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芪甙是否通过NG-Kepl/ARE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来抑制骨髓间充质细胞的凋亡。方法:培养Witar大鼠BMSCs,设立正常组和黄芪甙干预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Nrf-2以及GSH的基因表达,Wetm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TUNEL和流式结果表明黄芪甙有抑制BMSC凋亡的作用,50^g/L组作用较强,与AD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增加浓度抑制凋亡的作用增加不明显,ADR+AST(100|JLg/L、50|JLg/L)两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显著性。黄芪甙作用后明显降低NmmR-NA的表达,与ADR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分别与阿霉素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甙可以通过Nf-2表达调控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抑制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 标签: Nf-2 骨髓间充质细胞 黄芪甲甙
  • 简介:年初的时候,流在全球肆虐,中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监控手段,包括筛查、隔离和强制观察等等方式。在美国,流风潮下人们一副浑然不知的样子,生活还是老样子,从政府到个人,看上去根本没把流当回事,几乎看不到任何政府行为的控制手段。

  • 标签: 中国政府 控制手段 政府行为
  • 简介:中国人是最讲究“补”的民族,无论食补或药补,都有着悠久历史与繁多的种类。不过老式的进补法从材料采买到炖煮过程,真可谓费时费事。现代人一切讲求快速便利,于是各种各样包装好的药片、胶囊、粉末、口服液,打着营养补品的名号,顶着让人不明究里的科学名词,纷纷涌现于商场货架上,卖得热火朝天。

  • 标签: 营养品 迷信 “补” 现代人 口服液
  • 简介:近年来,各种保健充斥市场,大有泛滥成灾之势.由于该类商品常冠以具有"增强免疫"、"抑癌生长"、"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等等有助于肿瘤患者抗癌的功效,使广大癌症患者在庆幸有如此众多佳品可供选择之余,又由于社会上对此褒贬不一,众说纷纭,而有无所适从之感.因此,究竟如何对待?这已成为众多癌症病友,甚至舆论界朋友的热点话题.本人也每每在诊病或访谈时被询及,今拟就此发表些拙见,以供读者诸君参阅.

  • 标签: 保健品 癌症 治疗 误导
  • 简介:目的:体外观察黄芪对人喉癌细胞系Hep-2的抑制增殖和转移能力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20、100、200μg/ml的黄芪作用于Hep-2细胞24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侵袭实验观察药物对Hep-2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影响,AO/EB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黄芪对Hep-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着黄芪浓度增高,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统计学分析,各实验组之间及其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O/EB染色后可见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Hep-2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受抑制,存在剂量依赖性;Westernblot检测显示黄芪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Bcl-2蛋白表达。结论:黄芪可通过抑制Bcl-2蛋白表达,上调Bax表达,引起喉癌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发挥抗癌作用。

  • 标签: 黄芪 喉癌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04-2009年收治的406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结果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表达率为3.9%,AFP阳性胃癌患者与AFP阴性胃癌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癌是更具高度恶性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

  • 标签: 胃癌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临床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残胃癌的多层螺旋CT表现以及多层螺旋CT对残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残胃癌的螺旋CT检查结果,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残胃癌的螺旋CT表现。结果22例残胃癌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印戒细胞癌5例,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7例,高分化腺癌3例。残胃癌的病理类型以低分化腺癌多见,好发于吻合口,CT表现为吻合口及残胃胃壁受侵犯最常见,其次为贲门区胃壁,再次为食管下段及空肠,表现为胃壁增厚,僵硬,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强化。结论多层螺旋CT对残胃癌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提供一定依据,CT表现可与病理类型相对应并对外科手术方式及其他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残胃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肿瘤是因细胞生长调控机制失控而引起的疾病,严重威胁了人类生命健康。虽然目前有多种疗法用于肿瘤治疗,但是效果均不理想。化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其严重不良反应和产生耐药性影响了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人参皂Rg3是从人参中分离出来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在预防和治疗癌症中起重要作用。人参皂Rg3的抗肿瘤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增殖、转移和血管生成,以及解除免疫抑制、促进免疫应答。此外,人参皂Rg3与化疗联合可协同改善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本文将近年关于人参皂Rg3的文献作一综述,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人参皂Rg3在实体肿瘤中的应用。

  • 标签: 人参皂苷RG3 抗肿瘤 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
  • 简介:目的比较酒精以及酒精与二硝基氯苯、卡介苗、雄黄的不同组合液对B16移植性黑色素瘤小鼠瘤内注射的疗效。方法由B16细胞接种产生的移植性黑色素瘤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5组,每组6只,每鼠分别以0.1mL的纯酒精(纯酒组),酒精与卡介苗混悬液(卡酒组,卡介苗15μg),酒精与二硝基氯苯(DNCB)溶液(D酒组,DNCB1mg),酒精与雄黄混悬液(雄酒组,雄黄1mg),以及磷酸钠(PBS)缓冲液(对照组)局部瘤内注射,每周注射2次。每10d观察各组肿瘤大小,并于d30杀鼠剥离肿瘤称重。结果D酒组6鼠中有1鼠,于第3次注射后20h死亡。接种30d后,纯酒组、卡酒组、D酒组、雄酒组及对照组的瘤重分别为(2.19±1.69)、(1.76±1.32)、(0.13±0.10)、(2.61±1.45)以及(3.97±1.01)g,D酒组与其它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很低剂量(1mg)的半抗原DNCB与纯酒精的溶液瘤内注射治疗移植性黑色素瘤小鼠,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对PBS及纯酒精的相对抑瘤率分别高达96.73%及94.06%,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 标签: 酒精 二硝基氯苯 卡介苗 雄黄 肿瘤 黑色素瘤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胸酸合成酶(TS)mRNA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以G6PDH作内参照,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胃癌组织TSmRNA表达水平。结果胃癌组织TS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数为0.93。TS高表达组(〉0.93)和低表达组(≤0.93)之间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TSmRNA表达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检测TSmRNA表达水平对判断胃癌病人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TS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皂Rg3对人类肝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构建裸鼠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共21只荷瘤裸鼠,分为3组,即人参皂Rg3组、5-FU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7只,于肝移植瘤块后第11天开始用药,人参皂Rg3组采用灌胃给药,5-FU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3周,于停药后次日解剖裸鼠,观察人参皂Rg3对裸鼠肝移植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肝、肺转移的影响;通过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人参皂Rg3对裸鼠肝移植瘤MMP-2、nm23、CD44和VEGF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皂Rg3组和5-FU对照组的瘤重抑制率分别为23.66%和62.3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前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者则差异明显(P〈0.01);人参皂Rg3组肝、肺转移灶的数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为少,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人参皂Rg3组的nm23和CD44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0%和71.42%,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VEGF的表达率均为85.7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Rg3对裸鼠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具有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转移的作用,但作用较弱,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m23和CD44的表达有关,需要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人参皂苷RG3 肝癌细胞 裸鼠 侵袭 转移 CD44
  • 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与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以诺维本(NVB)25mg/m^2,第1、8天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静滴。顺铂80mg/m^2静滴,第1天;B组32例,以吉西他滨(GEM)1200mg/m^2静滴,第1、8天,DDP用法同A组。两方案均每3周重复,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8%(15/32)和53.1%(17/32);B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高于A组,但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及过敏明显低于A组。结论:A,B两组疗效、MST和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TTP有显著性差异(P〈0.05)。

  • 标签: 吉西他滨 诺维本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目的:为了探讨彩超显像对贲门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贲门癌患者进行彩超显像检查,并与上消化道钡餐、纤维胃镜作比较。结果:彩超显像贲门癌肿块检出率为96.4%(54/56),上消化道钡餐为76.8%(43/56),纤维胃镜为78.6%(11/14)。彩超显像贲门癌肿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后两者(P<0.01)。另外,彩超显像可以问接判断胃左动昧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程度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彩超显像检查贲门部病变具有后两者难以替代的优点,三者结合则可提高贲门癌的诊断及判断病期的准确率,从而为贲门癌手术适应症和/或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超 贲门癌 诊断价值 上消化道钡餐 癌肿 肿块
  • 简介: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等,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而双膦酸盐类对骨转移癌疼痛具有良好疗效.奉国家药品管理监督局(SDA)2001XLb004号文,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1年5月参加了对国产依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Ⅱ期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骨转移癌 药物治疗 疼痛 依班膦酸钠
  • 简介:E—选择素(又称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主要由激活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并释放入血。它不但在白细胞定居及炎症反应中起主要作用,而且在循环中的肿瘤细胞定向到达靶器官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其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启动,决定器官的特异性转移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肺癌时E—选择素表达及其与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本文对肺癌患者血浆中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进行测定。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肺癌 血浆 E-选择素 手术 内皮细胞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预置输尿管导管在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输尿管损伤的价值。方法:60例需要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连续性住院患者,随机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术后止痛剂用量、输尿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6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试验组无输尿管损伤,对照组输尿管损伤1例(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止痛剂用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术中输尿管损伤,减少术中出血量、节省手术时间,可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尤其是有盆腔黏连手术的常规术前准备项目。

  • 标签: 宫颈癌 卵巢癌 腹腔镜 输尿管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金喜素/顺铂(JP)和依托泊/顺铂(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成本费用。方法将41例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证实的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JP组应用金喜素每天1.2mg/m^2,连用5d;每天顺铂20mg/m^2连用3d;EP组应用依托泊每天100mg/m^2,连用5d,顺铂用法及剂量同上。两组均21d为1周期,连用2个周期。结果①JP组CR3例(14.3%),。PR10例(47.6%),总有效率61.9%,肿瘤控制率85.7%,中位生存期平均为10.3mo,1a生存率41.5%。EP组CR2例(10.0%),PR9例(45.0%),总有效率55.0%,肿瘤控制率80.0%,中位生存期平均9.3mo,la生存率为38.9%,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均可耐受,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③JP组患者每周期人均所支付的化疗药物费用为人民币1749.0元,费用效果比为28.26;EP组平均为277.4元,费用效果比为5.2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JP和EP方案均可作为治疗SCLC的一线方案,JP方案的疗效略优于EP方案,但JP方案的化疗费用明显高于EP方案。

  • 标签: 金喜素 顺铂 依托泊苷 顺铂 治疗 小细胞肺癌
  • 简介:背景与目的: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以肺癌最为常见,肺癌脑转移瘤患者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应用替尼泊(VM-26)和尼莫司汀(ACNU)联合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观察其对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不良反应。方法: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中国抗痛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15家单位对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的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应用VM-26与ACNU联合方案化疗,观察近期疗效。化疗方案为VM-26,每天80~100mg/m^2,d1-3;6-8周重复一次;ACNU,2-3mg/kg,d1,6-8周重复一次。结果:278例患者资料完整、可行近期疗效评价,上述病例共行897周期化疗,平均3.2个周期。全组无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病例,77例(27.7%)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39例(50%)稳定(stabledisease,SD),62例(22.3%)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客观有效率(CR+PR)为27.7%,疾病控制率(CR+PR+SD)为77.7%。化疗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23.1%(207/897);20.1%(180/897),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19.6%(176/897)、14.5%(130/897)。按既往是否接受化疗,患者可分为既往接受化疗组、未接受化疗组,前者较之后者,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Ⅳ度血小板减少症、Ⅲ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Ⅲ度及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VM-26与ACNU联合方案主要毒性为Ⅲ、Ⅳ度骨髓抑制,在既往行化疗患者发生率较高,但可控制。该方案治疗肺癌脑转移瘤,客观有效率与其它常用方案相似、疾病控制率较高。

  • 标签: 脑肿瘤/转移瘤 化疗 替尼泊甙 尼莫司汀
  • 简介:目的因为顾忌早进食固体食物引起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等一系列并发症,术后患者传统的营养方案是从流质饮食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再到软质饮食,最后恢复普通饮食。本随机对照研究目的对比结直肠择期手术患者术后第1天给予低渣饮食或全流质饮食对患者的影响。方法111例行结直肠择期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低渣饮食组(n=54)或全流质饮食组(n=57)。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第2天呕吐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是恶心指数、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情况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与低渣饮食组比较,全流质饮食组术后第2天呕吐率更高(28%VS14%,P=O.09),平均恶心指数更高(4.7VS.3.5,P=O.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更长(4.8VS3.7天,P=O.04),住院天数更长(7.0VS.5.0天,P=O.01)。即使调整协变量(腹腔镜技术、手术部位、术后伴随疾病、造口、鼻胃管),低渣饮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仍短于全流质饮食组。两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次要观察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全流质饮食相比,低渣饮食可以使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结局(P〈O.01)。结论结直肠手术后第1天低渣饮食在减少恶心感、加快肠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要优于全流质饮食,同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半流质饮食 择期手术患者 术后早期 结直肠 随机对照试验 平均住院天数
  • 简介:目的比较微波与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的制热效应,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取20条新鲜成年猪股骨,根据数据随机法分成微波组与射频组2组,每组10个股骨样本分别采用微波和射频进行加热凝固。加热功率为60w,加热时长为300s,旁开加热点5、10、15mm测温,比较两种热疗技术的凝固范围和形状以及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结果60W·300s微波和射频凝固的纵径分别为37.1±3.2mm,28.3±2.5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横径分别为21.3±1.6mm,19.8±1.4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P〈0.05)。微波消融后出现明显的炭化带,凝固区及充血带分布,射频消融后仅可观察到明显的凝固区。射频形成的凝固体较微波更接近球形。微波和射频的中心温度分别为126.2±1.51℃,100.2±0.7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旁开10mm处温度分别为91.5±3.7℃,58.3±2.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射频消融与微波消融各测温点分别在210s与255s内达到稳态,二者距离加热中心越近温度越高,上升速度越快。微波消融中心温度可达到120℃以上,射频消融中心温度不超过100℃。结论微波和射频对离体猪股骨干骺端凝固形状及凝固范围存在差异,中心温度和旁开10mm处温度,微波显著高于射频。微波较射频热场温度高,凝固范围大,在较大骨肿瘤的治疗中宜选用微波,射频消融较微波有更好的温控性。了解各自的制热特性有利于两种技术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微波 脉冲射频术 股骨 骨骺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