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在推进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年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300例产妇,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助产技术,观察组使用正位无创助产技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会阴疼痛(VAS评估)、侧切率、产后尿潴留、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后尿潴留比率、会阴痛、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9.3%(134/1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47/150),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正位无创伤助产技术能够降低产后尿潴留比率、会阴痛、会阴裂伤情况、会阴侧切率等,提高分娩舒适感,产妇满意度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无创助产 产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降低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导管滑脱率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出本科室2017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留置PICCO导管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细节组,每组均34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细节组实施细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导管滑脱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显著(P<0.05);常规组的导管滑脱率是8.8%,细节组是2.9%,细节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3%,细节组是97.1%,细节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留置PICCO导管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且可有效降低导管滑脱率,进而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施。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 导管 滑脱率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经验。方法:76例患者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PICC穿刺包,总结其置管时机、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4%,并发症有机械性静脉炎、渗血、导管堵塞、拔管困难。结论:PICC穿刺宜选择在首次化疗前,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

  • 标签: 肿瘤/药物疗法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穿刺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用于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3月间,我院30例采取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产后出血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意见后,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参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子宫填塞球囊导管全程针对护理。对比两组止血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与24h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子宫填塞球囊导管用于产后出血患者并给予全程针对护理,能提升止血成功率,减少患者产后出血量,临床实践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产后出血 止血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观察。方法 符合统计学要求,纳入 84例患者,对照组 37例,研究组 47例,均为 2014年 5月 -2019年 9月入院患者,让对照组接受消炎痛,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空白对照,让研究组接受布洛芬治疗,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样本,安排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用药前后的尿量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一天的尿量均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第二天以及第三天,研究组的尿量较对照组多;研究组与对照组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研究组的肌酐、尿氮素、Na+、 K+、血小板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治疗安全性较差,(卡方值 =2.0925, P> 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接受消炎痛以及布洛芬治疗,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对比,布洛芬治疗安全性更高,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治疗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频彩超对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择48例乳腺导管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观察乳腺导管疾病中乳腺导管及肿块的特点,分析总结不同乳腺导管疾病的超声特点。结果本组48例中,乳腺导管扩张症22例,占45.8%,符合率81.8%,误诊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7例,占35.4%,符合率70%。导管内癌9例,占18.8%,符合率66%。结论高频彩超检查对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高频彩超 乳腺导管疾病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后出血的产妇实施救治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1月份——2017年3月份收治的79例产妇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宫腔填纱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对两组产妇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4.6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19.44%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止血时间短,降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介入治疗中抽吸导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规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察组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联合抽吸导管。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情况比常规组有所优势,两组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治疗后的慢血流情况,观察组要优于常规组,差异性较大(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应用介入治疗过程中实施抽吸导管,有效清除血栓,降低远端血栓堵塞情况,安全性和可行性非常强,值得推广。

  • 标签: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塞 抽吸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误诊学》人性化护理在心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实验组进行人性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737,P<0.05)。结论在心导管室护理中可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心导管室 人性化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都是在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2月接受治疗的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抽取46例,以计算机表法实现各组处理。试验组(n=23例)选择健康教育护理,对照组(n=23)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焦虑以及抑郁评分均远远优于对照组,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具有探讨研究价值。结论对心脏介入导管室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教育,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可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状态,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健康教育 心脏介入导管室 护理 运用效果
  • 简介:为防止气管插管气管导管阻塞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11—2009—11我院呼吸科收治的58例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对在气管插管期间易出现的导管阻塞的现象分析如下。

  • 标签: 插管法 气管内/护理 导管 留置/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方法从我院的ICU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预防措施,比较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ICU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的护理中,良好的护理方式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ICU 血管导管 感染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导管系统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20)接受普通导管栓塞介入治疗,观察组(n=20)使用微导管系统进行栓塞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肝功能变化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导管系统栓塞疗法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对患者肝功能影响较小,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想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微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梗阻导管结肠冲洗护理应用与低位急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我院在2016年间收取64例低位急性肠梗阻患者,将其分为一般组与整体组各32例,两组患者都行实施肠梗阻导管结肠冲洗,一般组给予一般护理,整体组给予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整体组的护理效果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分都明显高于一般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结肠冲洗的整体护理应用与低位急性肠梗阻可以有效的缓解肠梗阻的症状,还能减少二次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故该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低位急性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结肠冲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SA导管室行介入手术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方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下的手术患者,将其分为常规组合人性化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人性化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人性化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人性化组患者中满意50例,较满意7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5%(57/60),常规组满意3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75%(45/60),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DSA导管室行介入手术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提高DSA的成功率和检查准确性,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DSA导管室 介入手术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计算机分组方案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至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组,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均纳入30例患者。给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实验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分析集束化护理的有效性。结果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延长导管的停留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式,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效果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治疗医源性颈动脉损伤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1-2016年期间收治3例因透析管道导致的颈动脉患者的诊疗情况,3月后通过随访,了解患者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均无假性动脉瘤形成,颈动脉血流通畅,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覆膜支架治疗透析导管导致的医源性颈动脉损伤安全有效。

  • 标签: 覆膜支架 透析导管 医源性 颈动脉损伤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总结分析了肝硬化患者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期间的护理措施。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主要包括导管自身护理、穿刺点护理、腹水引流时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其他相关护理。文献中有关导管留置期间的精细化护理研究较少,肝硬化患者腹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细节护理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肝硬化 中心静脉导管 护理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产后出血的产妇实施救治方式的不同将2016年9月份——2017年9月份收治的79例产妇分成两组,常规组采用宫腔填纱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对两组产妇治疗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止血时间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4.65%较比对照组患者的19.44%的发生率具有显著的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填塞球囊导管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止血时间短,降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后出血 子宫填塞球囊导管 效果