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黏膜剥离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施行内黏膜剥离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手术时间为(57.32±8.64)min,住院时间为(5.94±1.52)d,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4.44%),有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由于止血不够彻底而转行外科手术。术后有11例(61.11%)患者发生上腹痛,常规口服PPI后均好转。1例患者出现急性少量出血症状,给予钛夹止血处理。其它患者均未出现消化道穿孔、急性大量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行ESD患者应做好术前、中及术后的护理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消化道黏膜黏膜病变采用黏膜剥离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行内黏膜剥离的8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让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同时也打开了患者的心里空间,消除了其的不良情绪,令患者全身心投入到治疗当中,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消化道黏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黏膜下病变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44-0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癌采用粘膜剥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直肠癌患者行内黏膜剥离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过程和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4%(47/50),且并发症发生几率8%(4/50),手术平均时间(42.17±3.19)min,和传统外科治疗方法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患者采用粘膜剥离,效果显著,且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直肠癌)是什么?临床上没有这个概念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消化黏膜剥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消化道肿瘤患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4名)和观察组(34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92%/18.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黏膜剥离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肿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黏膜剥离(ESD)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45例胃肠道早期癌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早期胃癌患者12例,结肠癌患者22例,直肠癌患者11例。45例患者均给予黏膜剥离(ESD)治疗,术后随诊12个月观察其疗效。另外选取同期相同例数的早期胃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进行内黏膜切除(EMR)治疗。结果黏膜剥离(ESD)一次性完整剥离40例(88.9%);病理学治愈性剥离37例(82.2%);可能治愈性剥离5例(11.1%);非治愈性切除4例(8.9%);并发症出血1例(2.2%),转为外科手术,无穿孔。术后随访12个月,无复发。粘膜切除(EMR)一次性完整剥离23例(51.1%);病理学治愈性剥离15(33.3%);可能治愈性剥离11例(24.4%);非治愈性切除16例(35.6%);并发症出血8例(17.7%)、穿孔3例(6.7%),转为外科手术。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癌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5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粘膜剥离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病情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病情进行护理措施,最后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粘膜剥离期患者的护理,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从而起到促进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全程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效果比较
  • 简介:目的:探讨黏膜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治疗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43例行ESD治疗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3例均在内以ESD式完整切除,2例(4.65%)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经止血治疗痊愈;无穿孔发生;4例出现发热,使用抗生素后好转;1例(2.33%)术后1年复查发现复发,行外科手术;其余42例电话或随访未见复发或转移,随访时间6个月~2年(1.07±0.41)年。结论ESD手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瘤是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结直肠 神经内分泌瘤 结肠镜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采用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手术操作方法及其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黏膜剥离,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极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采用黏膜剥离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黏膜剥离;消化道肿瘤;安全性;手术操作体会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clinicaloperationmethodandsafetyof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inthetreatmentofdigestivetracttumor,andtoprovidethebasisforclinicaltreatment.Methods50patientswithdigestivetracttumorreceivedbyourhospitalfromFebruary2015toFebruary2013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Thepatientsweredividedintoobservationgroupandcontrolgroup,25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Gtedby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Resultsthetotaleffectiverateoftreatmentand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theobservationgroupwassignificantlybetGterthanthecontrolgroup(P<0.05),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forgastrointestinalcancerpatients,theeffectissigGnificant,andthe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arefew,safetyishigh,itisworthyofclinicalapplication.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2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黏膜剥离(ESD)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体会。方法对45例大肠息肉行ESD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准备、中病情观察及护理、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45例大肠息肉行ESD,均成功切除。结论规范的术前准备,中病情观察、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内镜黏膜剥离术(ESD) 大肠息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35例,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回顾分析患者行内黏膜剥离的方法与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4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74.3±2.3)min。病变直径为0.8~4.9cm,平均病变直径为(1.67±0.23)min。术后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其中出血1例、穿孔2例,对该5例患者行保守治疗后症状消除,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论黏膜剥离治疗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临床效果显著,但需注意各项手术细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ESD)治疗直径小于3cm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3-2011.12因胃/食管粘膜肿瘤行ESD,术后病理诊断为GISTs的26例(病人数24人)病例,分析ESD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26例GISTs(食管10例,胃16例)肿瘤大小1.43±0.56cm,手术时间49.08±31.96min,无并发症成功率73.07%(19/26),4例出现术后穿孔,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出现中穿孔,予钛夹修补闭合,2例因与肌层粘连紧密中无法完全切除肿瘤,转外科行手术治疗;结论ESD治疗小胃肠道间质瘤安全性高,并发症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胃肠道间质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膜剥离(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行超声明确病变的性质及层次,再采用ESD方法治疗的30例上消化道粘膜肿瘤。结果本组有30例上消化道粘膜肿瘤,食管病变10例,胃病变20例,26例位于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平均直径11mm,平均手术时间35min,ESD完整切除率100%;起源于固有肌层4例,平均直径13mm,平均手术时间50min。中穿孔2例,都位于胃底部,中予钛夹夹闭,术后出血2例,内科治疗后好转。结论ESD在治疗上消化道粘膜肿瘤中安全、有效,可完整切除病变,但技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应由有经验的医生开展。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下不同方法行黏膜剥离(ESD)治疗上消化道病变的疗效.方法:50例上消化道粘膜及粘膜病变患者均行ESD治疗,其中A组为经典ESD,B组为改进ESD.结果:A组与B组操作时间分别为(60±12)min、(40±11)min;整块切除率:A组96%,B组100%;手术并发症:A组、B组中出血率分别为24%与8%,中穿孔分别为8%与0%.结论:改进ESD可以作为上消化道病变粘膜剥离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ESD 环周切开 边切开边剥离 手术时间 整块切除率
  • 简介:摘要消化道息肉是指隆起于胃、肠黏膜上皮,并向胃、肠腔突出的局限性病变,许多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1,因此,临床一经检查发现,就应及时切除息肉,以防止癌变。黏膜切除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方法,可避免开腹或腹腔手术,体表不遗留手术疤痕,具有损伤小、费用低、术后疼痛少、恢复快等优点2,倍受患者的喜欢。本文对内黏膜切除治疗消化道息肉的进展进行综合叙述。

  • 标签: 消化道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适应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黏膜切除(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5年1月1日期间我院的8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患者的肿瘤病变类型,给予相应的治疗方式,并通过随访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的情况。结果息肉的并发症发生率(14.29%)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肿瘤(3.33%)的并发症发生率,息肉的残留病灶复发率(28.57%)高于早期癌(0)、异性增生(0)和黏膜肿瘤(0)的残留病灶复发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黏膜切除(EMR)对消化道肿瘤的治疗价值较好,对早期癌、异性增生和黏膜肿瘤均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对息肉类患者的治疗效果尚不理想,应于临床中多加关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消化道肿瘤 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