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细胞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局部消融等多种方法。肝脏功能和肿瘤状况是决定是否可行手术的最主要的2个因素。合并门静脉、胆管栓仍应积极争取手术。除手术外,肝移植和局部消融是另两种根治性治疗方法,目前一般用于符合Milan标准的早期肝癌(单发肿瘤,直径≤5cm;多发肿瘤,数目≤3个,最大直径≤3cm)。前者要求肝功能失代偿,后者要求肝功能Child—PutghA、B级且不适合手术切除。TACE是不适合根治性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选择性的与手术、射频消融、放疗、索拉非尼联用以提高疗效。局限性肝内病灶而又不适合局部消融的肝细胞可使用放疗,尤其是肝外转移灶。索拉非尼目前仍主要用于晚期肝细胞。免疫治疗是肝细胞辅助治疗方法。充分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特点,把握适应证,合理综合治疗肝细胞,以提高肝细胞整体疗效。

  • 标签: 肝细胞 肿瘤治疗方案 肝切除术 综合疗法
  • 简介: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基因转录后调控。研究发现,miRNAs的异常表达与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iRNAs在不同癌症中水平不同。研究证明,miRNAs可以作为肝细胞分类、预后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并有望成为体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对各类miRNAs小分子与肝细胞发生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潜能等进行了介绍。

  • 标签: 肝细胞癌 MICRORNAS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肿瘤和炎症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长期争议的焦点。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多种肿瘤与慢性炎症相关,即慢性炎症增加了罹患肿瘤的风险并促进了肿瘤的进展。肝细胞是典型代表,机体在感染因素(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以及非感染因素(酒精、黄曲霉素的体内蓄积及代谢性疾病)的长期刺激下形成了一种慢性炎症状态,在这种背景下有利于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但是肝癌和慢性炎症之间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将从肿瘤炎症微环境、炎症相关信号通路以及临床上与预后相关的系统炎症指标等方面,就慢性炎症和肝细胞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慢性炎症 进展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使肝细胞(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治疗得到较快发展,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复发率仍然较高。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被认为与HCC发生、发展及复发的关系密切,可能参与第二次致癌过程。目前抗病毒治疗在HCC的治疗中已取得一些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原发性胆囊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33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无微不至的护理,31例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胆囊癌 患者 外科
  • 简介:摘要本人通过对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12例原发性女性尿道癌病人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通过有效落实手术前后具体的各项护理措施,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做好心理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创面护理、引流管护理、尿失禁及尿漏尿道狭窄等观察与护理,为确保手术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尿道癌 观察与护理
  • 简介:探讨miRNA-21在肝细胞(hepatoeellularcarcinoma,HCC)组织及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泰州市人民医院30例HCC患者为研究组,3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老年肝癌组织及对应旁组织中以及患者血浆中miRNA-21表达水平。结果miRNA-21在肝细胞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应旁组织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患者血浆中miRNA-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癌组织及血浆中miRNA-21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均显著正相关(r=0.685,P<0.05;r=0.603,P<0.05);而肝癌旁组织中miRNA-21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r=0.125,P>0.05)。结论miRNA-21在老年肝细胞组织中的表达较对应旁组织及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明显升高,其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关系密切,提示miRNA-21可能作为老年肝癌潜在预后评价指标。

  • 标签: MICRORNA-21 肝细胞癌 预后 临床意义
  • 简介:总结12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细胞免疫治疗的护理要点。通过治疗前的谈话,使患者知晓细胞免疫治疗的意义、效果、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使用无痛穿刺技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控制细胞回输速度,及时处理保存不能及时回输的细胞,保证治疗安全;规范细胞回输流程,使细胞足量回输,保证治疗的有效性。本组除2例出现畏寒、高热反应外,其他患者均顺利完成细胞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细胞免疫治疗 安全护理
  • 简介: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了美国科学家在肝细胞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成功地将人体皮肤细胞转化为了肝细胞,且与构成原生肝组织的细胞几乎没有区别。研究人员将其移植到小鼠肝脏,9个月后,这些细胞出现生长放缓的迹象。

  • 标签: 肝细胞 皮肤细胞 供体器官 肝衰竭 旧金山分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诊断要点。方法回顾25例内窥镜粘膜活检及手术切除标本的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并给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分布在24~80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1.28,胃19例,小肠3例,回盲部3例,内窥镜或大体标本显示9例粘膜增厚呈脑回状,5例粘膜弥漫增生,呈多结节状,3例局限隆起,5例溃疡,1例息肉,2例粘膜糜烂。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5例,粘膜相关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8例,套细胞淋巴瘤1例,未分类淋巴瘤1例。免疫组化均表达CD20和CD79α,不表达CD3。结论胃肠道原发性B细胞淋巴瘤以中年多见,女性发病略高,临床无明显特异改变,易误诊或漏诊,镜下表现为淋巴组织弥漫异型增生,根据细胞大小,生长方式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B细胞淋巴瘤并进行分型。

  • 标签: 胃肠道 原发性 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 简介:原发性尿道的治疗选择和效果尚无定论,本文目的是根据大样本群体研究判断其存活参数。德国、美国、埃及、捷克和瑞士5国9个中心协作,1993年至2012年共诊断原发性尿道126例,男82例,女44例,单元和多元分析评估其独立危险因素。随访时间中位数20个月,四分位数间距4-48个月。确定治疗时年龄中位数63岁,四分位数间距53-74岁。

  • 标签: 国际协作 尿道癌 原发性 预后因素 治疗 独立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和原发性大肠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差异。方法对56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胃淋巴瘤与大肠淋巴瘤间的临床特点差异。结果两组在性别、病程、平均发病年龄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胃淋巴瘤以Ⅲ~Ⅳ期患者居多,B系淋巴瘤为主,大多行根治性手术与化疗;大肠淋巴瘤以Ⅱ期患者居多,T系多于B系,主要行姑息手术治疗,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内镜下的诊断率均较低。结论原发性胃淋巴瘤与大肠淋巴瘤在临床分期、治疗方法方面有差异,且内镜下诊断率均较低。

  • 标签: 原发性大肠淋巴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 临床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原发性肝癌实施介入治疗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内科诊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所选的患者均采用导管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实施治疗,同时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观察所选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以及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了明显缓解,体重增加,食欲好转,通过MRI及CT对腹部进行检查表明肝癌的病灶明显减小,化验AFP数值有所降低。结论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治疗后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引导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同时实施正确的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临床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7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18例该病患者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后预后效果良好。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充分做好护理工作,良好的护理过程可有效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肝癌 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43例患者资料。结果通过我院的精心治疗,有41例患者已经痊愈出院,2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结论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患者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