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门急诊医师用药规律,以期找出出现不合理处方的可能环节,提高处方审核的成效。方法:对医院信息系统中门急诊处方记录按科室分组,随机抽取处方记录,采用ABC分类法对医师的处方数及药品品规、数量进行汇总分析。对照门急诊处方审核发现的不合理处方,分析出现不合理处方的药品临床应用频度。结果:收集到门急诊用药处方记录19万多条,涉及药品490种。纳入分析的门急诊医师有297位,个人使用药品数量为30~253种,中位数为156种,Q1、Q3四分位数分别为111、182种。在样本医师的不合理处方记录中,无"适应证不适宜的"、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记录。药师判断为"用法用量不适宜的"并获得医师修正的处方涉及8位医师、10条记录,有5条记录的药品属于医师最常用的A类药品,另5条记录的药品属于医师常用的B类药品。结论:门急诊医师的处方用药数量与专业科室有关,普通内科医师个人使用药品种类范围和平均数均高于普通外科医师。有不合理处方记录的医师情况符合工作量大、压力大容易出错的一般规律。不合理处方的出现属于随机小概率事件,难以发现其中规律,提示药师审核处方要持之以恒,全方位审核才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处方审核 合理用药 不合理处方
  • 简介:【摘要】探讨表证用药规律,所谓表证,即感受外邪后,机体正气奋起抗争而产生的邪正交争过程,临床上多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疲乏无力等症状,将其大致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故选方也就相应分为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表证用药 用药规律 药物
  • 简介:【摘要】探讨表证用药规律,所谓表证,即感受外邪后,机体正气奋起抗争而产生的邪正交争过程,临床上多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疲乏无力等症状,将其大致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故选方也就相应分为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表证用药 用药规律 药物
  • 简介:目的16例先天性斜颈患者通过手术矫正,颈部活动恢复或改善,外表美观。方法切断胸锁乳突肌肌腱,使患者头部在无张力下转至正中位为度。结果16例随访1-2年,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切断胸锁乳突肌肌腱,彻底分离、松解挛缩的筋膜,加上术后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矫正效果。

  • 标签: 胸锁乳突肌肌腱 矫正 功能锻炼
  • 简介:例1,女,14天,因发热伴哭吵不安1天余入院。患儿系孕3产2孕40周顺产出生,出生时无窒息史,体重2.SKg,生后4小时喂糖水,第二天喂母乳,吸吮一直较好。其父母均33岁,体健,有一同胞姐,8岁,体健。其他家族史无类似患者。入院时体查:T38℃.R72次/分,HR164次/分,BP76/51mmHg,Wt3.0Kg。发育、营养稍差,哭吵不安,难安慰,哭声较宏亮,面色红,前囟饱满2.0×2.0cm,轻度三凹

  • 标签: 先天性白血病 临床资料 皮肤损害 血小板减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分期治疗半岁内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8年-2001年采用分期闭合复位治疗半岁内婴儿先天性髋脱位200例。结果:200例采用分期闭合复位治疗,总有效率为97%;有3例发生股骨头坏死,经观察自愈;有3例于3岁时发现复位不满意需切开复位。结论:分期闭合复位法疗效优于单纯一次治疗半岁内先天性髋脱位。

  • 标签: 分期 治疗 半岁小儿 先天性髋脱位 闭合复位法
  • 简介:患儿,女,6个月。足月顺产,生后混合喂养,吃奶量尚可.生后1月皮肤出现黄染,进行性加重.并排陶土样便,近20日来黄染加重,化验肝功能:ALT568U/L,AST〉850U/L,TB237μLmol/L,DB184μmol/L,查体: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中度黄染。超声见:肝脏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肋下长3.1cm,肝实质回声增强粗糙,门脉系统管壁增厚,回声增强。

  • 标签: 超声诊断 先天性胆道闭锁 皮肤粘膜 回声增强 进行性加重 足月顺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儿男、7岁,生长发育迟缓,烦渴多尿7年于1993年4月13日入院。该患儿出生后食量小。体格发育落后于同龄儿,3岁多会行走,步态不稳,行走述腿痛。四肢无力易跌跤。无肾脏病史及其它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T37.1℃、P100次/分、R25次/分、wt17.8kg、BP14/8kPa。身高102cm、上部54cm、下部48cm、指距0.5cm。发育营养欠佳,贫血貌,听力正常,郝氏沟(+)、串珠肋;

  • 标签: 肾发育不全 串珠肋 生长发育迟缓 郝氏沟 体格发育 体格检查
  • 简介:天性腹膜后横结肠是一种罕见的腹腔脏器先天性异位。由于横结肠的异位,使其它脏器或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异常。我们在行胃大部切除术时曾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32岁,上腹部规律性疼痛10年,加重1年,伴有喛气、返酸。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窦炎,于1992年3月2日入院。体检:T36.5℃,P70次/min,BP16/10kPa。心肺(一),腹软,剑突下深压痛,肝、腺未触及。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均正常。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于1992年3月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结肠前胃

  • 标签: 切除术 硬膜外麻醉 慢性浅表性胃炎 上腹部 胃窦炎 胃镜检查
  • 简介:患儿,男5.5岁,G1P143周孕,剖宫产,出生体重4.3kg。生长发育史,6月抬头,12月能独坐,17个月能站立,20个月扶走,24个月萌牙。平素食量小,每日米饭量约3~4两,不活泼、呆板。出生后即有便秘腹胀史,3~4天解大便一次。家族史无特殊。因发生皮肤出血点10天住院。入院查体:T36.4℃,P72次/分钟,R24次/分钟,体重12kg,身

  • 标签: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智力发育 出生体重 先天性甲低 放射免疫分析 剖宫产
  • 简介:小儿8岁,去年12月头晕10多天,检查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医生让去大医院作进一步检查。请问,该如何治疗?不治疗会有严重后果吗?平时应注意些什么?王读者:卵圆孔未闭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类别,是心房(左、右心房)间隔在胎儿期间发育不全所致。其病程可分3个阶段:(1)症状不太明显,仅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慢,易患呼吸道感染;(2)长时间、血液大量由左向右分流,可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负担逐渐加重,患者一般在青年期间症状逐渐明显,可表现为活动后心慌气短、易疲劳、咳嗽等症状;(3)若病变未及时矫正,肺动脉压力越来越高,血液即可出现从右向左分流。此阶段患者症状加重,可表现活动后昏厥、右心衰竭、咳血、发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治疗 卵圆孔未闭 儿童 房间隔缺损 呼吸道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总结1990年1月-2001年6月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35例的外科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均不典型,上腹痛最为多见,B超为首选的检查方法,确诊率较高,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本组男8例,女27例,以女性多见,年龄18—65岁。所有病例均行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效果满意。结论B超为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首选方法,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为本病的苜选术式。

  • 标签: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诊断与治疗 囊肿切除 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B超 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