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性早熟患儿GnRH试验中峰值出现的时间,使传统激发试验时间缩短,确诊CPP患儿治疗期间复查简便。方法74例性早熟患儿GnRH试验时,在0、30、60、90、120min分别采静脉血2ml检测LH/FSH。结果74例患儿LH/FSH峰值均在60min内出现。结论根据以上结果,可减去90、120min两次采血点位,起同样鉴别诊断作用。

  • 标签: 儿童 性早熟 促性腺释放激素刺激试验 护理
  • 简介:摘要卵巢高反应人群在体外受精中,可以选用温和刺激、延迟启动的GnRH拮抗剂灵活的用药方案,既可以获得与GnRH激动剂长方案一样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有效控制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当GnRH拮抗剂方案中使用GnRH激动剂激发排卵后,全胚胎冷冻保存予期待复苏周期移植,也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率。

  • 标签: GnRH拮抗剂 体外受精 卵巢高反应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验分析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在早期预测异位妊娠中的价值。方法选妊娠患者120例,其中65例为异位妊娠患者,划为实验组;55例为正常妊娠者,划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孕酮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检测及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分析,血清孕酮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检验中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符合统计学标准。结论在异位妊娠的早期预测中,检测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具有临床实践意义。

  • 标签: 血清孕酮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异位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5年3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58例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组均为2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不孕不育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绝经期促性腺激激素注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各项激素水平、子宫、卵巢等生殖系统情况和妊娠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卵泡成熟发育率、妊娠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卵泡成熟但未成功妊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SH、LH、P、PRL、E2及等激素水平进行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卵巢体积、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均明显少于治疗组,组间出现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期促性腺激激素注射治疗低促性腺激性闭经致不孕不育效果良好,可有效促进妊娠,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不孕不育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绒毛膜促性腺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HCG值进行测定,并应用化学发光法对全部患者的血标本进行HCG测定。结果化学发光法进行β-HCG药盒标准品的测定中,标准品各浓度点与HCG测定值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HCG的测定和绒癌、葡萄胎患者的诊治,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医学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之间收治的55例早孕流产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的妊娠结局将其分为流产组和先兆流产组,选择同期门诊20例正常宫内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产妇β—HCG值和血清孕酮值,并探讨两者在预测妊娠结局中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和先兆流产组患者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显著高于流产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孕酮和β—HCG水平显著高于先兆流产组患者(P<0.05)。结论血清孕酮和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联合检测对预测孕妇先兆流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血清孕酮 &beta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先兆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早期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同时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习惯性流产的早期患者100例,随后采取等量随机分组,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各50例。其中高剂量组患者采取较高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同时联合使用绒毛促性腺激治疗,而低剂量组患者采取较低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同时联合使用绒毛促性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恢复,高剂量组患者的保胎的成功率、孕酮以及雌二醇情况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习惯性流产的早期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的黄体酮药物治疗,同时联合绒毛膜促性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不同剂量 黄体酮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与腹腔镜手术联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在我院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68例,平均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患者需在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曲普瑞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17%)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55.88%)相比明显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采用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激动剂与腹腔镜手术有良好的效果,使患者的痛经现象明显缓解,同时改善患者的妊娠情况,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促性腺激素 激素激动剂 子宫内膜异位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灵活剂量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及患者临床妊娠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62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患者接受灵活剂量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半量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接受灵活剂量促性腺激释放激素拮抗剂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妊娠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 多囊卵巢综合征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检测(HCG)应用于宫外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宫外孕患者,对患者进行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血HCG检测,分析患者的诊断情况。结果29例患者因诊断及时发现时未破裂,15例已破裂,35例早期流产,误诊1例,诊断准确率高达98.75%。结论采用经阴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HCG检测诊断宫外孕,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宫外孕治疗诊断提供可靠信息,避免漏诊误诊现象,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阴经腹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诊断 宫外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胎盘生乳素(HP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及孕酮(PRG)对早期稽留流产的诊断的合理性、准确性及可行性,为早期稽留流产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早期稽留流产的患者41例为研究组,同期正常妊娠要求流产患者40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人胎盘生乳素(HP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孕酮(PRG)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结果(1)人胎盘生乳素(HP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及孕酮(PRG)实验组检测值低于对照组检测值,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实验组检测值高于对照组检测值,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胎盘生乳素(HP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HCG)及孕酮(PRG)在稽留流产中的表达低于正常妊娠,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稽留流产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妊娠。

  • 标签: 人胎盘生乳素(HP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孕酮(PRG) 早期稽留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在检测女性血清性腺激素中的作用价值,为后续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168例不孕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妇女为对照组,使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两组人群的血清性腺激素。结果两组的促卵泡激素(FSH)、催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不孕症患者的血清性腺激素呈周期性变化。结论利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女性血清性腺激素可准确判断女性生育情况,为临床疾病治疗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血清性腺激素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女性性腺激素及诊断生殖内分泌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不孕症的患者40例(实验组)和正常健康孕龄女性40例(对照组),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的性腺激素各项指标。结果实验组的雌二醇(E2)、孕酮(PROG)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催乳素(PRL)、睾酮(TES)、黄体生成素(LH2)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六项指标在女性的不同月经期呈周期性变化。结论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女性性腺激素变化,诊断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性腺激素 女性内分泌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对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的效果,通过对1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120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通过回顾病史、临床检查、辅助检查、手术方式、愈后情况综合评价其疗效。结果根据肿瘤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术式可收到不同的效果。

  • 标签: 思腺多形性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微浸润性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肺微浸润性腺癌患者,对其相关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20例肺微浸润性腺癌患者中有6例为男性患者(不吸烟者),14例为女性患者。通过观察发现肺微浸润性腺癌边缘界限清晰呈灰褐色以及灰白色结节,其直径范围为0.5至2.0cm。肿瘤细胞主要于肺泡壁处生长,浸润性的病灶最大直径为0.5cm,并且其病灶呈现多种形状,其中表现为微乳头状以及乳头状。结论肺微浸润性腺癌为孤立性小腺癌(<3cm),微浸润灶的直径最大在0.5cm,未出现血管、胸膜以及间质侵犯现象。

  • 标签: 肺微浸润性腺癌 病理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针对我院自2008年至2014年收治诊断的34例乳腺硬化性腺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文献,提高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的认识。

  • 标签: 乳腺硬化性腺病 临床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