兼文学家从政与从文侧重点不同的反映,实质上是哲学上对立统一规律在文学领域的再现.

  • 标签: 曾国藩 桐城派 道学 文学
  • 简介:<正>在中国近代,曾国藩可谓声名煊赫。他不但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武功”,成了清朝“中兴”的名臣,而且在文学上,以自己的古文理和古文创作,使桐城派古文有了一个“中兴”气象,从而成为“桐城——湘乡派”的盟主,为咸、同间文人们所归向。作为近代古文的一个重要代表,曾国藩的古文理和古文创作,是应当加以研究的。为此,本文拟对曾国藩的古文理作一简要评述。

  • 标签: 曾国藩 古文理论 姚鼐 四象 桐城派 道与文
  • 简介:归有光的散文理论述了文章的起源、特性和功用,地位和价值,继承和发展,创作的独创性,作者的修养等问题.它揭示了文章的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巨大表现力;强调文章的生命力能与历史社会共生长相始终,其地位和价值取决于自身的贡献,而非权势所能支配;继承和发展散文要有"自知"、"自得";为文要勇于独创,自抒己见;作者应努力扩展生活阅历,涤除不良习气,立定脚跟不徇于人惑于俗.这些主张对明清散文的进一步发展都有过良好影响.

  • 标签: 归有光 散文理论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古诗文解性名句默写题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中均有涉及,然而本题的整体得分情况却不容乐观,如何调整备考策略提高得分率,值得每位教育同仁深思。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从疏通文章结构、加深文章理解、难写字及易混字突破、有针对性强化训练四个方面对古诗文解性默写题备考策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为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 标签: 高考 理解性名句默写 备考策略 初探
  • 简介:韩愈、柳宗元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借助于恢复先秦两汉散行奇句的古文,反对重形式、轻内容的风靡一时的骈文,以复兴儒学,捍卫儒家的正统地位。韩愈提出了“志在古道”、注重实用、“陈言务去”、“词必已出”、“不平则鸣”及德、文兼修等一系列古文理;柳宗元则提出了“文以明道”并“及乎物”、“有乎内”与“饰乎外”之结合、人品与文品并重及文人相亲的古文观点。较之于韩愈,柳宗元的文道内容则更宽泛更丰富,更重视“道”的现实性问题,在文章形式与内容的结合、人品与文品的统一方面,则更为强调。韩愈、柳宗元共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唐代古文理体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 标签: 唐代 韩愈 柳宗元 古文理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的散文研究曾经饱受责难,甚至被一些人看作混乱、保守、无所作为、缺乏现代意识的同义词。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的散文研究已有了很大的改观,其标志是继"大散文"的讨论后,散文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散文的定义、类型以及"真情实感"、"真实与虚构"等概念得到了清理和较为明确的界

  • 标签: 散文理论 批评视野 散文研究 杨朔 散文作家 文化散文
  • 简介:作为新时期以来具有贯串性和重要贡献的散文评论家,刘锡庆秉持强烈的文体意识,密切关注着那种作为艺术的、具有与诗歌、小说相等的审美品位的纯文学散文的发展态势,他率先提出'艺术散文'概念,试图'重新规范散文内涵',把纯散文从一个混沌而又混杂的散文球体中剥离出来,给其一个较为清晰的边界。他的散文批评理论主张非常明确而且坚定不移,那就是更新观念,净化文体;倡导具有'自我性'、'向内性'及'裸现性'的'艺术散文';严厉批评'大散文观'。

  • 标签: 刘锡庆 散文理论 理论建设
  • 简介:论文考察了桐城派和湘乡派关于古文声音理论的论述,指出“因声以求气”是这两个古文流派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现象的产生与古文是“语言型”文学有关,古文写作要自然流畅,有自己面目,必须重视文气。诵读和摹拟是古文写作的内在要求。同时,中国文字具有“因声得义”的特点,声音的组接使得古文的声音赋予某种意味,这种意味蕴藉美的因素。晚清古文的声音现象进一步被强化是古文成为美文的重要前提,也使得古文的实用性减弱。

  • 标签: 古文 声音现象 桐城派 曾国藩
  • 简介:文章对建国以来散文理与批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将十七年和新时期这两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散文理批评状况作比较分析,从中勾画出当代散文理批评的总体风貌以及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各自特点。在历史回顾和得失总结的过程中,对如何将中国的散文理批评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中国 当代 散文理论批评
  • 简介:清初著名文人姜宸英的古文创作,蜚声当时,流誉后世,其古文理亦有可圈可点之处。姜宸英虽然没有写作古代文话之类的文章学著作,但他的古文思想和观念还是较为完整和细密。在“文”“道”关系上,姜宸英主张“以道为本,文道一体”,既重“道”,又重“文”。重“道”,就需要以六经为根本,讲求“自得”;重“文”,就需要向古人学习,讲求法度。这些较为鲜明的古文理,在清代文论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推动清代古文健康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

  • 标签: 姜宸英 古文理论 价值
  • 简介:晚清白话文运动得益于维新报刊和革命报刊对白话文的理论倡导,尽管二者倡导的目的不同,一为启蒙维新,一为启蒙革命,但二者对白话文在晚清社会中的应用与推广起着相同的作用.革命报刊基于对民众革命启蒙的政治诉求,从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功能的角度,剖析文言之弊,褒扬白话文之益,主张“言文合一”,为白话报刊的创办、白话文的普及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晚清 革命报刊 白话文理论
  • 简介: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作者将从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发,分析其成因,并探讨如何运用互文理来进行窄式阅读,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在阅读中遇到的词汇记忆难关,克服句法和篇章理解困难,达到行之有效地习得语言。

  • 标签: 互文理论 窄式阅读 阅读教学
  • 简介:中国散文的现代化是通过"革新"与"祛旧"的不断探索中,逐步对"阐教翼道"的散文正统做出系统、彻底的清理。这其中章太炎对"散文"范畴的划定、对散文审美标准和范本的独特选择、对严复、林纾等散文正宗的颠覆性评价,都对此后文学革命的散文现代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此为线索,为中国散文理现代化提供一种考察路径。

  • 标签: 章太炎 散文理论 现代化 再选择
  • 简介: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不断学习有关改革课堂教学的理论、经验,研究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路子。教学观念有所更新、有所改变,认识有所提高了。但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仍被某些习惯操作困在原有的框框里。

  • 标签: 语文感悟经验
  • 简介:从乔治·米德的理想主义到布鲁姆提出社会学互动主义,在这一哲学语境的变化过程中,实用主义先驱们(皮尔斯、杜威)对象征互动主义理论的历史作了一次综述。威利认为自我的不同部分所构成的互动同时构成反思性自我之成功与失败。因此,威利为主体能动性提供了一种机制,通过对内心对话的关注来研究上述经验性的主题。

  • 标签: 象征互动 自我 符号 解释项 实用主义 主体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