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就时间-媒介向度而言,真人秀节目属于广义叙述体裁分类中的演示类(记录演示类)叙述;就再现的本体地位类型而言,真人秀具有“问类”的符号特征,是带有纪实特点的特殊“虚构”。其一度符号媒介再现区隔,是一个有形的拍摄框架。其二度虚构区隔并非演出型,而是竞赛型或嬉戏型。当设定规则时,真人秀的二度区隔显现,表现为“拟真”状态;当不设定规则时,其二度区隔隐藏,只呈现出一度纪实区隔的存在。真人秀在符号设定上刻意追求与实在世界的强指示关系,保留一种可追踪性,从而制造真实效果,生产“真实”。

  • 标签: 广义叙述学 真人秀 纪实 虚构 符号学
  • 简介:叙述自诞生以来先后经历经典叙述和后经典叙述两个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叙述研究正经历着巨大变革,这一变革的背景是发生于各领域的叙述转向,即叙述已经成为文学、历史学、法律、医疗、教育、电子游戏等多种学科领域的普遍对象,以文学叙述为对象的叙述研究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为叙述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般叙述研究范式的提出应和了这种挑战,使我们看到叙述发展的广阔视域。交流叙述正是在一般叙述的研究框架内,以叙述普遍存在的交流性为研究对象,关注叙述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关系、交流机制,使我们重新审视以往割裂式研究带来的理论缺陷。

  • 标签: 叙述转向 一般叙述 交流叙述学
  • 简介:意义问题,是分析哲学、现象符号共同的核心问题,要建立一个哲学符号的意义理论,就必须辨清它与分析哲学和现象可能重叠,意见却不一样的地方。要完成这个复杂任务,不是一篇短文就能解决。本文只是提示:如果我们返回皮尔斯提出的符号现象,就有可能找出一条独特的哲学符号意义理论之路。为此,本文不得不简明地分辨皮尔斯与胡塞尔在符号与意义关系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 标签: 意义 现象学 符号学 哲学符号学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符号学理论模式——“活动符号”。该模式以皮尔斯的三元符号学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心理学理论为基础,试图去探究生活事件语境下的符号解释过程,以及位于该过程中的人类主体问题。该模式认为解释过程是一种典型的以符号为媒介的解释活动,或者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思想活动;因此该模式主要从人类解释心灵的角度来观察符号互动以及人类主体之间的对话。而人的解释活动又建立在生活事件之上,因此这一模式还将有助于我们很好地去理解符号—心灵—文化—社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主体 符号自我 媒介化 解释过程 皮尔斯符号学 维果斯基
  • 简介:哲学史上著名的“是”与“应当是”的“休谟法则”,一直未能在元伦理学层面得到很好的解决。直觉主义、情感主义最后都陷入了主体哲学的困境。若把“休谟法则”中的事实/价值二分法的问题转换成符号中的符号/价值的问题,将有助于解决这个困境。本文分别从结构主义符号、实用主义符号角度展开对这个问题的讨论。

  • 标签: 事实/价值 符号/价值 元伦理学 结构主义符号学 实用主义符号学
  • 简介:网络表情符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各种聊天工具的出现越来越盛行,它的产生及发展弥补了语言表达上的某种缺失现象,假设互动式的交流都通过文字来进行,那么就会有种不尽如意的效果。所以网络表情符号在网络传播中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网络辅助手段,对于网络交际意义重大。本文将以网络表情符号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的相关理论分析网络表情符号这一新的非语言形式,对网络表情符号语言进行符号解析,并探讨网络表情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区别。希望能促进读者对网络表情符号的认识。

  • 标签: 符号学 网络表情符号 符号学解析
  • 简介:符号与现象是当代人文社会学科中两种重要的理论。赵毅衡明确提出了“符号现象”,并努力将其拓展为一整套系统的理论表述,以期为符号研究奠定哲学理论基础。寻找符号与现象的结合部,是符号现象的基础问题。赵毅衡试图从皮尔斯的哲学入手,来构建符号现象的基本框架,但是他有意避开了与胡塞尔的现象的论争。事实上,胡塞尔作为现象的开创者,同样表现出对符号问题的极大热情,而他关于符号问题的探索,同样应该成为符号现象构建的有力支撑。

  • 标签: 现象学 胡塞尔 符号 符号现象学
  • 简介:符号是文科学科的公分母,其与表演理论融合亦是当代理论发展之必然。本文则将从广义表演的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不同学科领域的表演理论,探索具有跨学科性质的表演符号之学理依据,并尝试归纳出几类表演文本的表征形态。

  • 标签: 符号学 表演理论 文本形态
  • 简介:当代符号是全球性的交叉学科,在此基础之上,如何利用并整合已有的资源,组织起总体符号,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国际符号学会作为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进符号研究的组织,旨在提高学会的交流和透明性,促进国际学术合作;为此,学会将制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使符号的发展能够适应变化中的学术环境。

  • 标签: 总体符号学 学术环境 国际符号学会
  • 简介:符号传播”与“传播符号”是一对有本质区别的概念,这种区别基于对符号的不同理解。如果我们把符号视为一种方法论,传播符号的结合就形成了符号传播符号传播就是用符号的方法来分析传播现象,进而揭示出传播过程背后所隐含的本质规律。如果我们把符号视为一种世界观,传播符号的结合就形成了传播符号。传播符号就是将传播引入符号,进而揭示出符号的世界观如何体现在传播现象之中。因此,“符号传播”与“传播符号”绝对不能相互替代。

  • 标签: 符号传播学 传播符号学 世界观 方法论
  • 简介:网络表情符号是当今网络文化的微缩体现,理解表情符号就是理解网络文化。而要理解网络表情,首先需要理解网络表情符号和被表达内容之间的关系,即网络表情符号(再现体)和对象之间的联结方式。现有研究从网络表情的发展脉络出发,从能指层面上处理网络表情的形态变化,这种方式未能触及表情符号和对象之间的关联。本文首先界定了网络表情的定义,并回顾了网络表情符号能指分类,然后从皮尔斯三分法分析网络表情符号和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网络表情符号联结世界的三种方式。在处理了表情符号和对象之间关系后,指出了网络表情解码的全新途径。

  • 标签: 网络表情符号 能指分类 网络文化
  • 简介:想象是所有符号过程的基础,没有想象,符号无以形成。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出发,对两种不同的想象进行辨析论证,以讨论想象的整全定义。本文试图指出,即使是在梅洛-庞蒂所提出的“空间透视”中,物象的呈现也必须通过和意识相连接的想象才能完成,而并非身体感知能够单独完成。而想象的再语境化,因着发送者意图、接收者、渠道和概念域的不同,生产出不同的意义。

  • 标签: 想象 符号过程 再语境化
  • 简介:一、引言2004年王铭玉教授的《语言符号》问世,该书由上编、中编和下编3部分组成:上编通过对语言、符号、语言符号4个基本概念的概说来界定“语言符号”这门交叉学科,根据研究现状探讨语言符号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现实性,而后较为详细地阐释了语言符号的理论基础,

  • 标签: 语言符号学 “现代性” 解读 交叉学科 语言学 可能性
  • 简介:符号作为一种被认为具有携带意义的感知,是对心理感知的视觉化表现。符号也能传达室内空间的感知意义与价值,如何将空间与形态、符号与灵魂、医疗与体验有机结合、解决更多的医疗空间问题、空间界面设计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符号导入医疗空间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符号学 医疗空间设计 系统化 界面设计
  • 简介: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包括二元(索绪尔)传统到三元(皮尔斯)传统在内的,有关货币与经济价值的重要符号学文献。接着,笔者考察了货币从在史前的物物交换到当下电子货币的演化进程。本文认为,货币符号在衍生出其他经济价值之前,伴随其任意性的增加,会愈加有利于思考。对此,本文将着重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在时间维度上假设戈茨曼的观点,即货币和金融对“人类想象和计算未来的能力”至关重要。其次,在第二维度上笔者发现金钱与人类状况存在着深层的同源性,它具有一种与稀缺的(或有限的)时间性相关的稀缺原则。根据海德格尔,第二维度也是人类任何可能的感觉结构。

  • 标签: 符号学 经济价值 货币 思想 时间性
  • 简介:自语言学家哈里斯(ZelligHarris)于1952年在《语言》(Language)期刊上发布“DiscourseAnalysis”一文算起,话语分析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已有近60多年的历史。然而自该学科诞生之日起,它与符号之间的相互关系至今也未得到清楚说明。有学者认为,尽管二者在理论来源与方法论上有相似之处,但符号更注重文本与结构分析,因此无法处理具体语境中的话语实践诸问题。而笔者则认为,话语分析是符号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对符号表意实践与社会行为、意识形态之关系分析具有独特的贡献,是当代符号发展的一个重要展面。

  • 标签: 话语分析 符号学 社会符号学
  • 简介:本文将巴尔特的“中性”概念改造为“二元对立项的中间状态和消解方式”,并将这个概念运用于汉字符号的分析,指出汉字具有类符号、类文字的中性特征。本文还通过图文关系的“离心化”和“向心化”两种中性化类文字现象的描述,进一步阐释了汉字中隐含的与西方符号不同的理论范式,并预示了这种“中性”符号范式的现代意义。

  • 标签: 中性 类符号 类文字 极性符号 成像文本 中性符号学
  • 简介:当代消费社会下的流行音乐,是一种复杂的符号意义活动,既是一种精神生产,也是一种商品行为。讨论流行音乐,就不讳谈流行。作为流行音乐的符号动力,“流行”不仅是音乐符号表意的基本方式,也是音乐文化商品的产业逻辑。本文分别从流行歌曲的符号意义渠道和商品符号渠道,探讨了流行音乐文化和商品的一体两面性。

  • 标签: 流行音乐 商品符号 文本身份 符号分节
  • 简介:尽管“符号”这个名称的提出不过一百来年的时间,但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未停止过对于符号的理论思索。这种思索或者是关于符号本体的,或者是关于符号指称的,或者是关于符号如何被指称的,这三个方面曾被莫里斯分别概括为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我认为,从理论意义上看,莫里斯的概括是极其精当的。符号作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在一百年多点的学术史中,尤其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进程中,

  • 标签: 符号学研究 话语分析 专辑 莫里斯 语形学 语用学
  • 简介:作为象征符号的法治是社会系统运行的信仰秩序,但法律人共同体与大众间存在的符号鸿沟、伦理鸿沟、信仰鸿沟,作为社会规范的法治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因此,法律人共同体要肩负起法治传播的文化使命,把法治大规模推向受众市场。当前,在传播格局被重塑的数字时代,法律人共同体要因应数字化网络新秩序,把作为符号的法治嵌入到数字网络,让法治成为了网络的性质,创造出法治传播的数字沟通范式。同时也要看到,当下法律人共同体的数字传播实践存在传统的法律权威被消解、传播的不确定性增加、网络过滤、碎片化传播等问题。

  • 标签: 法治传播 法律人共同体 象征符号 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