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HCC)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胆汁瘤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院行TACE手术治疗的原发性HCC48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TACE术后胆汁瘤的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84.0%胆汁瘤发生时间为TACE术后28—90d,有28.0%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黄疸、恶心、寒战、肝区疼痛。出现临床症状者瘤体直径大于无临床症状者(P〈0.05)。胆道扩张、有TACE治疗前肝切除史、非超选择性插管以及使用PVA颗粒为TACE术后胆汁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胆汁瘤出现临床症状时,需积极对症治疗,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给予合理预防措施。

  • 标签: 肝细胞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后胆汁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射频消融术治疗前后的核磁共振成像影像表现和规律。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4月期间在某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细胞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在射频消融治疗前2天和治疗后1个月分别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对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病灶。结果治疗前病灶部位的ADC值最小,其次是过渡部位,正常部位的ADC值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部位ADC值略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渡和病灶部位治疗前后ADC值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部位治疗前后ADC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检查不仅仅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的临床诊断标准质疑,同时,也可以作为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射频消融 核磁共振成像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经导管化疗栓塞术后(TACE)的早期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细胞患者在TACE术前、后分别5~12d内进行MR、PWI检查,比较分析术前、后负增强积分(NEI)及病灶达峰时间(TTP)、最大信号下降率(MSD)及信号增强比(SER)的各指标差异。结果TACE术后NEI明显增多,TTP明显缩短且SER降低相比术前(P<0.05),TACE术前、后MS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PWI能够敏感地观察到术前后的血流变化,用于评价TACE早期疗效。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肝细胞癌 经导管化疗栓塞术 早期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输尿管在我国泌尿肿瘤中的发病率低,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目前对于原发性输尿管主要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对输尿管的最新诊断与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输尿管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的起源、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无明显症状及阳性体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入院。术后标本大体观:左肾上中极见一肿物,大小9cm×8cm×8cm,切面灰白,质软呈实性,肾盂、肾盏结构破坏。镜下观:肿瘤细胞为小圆形或梭形,小梁状、巢状或片状排列,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CD10(-)、CD117(+)、CD56(+)、CD99(+)、CgA(-)、CK(部分+)、CK7(-)、CK8(+)、Ki-67(≥25%)、Syn(+)、Vim(+)。结论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肾脏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多发性肝细胞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多发性肝细胞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组,对比组仅予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索拉菲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病情控制有效率82.6%要明显比对比组的63.0%高,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菲尼治疗多发性肝细胞能有效杀灭肝癌细胞,疗效确切。

  • 标签: 肝动脉化疗栓塞 索拉菲尼 多发性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的超声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1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无诱因乏力、腹胀、右上腹隐痛不适或黄疸,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肝癌患者超声诊断率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患者,肝细胞肝癌单发与多发差异并不明显,而胆管细胞主要以单发为主;肝细胞肝癌组合并甲胎蛋白升高、肝硬化以及HBsAg升高显著高于肝胆管细胞组,而肝胆管细胞组的化脓性感染与合并结石明显高于肝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2%和77.78%。结论肝细胞肝癌和肝胆管细胞的超声诊断准确率高,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胆管细胞癌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和饮食作息的变化,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医疗领域当中,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患者自身的寿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为此,通过应用有效的诊断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肝细胞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对医疗工作提供较多的参考和指导。文章针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肝细胞中的应用展开讨论,现做如下综述。

  • 标签: 磁共振 成像技术 肝细胞癌 应用
  • 简介:探讨肝细胞(HCC)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X(SLeX)和纤黏连蛋白(FN)表达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liVision~(TM)plus二步法对HCC组织140例、旁肝组织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进行SLeX和FN蛋白表达检测,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SLeX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高于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FN在HCC组织中阳性率显著低于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低分化、有转移和5年死亡患者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无转移和5年生存患者。SLeX与FN表达呈显著负相关,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HCC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SLEX FN 浸润 转移
  • 简介:肝细胞(HCC)是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是两种最常见的刻画肝细胞结构功能特征的成像方式.CT灌注扫描能够有效提供肝内肿块的血供特征,判定肝动脉和门脉系统供血的比例,反映肿块的良恶性.MR弥散成像通过对肿块内水分子弥散特征的刻画,反映肿块内细胞组织结构的紊乱程度,从而提示肿块的良恶性.通过对既往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回顾发现,CT灌注扫描和MR弥散成像对肝细胞的发现、定性及治疗响应的评估均有重要价值.这些多参数成像方法对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了更多信息.

  • 标签: 肝细胞癌 CT灌注成像 MR弥散成像 微结构 血供特征
  • 简介:目的研究肝细胞(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组织中survivin、PTEN、EGFR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行外科手术切除的HCC患者50例(手术病理组织实验证实)为观察组,同时取其中35例被病理组织实验证实无癌细胞浸润的旁组织作为对照组。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的survivin、PTEN、EGFR表达水平。结果survivin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为72.0%、5.7%;PTEN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别为52.0%、94.2%;EGFR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阳性率分别为74.0%、1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rvivin阳性情况与TNM分期存在联系(P〈0.05);EGFR阳性情况和手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临床分期和病理分期存在联系(P〈0.05);PTEN阳性情况和手术前病灶转移、手术后2年内复发情况和TNM分期存在联系(P〈0.05)。COX多因素分析中检测结果表示TNM分期、EGFR和survivin表达是HCC的预后因子。结论survivin、PTEN和EGFR在HCC患者人体内呈现为高表达,EGFR和survivin可作为HCC的预后因子。

  • 标签: 肝细胞癌 免疫组化染色 SURVIVIN PTEN EGFR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在CT征象中的表现。方法设一组对比试验,将30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A组)与30例印戒细胞(B组)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均采取CT扫描总结两组CT表现。结果CT征象显示,两组肠壁环形增厚、病灶强化程度明显、钙化、大量低密度区、靶环征、肠周重度浸润,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病灶长度、肝脏转移、肠梗阻、淋巴结转移等指标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印戒细胞在CT征象中各有突出表现,前者以病灶内钙化明显,且增强扫描可见片状低密度区,后者则可见明显靶环征。

  • 标签: 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CT 表现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患者保留肾脏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3例原发性输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实施保留肾脏手术治疗,探讨保留肾脏手术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的治疗效果。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中证实为尿路上皮细胞,分级分期T1G1、T2G1、T1G2、T2G2分别9例,7例,4例和3例,术后随访1-7年,复发8例,包括6例原位复发,再次行输尿管肿瘤段切除端吻合术,2例膀胱复发。死亡5例,其中2例因肾功能衰竭和全身转移在术后2年内死亡,3例在术后5年死于心肺疾病。结论保留肾脏手术是一种较为安全、可行的术式,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继续行膀胱灌注治疗,并密切随访,根据随访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原发性输尿管癌 保留肾脏手术 复发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1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上皮性肿瘤,好发于鼻咽部,原发于输尿管极为罕见。1998年Chalik等最早报道1例输尿管LELC,到目前为止,仅有9例输尿管LELC病例报道,其中1例为国内报道。

  • 标签: 输尿管 淋巴上皮瘤样癌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胆囊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例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胆囊患者参与研究(2014年3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进行诊断),各100例,对比2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胆囊患者检出95例,诊断正确率为95.00%,对照组原发性胆囊患者检出75例,诊断正确率为75.00%,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原发性胆囊患者采取MRI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研究。

  • 标签: 原发性胆囊癌 CT MRI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替吉奥辅助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HC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0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64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及观察组(n=36)。对照组患者给予索拉非尼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替吉奥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患者毒性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28.6%,疾病控制率为46.4%,均低于观察组的58.3%及72.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及疾病平均进展时间为(8.7±2.4)个月及(6.5±1.7)个月,短于观察组的(12.8±2.2)个月及(10.6±1.4)个月,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同类型毒性反应Ⅰ级及Ⅱ级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辅助索拉非尼治疗肝功能Child-PughA级HCC患者疗效较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控制病情发展情况,且不会显著增加患者药物毒性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吉奥 索拉非尼 肝癌 肝功能Child-Pugh A分级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