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特发性低促性腺激性性功能减退症(IHH)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它的病症表现为青春期的推迟或者缺失,以及(或者)不育症。这些病症是由于促性腺激释放激素(GnRH)的作用未能对正常的垂体.性腺轴产生足够的刺激。由于罹患该病的患者体内的促卯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偏低或正常,所以采用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ICH)这一术语定义该疾病可能更为合适。该疾病应区别于伴有其它垂体缺陷的中枢性性腺功能减退。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比中枢性性腺功能减退多5倍。大部分情况下,该病的患病人群比较分散,但也曾经报道过几例家族病例。这一发现加上其它很多致病基因突变的调查,以及一些基因敲除模型的出现,证明了该疾病的发病可能有一个强大的遗传学因素存在。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可能与一些包含锇缺乏在内的形态遗传学异常有关联,而锇缺乏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构成了卡尔曼氏综合症(KS)的主要病征。在全部的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病例中,卡尔曼氏综合症约占40%,也被视作一个特殊的患者子群体。然而,经过对患有孤立的锇缺陷或者卡尔曼氏综合症(KS)亦或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的包含亲戚在内的几个家族谱系内部的病患的调查,证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它具有复杂多样的表征以及显性。由此得出,不管是多个基因变异还是环境因素或者核外遗传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复杂多样的病征。本文综述了己知的、与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的发病机制相关的遗传机制,并且对由意大利孤立特发性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网络合作中心所收集的227例�

  • 标签: 中枢性性腺功能低下 先天性腺功能低下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功能减退症 垂体-性腺轴 卡尔曼氏综合症
  • 简介: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是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占男性发病率第一、死亡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大多数PCa患者常因严重的下尿路症状甚至急性尿潴留才前来就诊,确诊时大都已是晚期,已失去根治机会。对于此类患者,常采用手术或者药物去势结合抗雄激素进行治疗,早期可取得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前列腺癌 激素抵抗性 治疗 西方发达国家 急性尿潴留 下尿路症状
  • 简介: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免疫性肾脏疾病(包括原发性及继发性)常用治疗药物,在肾脏病临床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随着激素的应用,其各类不良反应己被临床医生所认识,但激素所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由于发生率低,症状非特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变性,临床漏诊、误诊情况较严重,而且一旦出现往往进展迅速,病情恶化快,尽管进行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 临床治疗 免疫抑制剂 抗真菌治疗 治疗药物
  • 简介:研究表明,男性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比例高于女性。在危重症病人中,男性肾功能下降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死亡风险更大。在慢性肾脏病(CKD)发生发展过程中,男性比女性更易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动物疾病模型研究证实,雌激素对急、慢性肾脏疾病均可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 标签: 雌激素 抗氧化作用 肾脏保护 细胞凋亡 肾脏疾病 肾脏纤维化
  • 简介:IgA肾病(IgAnephropathy,IgAN)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肾脏病和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发病。自1968年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首先报告该病以来,经过近40年的研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很清楚,因此至今为止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如何控制IgAN的进展、提高疗效,一直是临床肾脏病学工作者希望解决的科学问题。由于IgAN主要是异常的IgA在肾小球系膜沉积,导致系膜增殖、硬化、炎细胞浸润,部分患者表现为血清IgA增高和补体Q下降,临床上使用免疫调节剂取得一定的疗效,提示IgAN的发病与免疫异常有关。数十年来,人们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就糖皮质激素治疗IgAN的临床试验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治疗 IGA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IGAN 循证 慢性肾衰竭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克莫司(FK506)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MEDLINE、PubMed、TeCochraneLibrary和SCI,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3月,并手工检索国内相关专业杂志及会议资料,查找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二次变量资料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量。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均为国内研究。有8个RCT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1个RCT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他克莫司组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激素组比较,纳入研究时患者为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血肌酐更高[MD=1.00,95%CI(0.36,1.65),P=0.002];纳入研究时患者血肌酐〈221μmol/L的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治疗后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7,95%CI(-6.47,4.93),P=0.79]。(2)与激素组比较,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在总有效率[OR=1.68,95%CI(0.60,4.71),P=0.32]、完全缓解率[OR=1.99,95%CI(0.91,4.35),P=0.09]、24h尿蛋白定量[MD=-0.09,95%CI(-0.52,0.34),P=0.68]、肾小球滤过率[MD=-2.44,95%CI(-8.18,3.30),P=0.40]、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4,95%CI(0.59,1.49),P=0.80]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与单纯使用激素比较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且可能使表现为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IgA肾病患者血肌酐更高。期待高质量、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论证。

  • 标签: 他克莫司 激素 IGA肾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急性附睾炎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可引起不育。为减少其转为慢性附睾炎机率,我们在常规治疗急性附睾炎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GC),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急性附睾炎 疗效
  • 简介: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于1950年开始应用于免疫介导性肾病治疗,由于它具有其他药物无法取代、强大的抑制免疫及抗炎症效应,所以半个多世纪已过去,它的价值却丝毫未减,至今活跃在治疗肾病的前沿。但是,激素同时又有广泛的副作用,如果不规范用药,有时它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如重症感染,消化道溃疡穿孔出血,

  • 标签: 糖皮质激素治疗 肾病治疗 消化道溃疡穿孔 个体 严重不良反应 免疫介导性
  • 简介:前列腺癌是男性老年多发病,确诊患者的中位年龄为72岁,高峰年龄为75~79岁。大多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呈惰性状态,进展较缓慢,所以确诊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其中大多数病例的预期寿命并不会因其而改变。由于前列腺癌患者有相对较长的癌特异生存期,目前关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放射治疗及内分泌疗法等各种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 标签: 前列腺癌患者 代谢并发症 去雄激素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确诊患者 中位年龄
  • 简介:前列腺癌在美国男性中发病率居首位,致死率居第二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及饮食结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局限性前列腺癌常规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或放射治疗,而对于进展期患者则需要接受雄激素阻断治疗(androgendeprivationtherapy,ADT)。

  • 标签: 局限性前列腺癌 受体信号通路 雄激素 抵抗性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去势
  • 简介:虽然目前各种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但是糖皮质激素仍是治疗肾脏病的一线药物,很多基本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以糖皮质激素为基础展开的。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激素的不良反应以及在减药过程中疾病易反弹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识和关注。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治疗期 肾脏病 中医药 应用 现代医学
  • 简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一般是指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的肾病综合征,约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39.9%~53.8%,既往传统治疗方案多给予激素联合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CTX)、环孢素(CsA)等治疗,但仍有部分无效,普乐可复作为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因其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越来越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器官移植术后。我科应用普乐可复联合激素治疗6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有明显疗效,报道如下。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联合激素治疗 普乐可复 临床观察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究长期睾酮治疗对性腺功能低下男性的泌尿及性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应。我们对656例总睾酮水平≤12.1nmol/L且具有性腺功能低下症状的男性[年龄(60.7±7.2)岁]进行了观察性、前瞻性及累计性研究。在接受睾酮治疗组中,男性(n=360)接受胃肠外途径十一酸睾酮1000mg/12周,多达10年。选择不接受睾酮治疗的男性(n=296)作为对照组。

  • 标签: 性腺功能低下 睾酮水平 生活质量 治疗组 男性 泌尿
  • 简介:用抗雄激素药物来治疗转移性前列腺癌,绝大多数患者都进展为侵袭性更强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HRPC),HRPC的患者通常雄激素受体(AR)基因表达增加。现已证实第一代AR拮抗剂如康士德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表达更高的AR。作者介绍了两种化合物RD162和MDV3100,它们在AR表达增加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抗雄激素活性。其结合AR的亲和力比临床上常用的抗雄激素药物康士德更强,

  • 标签: 转移性前列腺癌 抗雄激素药物 治疗 第二代 进展期 AR拮抗剂
  • 简介:肛门生殖器距离被用来定义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男性化的程度,较短的长度一般与女性化和男性不育有关。雄激素受体的第一个外显子包括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重复序列的多态序列,较长的CAG重复序列与降低的雄激素受体功能有关。我们试图去确定肛门生殖器距离是否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长度有关。我们评估了来自同一个机构泌尿科的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一个男子群组。肛门生殖器距离(后阴囊与肛外缘之间的距离)以及阴茎长度都进行了测量。桑格DNA序列分析用来确定CAG重复序列的长度。195名男子的肛门生殖器距离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长度被确定下来。经过未经调整的分析,CAG重复序列的长度与阴茎长度(P=0.17)和肛门生殖器距离(P=0131)之间没有线性关系。然而,经过分组人15分析,那些CAG重复序列长度较长(〉26)的男子,与CAG重复序列长度较短的男子相比,明显具有较短的肛门生殖器距离。例如,肛门生殖器的平均距离为41.9vs.32.4mm时,相对应的CAG重复序列的长度为〈26vs.〉26(P=0.01)。此外,当以受试者的肛门生殖器距离为基础进行分析时,那些肛门生殖器距离比平均值(40mm)短的男子,与肛门生殖器距离高于40mm的男子相比,都具有较长的CAG重复序列的长度(P=0.02)。总体而言,没有发现肛门生殖器距离与雄激素受体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长度之间有线性的关系。

  • 标签: 肛门生殖器距离 雄激素受体 生殖器 阴茎长度 会阴
  • 简介:在晚期或复发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中,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AD)治疗正逐渐成为持续性雄激素阻断治疗(CAD)的替代选择。尽管在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中,IAD的优势并未明确,但对于其他无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该方法可作为标准治疗选择。本文介绍了IAD应用相关的问题,包括患者选择、治疗和随访周期。

  • 标签: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 持续性雄激素阻断 前列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