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橄榄苦不同药物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破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破骨细胞的制备,采用sRANKL与M-CSF诱导小鼠单核细胞RAW264.7细胞获得破骨细胞。设置实验组:4组分别加入400μg/mL、200μg/mL、100μg/mL、50μg/mL橄榄苦,另设空白对照组。运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液试剂盒进行破骨细胞TRAP染色鉴定,并采用CellCountingKit法(CCK法)检测应用不同浓度橄榄苦及不同作用时间抑制破骨细胞增殖的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μg/mL、200μg/mL、100μg/mL橄榄苦对破骨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当药物作用时间为24h及72h时,400μg/mL橄榄苦对破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当药物作用时间为48h时,200μg/mL橄榄苦对破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μg/mL橄榄苦对破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苦可能通过破坏破骨细胞细胞膜的完整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

  • 标签: 橄榄苦苷 破骨细胞 细胞增殖
  • 简介: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及脊柱等部位的慢性关节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阐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不断增高,2015年统计数据发现我国大陆地区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约为13%。目前临床上针对骨性关节炎有保守及手术等疗法,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保守治疗也可行单髁置换、胫骨高位截骨及双间室置换等手术疗法,手术治疗创伤大,费用高,远期效果并非一劳永逸。而现有的保守疗法远期效果并不显著,所以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显得更为迫切。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在治疗骨关节炎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它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及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有效修复骨性关节炎所致的软骨病损;可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延缓骨关节炎所致的软骨组织破坏;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在骨性关节炎早期促进成骨及解除矿化障碍,阻止软骨下骨的进一步病变;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破骨作用,达到保护软骨下骨的目的;还可抑制炎症因子所致的滑膜炎症反应,缓解关节炎所致疼痛等症状。总之,淫羊藿可有效治疗骨性关节炎,尤以早期为著。目前的研究仅局限于组织细胞及动物实验,为明确淫羊藿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需更多的临床型研究予以证实,这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淫羊藿苷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软骨下骨
  • 简介:目的探讨床延长术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5月至2007年9月,我们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床延长术修复150例子指皮肤缺损合并床部分缺失,并进行术后随访、功能评估。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叫床较术河扩大了约4.0mm,生长良好,指甲与键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末见体与床分离征象,指端外形得到较大改善.无指端疼痛感,基本不影响外观和扣、拨、挥、抓等功能。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术后于指外形与功能恢复较为满意,适合各级医院开展应用。

  • 标签: 解剖 甲床延长术 临床应用研究
  • 简介:鉴于男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报道不多,仅有1篇针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男性和女性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研究,本文在多中心研究的基础上对照男性和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凸X线片表现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结果。作者收集了8个独立的脊柱外科中心相关资料,包括需要手术干预的男性和女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X线片表现、围手术期以及肺功能变化,

  • 标签: 特发性脊柱侧凸 女性手术 治疗效果 外科治疗 男性 围手术期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吻合单动脉的Ⅲ型指尖离断再植的疗效。方法对57例85指Ⅲ型指尖离断进行再植,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3~49岁,平均26岁。85指均为完全断指。指别:拇指17个,示指25个,中指18个,环指14个,小指11个。仅吻合单动脉,按潘达德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结果。结果本组57例85指共成活80指,成活率达到94.1%。术后33例获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按潘达德提出的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8例,良1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4.8%。结论在Ⅲ型指尖离断再植中吻合单动脉是可以选择的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再植 动脉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应用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方法自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采用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修复指端缺损共10例12指,其中男6例8指,女4例4指;年龄21~53岁,平均34.6岁。切割伤3指,挤压伤7指,碾伤2指。结果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后期指甲生长良好,患指指端及指甲外观满意。结论床扩大术结合指侧方血管链皮瓣是治疗指端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甲床扩大 指侧方血管链 外科皮瓣 指端缺损
  • 简介:目的对消旋聚乳酸/甲壳素复合膜作为载体时,钴胺体外释放情况进行评价,探讨其这种新的给药途径的可行性。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消旋聚乳酸/甲壳素/钴胺复合材料降解液中钴胺浓度。结果DL-PL/CHI的比值越高,钴胺的释放速度越快。结论通过调整DL-PLA/CHI的比值,控制钴胺的释放,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聚乳酸 甲壳素 甲钴胺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MRI的轴向扫描影像确定主动脉在左胸弯脊柱侧凸患者和正常患者体内的位置,并对两者的位置进行比较。在右胸弯脊柱侧凸患者的前路融合固定手术中,螺钉的放置位置靠近主动脉,其依据主要是因为主动脉位于椎体左侧的后外侧。但是,目前还没有研究对左胸弯脊柱侧凸患者的主动脉位置进行评估。

  • 标签: 脊柱侧凸患 主动脉 位置关系 左胸 动脉位置 前路融合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之一,是一类棘手的感染性疾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60%[1]。然而,关于脊柱结核的治疗理念尤其是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外存在较大争议。激进或过于保守均会带来各种问题:手术指征过宽易造成过度治疗,增加医疗负担甚至各种手术并发症;手术指征过窄则会导致疗程延长,继发Pott畸形,发生迟发性神经损伤等。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针对脊柱结核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研究多为病例报道[2],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较少。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脊柱结核学组于1965年在亚非等脊柱结核高发生率地区开展了一项除颈椎结核以外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解决脊柱结核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3]。该研究随访时间长、观察指标全、设计完善,在随后长达40年(1973~2013)的随访观察中,比较了早期无严重并发症的脊柱结核患者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短程和长程药物治疗、单纯病灶清除术和病灶清除并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临床疗效,系列研究结果[4-16](13篇文献,630例病例)在JBoneJointSurgBr、Tubercle、IntOrthop等期刊发表,研究报道范围如下。①药物治疗:短程方案(6个月、9个月)和长程方案(18个月)疗效的比较;②住院和门诊药物治疗、门诊药物治疗是否佩戴石膏支具治疗效果的比较;③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并单纯病灶清除术、药物治疗并病灶清除及结构性植骨术等治疗方案在减少后凸畸形、椎体骨质丢失及提高融合率方面的比较。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前,通过手术减压、去除神经根卡压治疗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疾病的观点被普遍倡导。但是否必须进行融合却仍有一定争议。本研究对比了单纯减压、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融合、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3种术式的临床疗效。44名单节段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方式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TILF采用填充同种异体骨的钛合金cage。

  • 标签: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随机对照研究 椎间孔狭窄 临床疗效 单节段 减压融合术
  • 简介:膝骨关节炎晚期患者一般建议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大多数术者是将髌下脂肪垫(infrapatellarfatpad,IPFP)大部分甚至全部切除,以取得良好的手术视野,然而患者术后膝前痛常有发生。目前,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是否保留IPFP对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及对髌韧带长度影响方面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较少。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髌下脂肪垫 全膝关节置换 术后并发症 手术视野 膝骨关节炎
  • 简介:目前对于直接比较椎间盘摘除术与非手术疗法的疗效结果的资料很少。OstermanH等将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年龄20—50岁,临床上有神经根压迫症状持续6—12周而无绝对手术指征)随机分到微创组和非手术治疗组。50例患者(89%)有2年有效随访。结果:两组在腿痛或下腰痛程度、主观无力、或随访2年中的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没有明显的临床差异性,而椎间盘摘除术似乎有更高的复发率,但是在L4/L5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摘除术更优于非手术治疗。结论:腰椎间盘微创摘除术只在由于椎间盘脱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患者的治疗中有一定的短期优势。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可能是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这个推测需要进一步的论证。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术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组 微创性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明确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95例,随机分为3组,二双胍(metformin,M)+阿卡波糖组(acarbose,A)(M+A组)32例、西格列汀(sitagliptin,S)+阿卡波糖组(S+A组)31例、西格列汀+二双胍+阿卡波糖组(S+M+A组)32例,治疗随访4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plasmaglucose,FPG)、餐后2小时血糖(2-hourpostprandialplasma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A1c,HbA1c)、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D,25(OH)D]、骨钙素(osteocalcin,OC)、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系列(β-cterminalcross-linkedtelpeptide,β-CTX)、骨特异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alkalinephosphatase,b-ALP)。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测定患者腰椎2-4及股骨颈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BMI、生化指标、骨转换指标和BMD的变化。结果5例患者因药物不耐受而脱落,90例患者完成治疗随访,3组各30例。M+A组、S+A组、S+M+A组患者治疗前BMI[(25.1±1.5、25.2±1.6、25.1±1.7)kg/m2]、FPG[(8.45±0.81、8.43±0.83、8.46±0.91)mmol/L]、2hPG[(11.54±1.58、11.68±1.61、11.72±1.70)mmol/L]、HbA1c[(7.92±0.71、7.95±0.73、7.94±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BMI[(24.2±1.6、24.1±1.5、23.5±1.4)kg/m2]、FPG[(6.51±0.69、6.49±0.67、6.15±0.71)mmol/L]、2hPG[(9.10±0.72、9.18±0.89、8.11±0.51)mmol/L]、HbA1c[(6.71±0.51、6.74±0.53、6.18±0.58)%]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S+M+A组与M+A组和S+A组BMI、FPG、2hPG、HbA1c比较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

  • 标签: 糖尿病 骨质疏松 西格列汀 二甲双胍 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